申请日2014.01.15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IPC分类号B01D21/2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泥气提装置,其包括供气管道、呈柱状空腔结构的气提罐体、沿垂直方向设置的吸泥管道、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出泥管道、以及两块分别用于密封气提罐体左右两端的盲板;吸泥管道的出口从气提罐体的底端伸入气提罐体中;出泥管道的入口贯穿其中一块盲板后伸入所述气提罐体中;并且,吸泥管道的出口高于出泥管道入口的中心轴;供气管道的出气口伸入该吸泥管道中并位于该吸泥管道的入口与出口之间。该污泥气提装置不但可以防止出现污泥浆倒流而影响排泥的现象,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防止污泥浆溅射到气提罐体的外部,便于使用者使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泥气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供气管道、呈柱状空腔结构的 气提罐体、沿垂直方向设置的吸泥管道、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出泥管道、以及两 块分别用于密封气提罐体左右两端的盲板;吸泥管道的出口从气提罐体的底端 伸入气提罐体中;出泥管道的入口贯穿其中一块盲板后伸入所述气提罐体中; 并且,吸泥管道的出口高于出泥管道入口的中心轴;供气管道的出气口伸入该 吸泥管道中并位于该吸泥管道的入口与出口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气提装置,其特征在于:出泥管道的入口贯穿 位于气提罐体右端的盲板后伸入所述气提罐体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气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泥管道包括吸 泥管和进泥管;所述出泥管道包括出泥管;所述进泥管的出口从气提罐体的底 端伸入气提罐体中,进泥管的入口连接吸泥管的出口;所述进泥管的出口高于 出泥管的入口的中心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泥气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泥管的入口通 过活接连接吸泥管的出口。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泥气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泥管的入口处 设有吸水喇叭口。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泥气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管道包括进 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出气口伸入所述吸泥管中并位于该吸泥管的入口与出口之 间;并且,所述进气管的出气口朝向所述吸泥管的出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污泥气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管道还包括 进气阀;所述进气阀设置在所述进气管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污泥气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提罐体上设有 排气管和手孔;所示排气管上设有排气阀;所述手孔上设有第一法兰板。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污泥气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泥管道还包括 第二法兰板;所述出泥管的出口通过第二法兰板连接一外围管。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污泥气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泥管道还包 括排泥阀;所述排泥阀设置在外围管上。
说明书
一种污泥气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泥气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生化系统沉淀池的排泥方式主要有重力排泥和压力排泥,重力排泥主 要依靠液位差方式排泥,而压力排泥则是利用污泥泵往外提升排泥,污泥排放 和回流的部位主要在泥斗底部。
但是,这两种排泥方式各有缺陷,具体如下:
采用压力排泥方式,由于其采用了污泥泵,所以排泥效果较好,还可以满 足回流所需要的压力,这种方式一般常用于较大规模的污水处理工程,但设备 投资及动力消耗大,运行费用高,而且污泥絮凝体容易被高速旋转的叶轮打碎 破坏,不能保持其固有的特性。而采用重力排泥方式时,经常由于液位差不够 或者泥斗底部污泥过于密实,所以容易导致排泥不顺畅。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3128291U公开了一种气 提吸泥装置,包括呈柱状空腔结构的气提罐体,与所述气提罐体相连的回泥管、 入泥管;入泥管连接有吸泥管,所述吸泥管设有用于吸泥的吸入口和用于通入 压缩空气的气管。该气提吸泥装置采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代替了使用电力的污 泥泵,节省了运行费用,而且在排泥过程中也不会破坏活性污泥絮凝体,能够 有效保持污泥固有特性,提高污泥中的溶解氧含量,同时还可保证排泥顺畅。
但是,由于该气提吸泥装置对入泥管出口与回泥管入口的相对位置没有作 出明确的限定,一旦设计不当,就十分容易导致回泥管内的污泥浆倒流回入泥 管中而搅起污泥池中的污泥,影响排泥,而且该气提吸泥装置由于没有在气提 罐体的端部设置密封装置,所以容易使污泥浆透过气提罐体的端部溅射到气提 罐体的外部,不便于使用者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泥气提装置, 其不但可以防止出现污泥浆倒流而影响排泥的现象,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防止污 泥浆溅射到气提罐体的外部,便于使用者使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污泥气提装置,其包括供气管道、呈柱状空腔结构的气提罐体、沿垂 直方向设置的吸泥管道、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出泥管道、以及两块分别用于密封 气提罐体左右两端的盲板;吸泥管道的出口从气提罐体的底端伸入气提罐体中; 出泥管道的入口贯穿其中一块盲板后伸入所述气提罐体中;并且,吸泥管道的 出口高于出泥管道入口的中心轴;供气管道的出气口伸入该吸泥管道中并位于 该吸泥管道的入口与出口之间。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吸泥管道的出口高于出泥管道入口的中心轴,这就可以 有效地防止了出泥管道内的污泥浆倒流回吸泥管道中而搅起污泥池中的污泥以 影响排泥,而且在气提罐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一盲板,以达到密封气提罐体 端部的目的,不但可以防止污泥浆溅射到气提罐体的外部,而且还可以顺利地 将污泥浆导入到出泥管道中,方便使用者使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出泥管道的入口贯穿位于气提罐体右端的 盲板后伸入所述气提罐体中。
优选地,所述吸泥管道包括吸泥管和进泥管;所述出泥管道包括出泥管; 所述进泥管的出口从气提罐体的底端伸入气提罐体中,进泥管的入口连接吸泥 管的出口;所述进泥管的出口高于出泥管的入口的中心轴。
更优选地,所述进泥管的入口通过活接连接吸泥管的出口。由于吸泥管与 进泥管之间采用了活接连接,当吸泥管或进泥管出现堵塞时,均可方便拆卸疏 通,保证了排泥的顺畅性。
更优选地,所述吸泥管的入口处设有吸水喇叭口。由于吸水喇叭口具有一 个敞开的端口,从而增加了其与污泥浆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更好地吸泥,而且 不容易堵塞,进一步保证了排泥的顺畅性。
更优选地,所述供气管道包括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出气口伸入所述吸泥 管中并位于该吸泥管的入口与出口之间;并且,所述进气管的出气口朝向所述 吸泥管的出口。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供气管道还包括进气阀;所述进气阀设置在所述进气 管上,便使用者按需决定是否往吸泥管内部注入空气。
再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气提罐体上设有排气管和手孔;所示排气管上设有 排气阀;所述手孔上设有第一法兰板,当需要清除气提罐体内部的垃圾时,只 需通过关闭进气阀,然后打开排气阀和第一法兰板,即可进行清洁工作。
再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出泥管道还包括第二法兰板;所述出泥管的出口通 过第二法兰板连接一外围管,当需要更换或移动本实用新型的污泥气提装置时, 只需要拆开第二法兰板以及活接即可,十分方便。
更优选地,所述出泥管道还包括排泥阀;所述排泥阀设置在外围管上,当 吸泥管或进泥管堵塞时,只需要关闭排泥阀,使压缩空气逆向对吸泥管或进泥 管进行反冲洗,同样可以达到疏导吸泥管或进泥管的目的,更进一步保证排泥 的顺畅性。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在传统的污泥气提装置的基础上,将所述吸泥管道的出口设置 在高于出泥管道入口的中心轴的位置,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出泥管道内的污泥浆 倒流回吸泥管道中而搅起污泥池中的污泥以影响排泥;而且,在气提罐体的左 右两端分别设有一盲板,以达到密封气提罐体端部的目的,不但可以防止污泥 浆溅射到气提罐体的外部,而且还可以顺利地将污泥浆导入到出泥管道中,方 便使用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