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用压力式臭氧消毒技术

发布时间:2018-5-19 8:38:43

  申请日2014.04.30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IPC分类号C02F9/04; C02F1/7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处理用压力式臭氧消毒装置属于水处理设备,特别是向水中添加臭氧消毒的装置。该水处理用压力式臭氧消毒装置,包括待消毒水供水系统,其特征是:待消毒水供水系统的输水管道连接着射流器的进水口,射流器的吸入口连接着气液混合泵输出端的气液混合体管道,气液混合泵分别与缓冲器的出水管和臭氧发生器的臭氧供气管相连接,射流器的出水口装有通往用户的供水管道。整个投臭氧消毒过程是在封闭状态进行的,输水管道的压力得到充分利用,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在储水池投臭氧消毒,需要二次加压的缺点,既节约能源,又可防止在储水池中可能造成的二次污染,有利于供水安全。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水处理用压力式臭氧消毒装置,包括待消毒水供水系统,其 特征是:待消毒水供水系统的输水管道连接着射流器的进水口,射流器 的吸入口连接着气液混合泵输出端的气液混合体管道,气液混合泵分别 与缓冲器的出水管和臭氧发生器的臭氧供气管相连接,射流器的出水口 装有通往用户的供水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用压力式臭氧消毒装置,其特征 是:所述的缓冲器的进水口通过减压阀与待消毒水供水系统的输水管道 相连接,缓冲器内装有浮球阀及液位控制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用压力式臭氧消毒装置,其特征 是:所述的待消毒水供水系统由安装在水源地的供水水泵、输水管道和 串接在输水管道上的纤维膜过滤器组成,纤维膜过滤器的出水口通过三 通分别与射流器和连接缓冲器的减压阀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用压力式臭氧消毒装置,其特征 是:所述的气液混合体管道上装有单向阀,所述的臭氧供气管上装有单 向阀。

  说明书

  水处理用压力式臭氧消毒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设备,特别是向水中添加臭氧消毒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代饮用水生产中常常采用的臭氧消毒工艺杀菌,由于臭氧有非 常强的氧化性,能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杀死细菌和病毒,而且还能活化水 质,改善饮水口感,不会产生残留,避免了因氯消毒而产生的氯仿、氯 氨等致癌物质的产生。不需其他原料且电耗低,设备自动化程度高,无 须专人值守,不用运输和储存原材料,所以设备运行费用极低。

  目前常用的臭氧消毒工艺是使用射流器将含臭氧水注入不承压水 箱中,如CN202297235U公开了一种城镇饮水处理系统包括处理水箱、 臭氧发生器及液位控制器。处理水箱与自来水管连通。臭氧发生器与处 理水箱连通。液位控制器设于处理水箱内,测量处理水箱的液位,根据 液位,控制臭氧发生器的工作状态。处理水箱与自来水管连通,水箱中 的水再进行二次加压供水,由此增加了消毒储水箱和二次加压供水时的 供水设备,因而提高了工程设备的投资及供水的费用。而且在消毒过程 中由于敞口水箱水流稳定使颗粒杂质容易沉淀使细菌藻类在水箱中滋生 形成了水质的二次污染,增加了水质的卫生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无压状态向水中加入臭氧,需要二次加压,容易造 成水质二次污染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处理用压力式臭氧消毒装 置,该水处理用压力式臭氧消毒装置不仅省掉二次加压设备,而且保证 水在密封系统中输送可以有效的防止二次污染。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处理用压力式 臭氧消毒装置,包括待消毒水供水系统,其特征是:待消毒水供水系统 的输水管道连接着射流器的进水口,射流器的吸入口连接着气液混合泵 输出端的气液混合体管道,气液混合泵分别与缓冲器的出水管和臭氧发 生器的臭氧供气管相连接,射流器的出水口装有通往用户的供水管道。

  所述的缓冲器的进水口通过减压阀与待消毒水供水系统的输水管 道相连接,缓冲器内装有浮球阀及液位控制器。

  所述的待消毒水供水系统由安装在水源地的供水水泵、输水管道和 串接在输水管道上的纤维膜过滤器组成,纤维膜过滤器的出水口通过三 通分别与射流器和连接缓冲器的减压阀相连接。

  所述的气液混合体管道上装有单向阀,所述的臭氧供气管上装有单 向阀。

  在本发明中在输水管道上连接一台纤维膜过滤器将过滤后的净水 通过三通与供水管道及缓冲器连接,部分净水通过减压阀的调节进入缓 冲器。缓冲器出水口及臭氧发生器供气管连接气液混合泵,气液混合泵 将净水和额定的臭氧加压后通过射流混合器投加到供水管道中实现了供 水的消毒工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整个投臭氧消毒过程是在封闭状态进行的,输 水管道的压力得到充分利用,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投臭氧消毒需要在无压 力的储水池中进行需要二次加压的缺点,既节约能源,又可防止在储水 池中可能造成的二次污染,有利于供水安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 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