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4.04.24
公开(公告)日2014.09.03
IPC分类号C02F1/52; C02F3/02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同轴布置的污水处理外筒和设置于污水处理外筒内部的污水处理内筒,污水处理内筒的底部与污水处理外筒连通。二者之间的围成间隙为污水的回流通道。污水处理外筒内环绕其内壁设置有固设于内壁的分水堰,分水堰与污水处理外筒内壁之间围设成排水槽。污水通过污水进水管排入到污水处理内筒内进行曝气反应,反应后的污水经回流通道流入排水槽通过出水管排出,污水的曝气和回流在同一个设备内即可进行,整个设备结构简单,利于实现在小范围的农村或度假村使用,降低分散用户的污水处理难度。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太阳能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同轴布置的污水处理外筒和设置于所述污水处理外筒内部的污水处理内筒,所述污水处理内筒的底部与所述污水处理外筒连通;
所述污水处理外筒内环绕其内壁设置有固设于所述内壁的分水堰,所述分水堰与所述污水处理外筒内壁之间围设成排水槽;
还包括伸入到所述污水处理内筒内的污水进水管和与所述排水槽连通并连通到所述污水处理外筒外的出水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内筒的底部边缘设置有由外至内内径逐渐变大的回流挡板,所述回流挡板与所述污水处理外筒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污水处理内筒侧壁与所述污水处理外筒之间的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堰的顶部边缘设置有锯齿状的阻物挡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伸入所述污水处理内筒内的曝气系统,所述曝气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污水处理内筒顶部的电机箱,设置于所述电机箱内的曝气机和蓄电池,所述曝气机包括伸入至所述污水处理内筒内的曝气管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能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管路包括伸入至所述污水处理内筒底部的曝气主管,以及与所述曝气主管的端部连通并沿所述污水处理内筒的径向分布的多根曝气支管。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能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为胶体免维护蓄电池或铅酸蓄电池。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能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箱外设置有伸出至所述污水处理外筒的顶部的太阳能支架,以及固设于所述太阳能支架端部并与所述电机箱电连通的太阳能采集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太阳能采集装置上的电控箱。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太阳能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采集装置为太阳能光伏板,所述电控箱固设于所述太阳能光伏板的背部端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外筒的顶部开设有多个观察孔,所述观察孔上设置有对其进行封闭的封堵盖。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外筒和所述污水处理内筒为PVC、ABS或玻璃钢材质制备的处理筒。
说明书
太阳能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太阳能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产生的污染物远远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污染日益加重,人们通过人工环境努力消除这些污染,加强了水污染防治的力度,各种水处理方法和工艺也应运而生。
常见的污水生化处理系统的曝气池和沉淀池分开建设,沉淀池的污泥通过水泵部分回流到曝气池,以提高微生物种族数量,即污泥浓度。采用分建结构的污水生化处理系统的构造一方面设备零碎,结构上不够紧凑,占地面积大,另一方面,曝气池和沉淀池需要分开砌筑池体,布设较长的管道连接,投资成本相对较大。
对于一些偏远分散的用户,其日均产污水量较小,如果采用分建式的曝气池和沉淀池,成本较高,不够经济。同时,常规的动力污水处理技术需要用电力驱动,需要人员管理和维修,对于偏远地区不是非常方便。
因此,如何降低分散用户的污水处理难度,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以实现降低分散用户的污水处理难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太阳能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同轴布置的污水处理外筒和设置于所述污水处理外筒内部的污水处理内筒,所述污水处理内筒的底部与所述污水处理外筒连通;
所述污水处理外筒内环绕其内壁设置有固设于所述内壁的分水堰,所述分水堰与所述污水处理外筒内壁之间围设成排水槽;
还包括伸入到所述污水处理内筒内的污水进水管和与所述排水槽连通并连通到所述污水处理外筒外的出水管。
优选地,在上述太阳能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中,所述污水处理内筒的底部边缘设置有由外至内内径逐渐变大的回流挡板,所述回流挡板与所述污水处理外筒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污水处理内筒侧壁与所述污水处理外筒之间的间距。
优选地,在上述太阳能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中,所述分水堰的顶部边缘设置有锯齿状的阻物挡板。
优选地,在上述太阳能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中,还包括伸入所述污水处理内筒内的曝气系统,所述曝气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污水处理内筒顶部的电机箱,设置于所述电机箱内的曝气机和蓄电池,所述曝气机包括伸入至所述污水处理内筒内的曝气管路。
优选地,在上述太阳能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中,所述曝气管路包括伸入至所述污水处理内筒底部的曝气主管,以及与所述曝气主管的端部连通并沿所述污水处理内筒的径向分布的多根曝气支管。
优选地,在上述太阳能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中,所述蓄电池为胶体免维护蓄电池或铅酸蓄电池。
优选地,在上述太阳能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中,所述电机箱外设置有伸出至所述污水处理外筒的顶部的太阳能支架,以及固设于所述太阳能支架端部并与所述电机箱电连通的太阳能采集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太阳能采集装置上的电控箱。
优选地,在上述太阳能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中,所述太阳能采集装置为太阳能光伏板,所述电控箱固设于所述太阳能光伏板的背部端板上。
优选地,在上述太阳能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中,所述污水处理外筒的顶部开设有多个观察孔,所述观察孔上设置有对其进行封闭的封堵盖。
优选地,在上述太阳能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中,所述污水处理外筒和所述污水处理内筒为PVC、ABS或玻璃钢材质制备的处理筒。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太阳能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同轴布置的污水处理外筒和设置于污水处理外筒内部的污水处理内筒,污水处理内筒的底部与污水处理外筒连通。污水处理外筒和污水处理内筒同轴布置,污水处理内筒套设在污水处理外筒内,污水处理内筒的底部连通污水处理外筒,使得二者之间的围成间隙为污水的回流通道,污水注入到污水处理内筒后,可通过二者的间隙流到二者之间。污水处理外筒内环绕其内壁设置有固设于内壁的分水堰,分水堰与污水处理外筒内壁之间围设成排水槽。污水处理外筒的内壁设置分水堰,通过向污水处理内筒内注入污水后,随着污水的注入水面逐渐上升,污水的水面超过分水堰的高度后,一部分污水流入到分水堰与污水处理外筒之间的排水槽内。
还包括伸入到污水处理内筒内的污水进水管和与排水槽连通并连通到污水处理外筒外的出水管。污水通过污水进水管排入到污水处理内筒内进行曝气反应,反应后的污水经污水处理内筒和污水处理外筒之间的回流间隙流入到分水堰内,经与分水堰的排水槽连通的出水管排出,通过污水处理外筒和污水处理内筒套装的结构设置,使得污水的曝气和回流在同一个设备内即可进行,整个设备结构简单,利于实现在小范围的农村或度假村使用,降低分散用户的污水处理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