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4.04.12
公开(公告)日2015.10.14
IPC分类号C02F3/30; C02F3/34
摘要
速分式污水处理系统施工工法:生活污水先由化粪池(10)沉淀、分解;将污水提至人工格栅井(12)内截留悬浮物;再经调节池(11)调节水量均衡水质并对污水预处理及反硝化处理;污水再经配水池(51)与速分生化池(4)间的导流墙(6)均匀流入速分生化池(4)内,速分生化池(4)内设曝气管(1)并填充速分生化球(7),通过速分生化球(7)填料表面的微生物新陈代谢作用降解污水中的污染物;处理后的水均匀导流至集水池(5);再导入中间水池(13);经石英砂过滤器(14)去除悬浮物后进入中水池(15),再提升至用水点(17)。本发明施工简单,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管理方便;运行成本低,经济和社会效益良好。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速分式污水处理系统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速分式污水处理系统施工工法的具体要求是:
首先将生活污水由化粪池(10)初步沉淀、分解后;然后经污水提升井(16)提升至调节池(11)前的人工格栅井(12),在人工格栅井(12)内截留悬浮物及杂质;污水流入调节池(11),调节池(11)起到调节水量和均衡水质的作用,使后续处理单元获得稳定的水量和水质保证处理效果,同时起到对污水的预处理及反硝化处理作用;污水再提升至配水池(51),经配水池(51)与速分生化池(4)间的导流墙(6)均匀流入速分生化池(4)内,速分生化池(4)内设曝气管(1),并填充速分生化球(7)作为填料,通过速分生化球(7)填料表面的微生物新陈代谢作用降解污水中的污染物;处理后的水经过速分生化池(4)与集水池(5)间的导流墙(6)均匀导流至集水池(5);由集水池(5)导入中间水池(13),中间水池(13)起到调节水量及水质的作用,避免对后续处理工艺产生波动性的影响;原水经过石英砂过滤器(14)去除悬浮物后进入中水池(15),再由回用水泵(151)提升至用水点(17)。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速分式污水处理系统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速分生化池(4)内设曝气管(1),并填充速分生化球(7)填料,通过填料表面的微生物新陈代谢作用降解污水中的污染物”的具体要求是:
速分池内曝气管道位于速分生化池(4)底部,曝气管(1)两侧铺设水池砖作为承托层(8),速分生化球(7)安装时支承点位于承托层(8)上承受速分生化球(7)自重,避免了由于速分生化球(7)自重挤压曝气 管(1),使曝气管(1)变形。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速分式污水处理系统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
速分式污水处理用的导流墙(6)布置在速分生化池(4)和集水池(5)之间或者速分生化池(4)和配水池(51)之间;导流墙(6)上设置有导流管(3),所述导流管(3)具体为两端开口分别连速分生化池(4)和集水池(5)或者连通速分生化池(4)和配水池(51)的通管,导流管(3)的具体布置位置距离速分生化池(4)和集水池(5)底部至少为100mm;
且导流管(3)间距满足下述要求:垂直间距为200±2mm,水平间距200±2mm;导流墙(6)上设置有增加强度用的支撑骨架,导流管(3)以预埋的方式固定设置在导流墙(6)上。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速分式污水处理系统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曝气管(1)上开设有曝气孔(2),曝气管整体成环状布置构成曝气环,在污水处理用速分池中布置的整个曝气管道系统一共有2-5个曝气环网构成,且每个曝气环单独控制不互相连通;曝气孔(2)满足下述要求:孔径2-3mm,开孔角度为与曝气管(1)管道轴线垂直且与竖直线方向夹角为45°,在曝气管(1)管道轴线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曝气孔(2)之间距离为50±5mm;
曝气机安装满足下述要求:曝气机安装前进行混凝土基础制作,待基础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基础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设备安装;曝气机的安装要求符合《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2010的规定;
曝气机试运转满足下述要求:①进气和排气口阀门应在全开的条件下进行空负荷运转,运转时间不小于30min;②空负荷运转正常后,逐步缓慢 地关闭排气阀直至提成气压力调节到设计升压值时,电动机的电流不得超过其额定电流值;③负荷试运转中,不得完全关闭进气、排气口的阀门,应在逐步卸荷下突然停机;④负荷试运转中,各项指标符合《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2010的规定;
供气管道及曝气管(1)的安装满足下述要求:
①供气管道采用给水用U-PVC管道,粘接连接;
②在速分生化池(4)检验合格后,速分生化池(4)的池底清理干净无杂物后开始安装曝气管(1);曝气管(1)安装于速分生化池(4)底层;
③曝气管(1)连接采用粘接连接,安装质量符合《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和《建筑排水塑料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29-2010的规定;
④曝气管(1)管径由处理水量所需曝气量决定。
承托层(8)安装满足下述要求:曝气管(1)道安装完毕后开始安装承托层,承托层(8)具体采用200×100×50mm的水泥砖,在曝气管(1)两侧铺设,水泥砖距曝气管(1)的距离为10mm,允许偏差±1mm。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速分式污水处理系统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
速分生化球(7)的安装满足下述要求:
①承托层(8)安装完成检验合格后开始进行速分球安装;速分生化球(7)分层码放,速分生化球(7)之间错缝摆放,码放时网罩的结合处必须横向放置,放置1-4层速分生化球(7)时要小心摆设,不要挤压曝气管(1);速分生化球(7)摆放顺序为:由速分生化池(4)的两端向中间依次摆放,梯次前进,先管道两侧,再填补空缺;
②当速分生化球(7)安装到4层高度时,注水进行曝气试验,检验方法为注入淹没球层100mm左右的清水,开启曝气系统,观察整个水池的曝气是否均匀;若有不匀的地方,检查管道是否被压,及时调整;
③速分生化球(7)安装的高度以高出最上一排导流管(3)50mm为准,允许偏差±10mm,每立方米容积安装750个速分生化球(7);允许偏差±5个;
④安装速分生化球(7)时,必须在已安装好的速分生化球(7)上用木板设置临时性行走通道,不得踩踏速分生化球(7);
⑤速分生化池(4)的有效水深宜为2.5~3.5米;
⑥速分生化球(7)的储存:地面要求平整,无杂物;地面宜铺垫木板与地面隔离;卸车及搬运要轻拿、轻放,杜绝碰撞现象;准备防尘、防水苫布,不能立即安装的,应加盖好苫布保存;速分生化球(7)保存时码放高度限于7层。
说明书
速分式污水处理系统施工工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科学,特别提供了一种速分式污水处理系统施工工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水资源消耗越来越大,可利用的水资源越来越 短缺。然而公共建筑及民用建筑的绿化、冲厕等用水大部分仍然采用自来 水,与生活用水争夺宝贵的水资源,同时污、废水的大量排出也加大了污 水处理厂的负荷。当今随着污水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污水回收利用得以 实现,公共和民用建筑的污水回收综合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污水 处理回用也成为进一步改善区域环境卫生,减少水资源污染、保护环境的 重要措施。现有技术中,污水处理回收再利用已经成为进一步改善区域环 境卫生,减少水资源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
人们期望获得一种技术效果更好的污水处理方法及其相关的设备等全 套技术,尤其是需要一种效果更优的速分式污水处理系统施工工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效果更优的速分式污水处理系统施工工法。
本提供了一种速分式污水处理系统施工工法,借助于流体“速分现象” 与微生物处理技术处理污水;其特征在于:所述速分式污水处理系统施工 工法的具体要求是:
首先将生活污水由化粪池10初步沉淀、分解后;然后经污水提升井16 内提升泵提升至调节池11前的人工格栅井12,在人工格栅井12内截留较 大的悬浮物及杂质;污水流入调节池11,调节池11起到调节水量和均衡水 质的作用,使后续处理单元获得稳定的水量和水质保证处理效果,同时起 到对污水的预处理及反硝化处理作用;污水再经增压泵111提升至配水池 51,经配水池51与速分生化池4间的导流墙6均匀流入速分生化池4内, 速分生化池4内设曝气管1,并填充速分生化球7作为填料,通过速分生化 球7填料表面的微生物新陈代谢作用降解污水中的污染物;处理后的水经 过速分生化池4与集水池5间的导流墙6均匀导流至集水池5;由集水池5 导入中间水池13,中间水池13起到调节水量及水质的作用,避免对后续处 理工艺产生波动性的影响;设备间设置增加水泵,原水经过石英砂过滤器 14去除悬浮物后进入中水池15(即清水水池),再由回用水泵151提升至 用水点17。
所述速分式污水处理系统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速分生化池4内设 曝气管1,并填充速分生化球7填料,通过填料表面的微生物新陈代谢作用 降解污水中的污染物”的具体要求是:
速分池内曝气管道位于速分生化池4底部,曝气管1两侧铺设水池砖 作为承托层8,速分生化球7安装时支承点位于承托层8上承受速分生化球 7自重,避免了由于速分生化球7自重挤压曝气管1,使曝气管1变形。
所述速分式污水处理系统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
速分式污水处理用的导流墙6布置在速分生化池4和集水池5之间或 者速分生化池4和配水池51之间;导流墙6上设置有导流管3,所述导流 管3具体为两端开口分别连速分生化池4和集水池5或者连通速分生化池4 和配水池51的通管,导流管3的具体布置位置距离速分生化池4和集水池 5底部至少为100mm;
且导流管3间距满足下述要求:垂直间距为200±2mm,水平间距200 ±2mm;导流墙6上设置有增加强度用的支撑骨架,导流管3以预埋的方 式固定设置在导流墙6上;
所述速分式污水处理系统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
曝气管1上开设有曝气孔2,曝气管整体成环状布置构成曝气环,在污 水处理用速分池中布置的整个曝气管道系统一共有2-5个曝气环网构成,且 每个曝气环单独控制不互相连通;曝气孔2满足下述要求:孔径2-3mm, 开孔角度为与曝气管1管道轴线垂直且与竖直线方向夹角为45°,在曝气 管1管道轴线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曝气孔2之间距离为50±5mm;
曝气机安装满足下述要求:曝气机安装前进行混凝土基础制作,待基 础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基础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设备安装;曝气机 的安装要求符合《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2010 的规定;
曝气机试运转满足下述要求:①进气和排气口阀门应在全开的条件下 进行空负荷运转,运转时间不小于30min;②空负荷运转正常后,逐步缓慢 地关闭排气阀直至提成气压力调节到设计升压值时,电动机的电流不得超 过其额定电流值;③负荷试运转中,不得完全关闭进气、排气口的阀门, 不应超负荷运转,并应在逐步卸荷下突然停机;④负荷试运转中,各项指 标符合《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2010的 规定;
供气管道及曝气管1的安装满足下述要求:
①供气管道采用给水用U-PVC管道,粘接连接;管道安装前对材质进 行检验,有相关物资证明文件;
②在速分生化池4检验合格后,速分生化池4的池底清理干净无杂物 后开始安装曝气管1;曝气管1安装于速分生化池4底层,曝气管1安装布 置方式参见图3、4;
③曝气管1连接采用粘接连接,安装质量符合《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和《建筑排水塑料管道工程技术规 程》CJJ/T29-2010的规定;
④曝气管1管径由处理水量所需曝气量决定。
承托层8安装满足下述要求:曝气管1道安装完毕后开始安装承托层, 承托层8具体采用200×100×50mm的水泥砖,在曝气管1两侧铺设,水 泥砖距曝气管1的距离为10mm,允许偏差±1mm;
所述速分式污水处理系统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
速分生化球7的安装满足下述要求:
①承托层8安装完成检验合格后开始进行速分球安装;速分生化球7 分层码放,速分生化球7之间错缝摆放,码放时网罩的结合处必须横向放 置,放置1-4层速分生化球7时要小心摆设,不要挤压曝气管1;速分生化 球7摆放顺序为:由速分生化池4的两端向中间依次摆放,梯次前进,先 管道两侧,再填补空缺;
②当速分生化球7安装到4层高度时,注水进行曝气试验,检验方法 为注入淹没球层100mm左右的清水,开启曝气系统,观察整个水池的曝气 是否均匀;若有不匀的地方,检查管道是否被压,及时调整;
③速分生化球7安装的高度以高出最上一排导流管350mm为准,允许 偏差±10mm,每立方米容积安装750个速分生化球7;允许偏差±5个;
④安装速分生化球7时,必须在已安装好的速分生化球7上用木板设 置临时性行走通道,不得踩踏速分生化球7;
⑤速分生化池4的有效水深宜为2.5~3.5米;
⑥速分生化球7的储存:地面要求平整,无杂物;地面宜铺垫木板与 地面隔离;卸车及搬运要轻拿、轻放,杜绝碰撞现象;准备防尘、防水苫 布,不能立即安装的,应加盖好苫布保存;速分生化球7保存时码放高度 限于7层。
本发明所述相关内容简介如下:
速分式污水处理系统采用速分生化处理技术,是将流体“速分现象” 与微生物处理技术结合在一起,速分生化处理技术的核心是“速分生化球”, 速分生化球采用特殊矿石及加入净导材料的粘合剂粘压而成,填充在速分 生化池内,作为生物载体。
速分生化处理技术是利用流体力学中的“流离”原理,流体在流动中总存 在着不同的流速快和流速慢的场所,固体物在流体的流动中,总是由流速 快的一侧向流速慢的一侧集中聚集;速分生化池4中污水在流动中存在着 速分生化球7球体外流速快、球体内流速慢,水中漂浮污染物集中在流速 慢的地方产生速分,进入载体—速分生化球7的集合体内;利用速分生化 球7内外部繁殖形成的完整生物链及反复进行的好氧—厌氧—好氧的生物 处理系统,经过好氧、厌氧的多变环境,厌氧状态使其水解酸化、流出、 再被好氧分解,从而具有良好的脱氮效果,池内的污染物通过连续不断的 速分,产生分解和消化。
本发明所述速分式污水处理系统施工工法适用于生活污水处理,尤其 适用于不具备市政污水排放条件的居住小区污水处理的类似工程施工。其 主要优点是:
1)施工简单,占地面积小,节约了基建投资;
2)工艺流程简单,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管理方便;
3)速分式污水处理系统可采用模块化设置,总处理水量分成若干个处 理量模块,根据处理水量的要求选择处理模块,具有使用范围广等特点。
4)本发明所述速分式污水处理系统施工工法保证了处理水质优良,同 时大大缩短了初期投入使用时间,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经 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