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备复合工程材料颗粒污水处理技术

发布时间:2018-5-20 10:54:21

  申请日2014.11.11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IPC分类号B04C5/103; C02F1/38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工程塑料的制备过程中的污水处理设备,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备复合工程材料颗粒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蓄水槽、冷却塔和水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有入水口和出水管的旋流分离器;所述的蓄水槽与水泵的进口通过管线相连接,水泵的出口与旋流分离器的入水口通过管线相连接,旋流分离器的出水管与冷却塔通过管线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不需要大的投资,在原有的设备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没有增加新的能耗,能够分离出污水中大部分的悬浮颗粒,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权利要求书

  1.用于制备复合工程材料颗粒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蓄水槽(1)、冷却塔(2)和水泵(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有入水口(405)和出水管(404)的旋流分离器(4);

  所述的蓄水槽(1)与水泵(3)的进口通过管线相连接,水泵(3)的出口与旋流分离器(4)的入口(405)通过管线相连接,旋流分离器(4)的出水管(404)通过管线与冷却塔(2)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备复合工程材料颗粒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流分离器4包括:

  纵截面为上大下小的圆柱状的主壳体(401)、上大下小的截头椎体(402)、导流板(403)、入水口(405)和出水管(404);

  所述的截头椎体(402)的上端与主壳体(401)相连接,所述的入水口(405)设置在主壳体(401)上部,所述的出水管(404)的一端由上部插入主壳体(401)内,并向下延伸至主壳体(401)内至所述的入水口(405)的下方;

  所述的导流板(403)设置在主壳体(401)内的入水口(405)处,其一端与入水口(405)下方的主壳体(401)的内壁相连接;

  所述的截头椎体(402)的底部设有排污口(40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制备复合工程材料颗粒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污口(407)设有排污调节阀(408)。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制备复合工程材料颗粒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板(403)为向外突起的弧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制备复合工程材料颗粒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壳体(401)的上端的直径与下端的直径之比为1.5~1.7,上端直径与高度之比为0.6~0.8。

  说明书

  用于制备复合工程材料颗粒的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工程塑料的制备过程中的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工程塑料,是一种用途相当广泛的复合材料,在许多领域均得到了应用。

  目前,所述的工程塑料均采用如下的工艺:

  混料、塑化、捏合、熔融挤出和切粒。由于塑化、捏合、熔融挤出均在高 温下进行,因此,从熔融挤出装置中形成的条状产物,需要采用水冷却后,才 能够进行切粒,获得“最终”的颗粒。

  冷却了条状产物的水,不仅温度较高,而且其中含有悬浮颗粒,需要进行 净化和冷却处理后,才能够重新使用。

  目前采用的方法,一般是将其送入沉降槽沉降,依靠重力自然沉降,然后 通过水泵将其送入冷却塔冷却后再循环使用。

  由于水中含有的是细微的颗粒,悬浮在水中,依靠重力自然沉降,效果很 差,同时充分利用水泵的作用,显然,目前的方法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备复合工程材料颗粒的污水处理 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所述的用于制备复合工程材料颗粒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蓄水槽、冷却塔 和水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有入水口和出水管的旋流分离器;

  所述的蓄水槽与水泵的进口通过管线相连接,水泵的出口与旋流分离器的 入水口通过管线相连接,旋流分离器的出水管与冷却塔通过管线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结构简单,不需要大的投资,在原有的设备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没有增加 新的能耗,能够分离出污水中大部分的悬浮颗粒,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