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污水处理功能的绿化墙体技术

发布时间:2018-5-12 22:15:03

  申请日2014.09.10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工程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具有污水处理功能的绿化墙体装置。本实用新型装置采用如下方案:一种具有污水处理功能的绿化墙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墙体框架、格栅隔油池、循环管路、集水贮水池、液位感应控制装置、生物膜处理模块、排水二次处理模块、排水管路、除臭植物模块、溢流滴灌管路及墙体表面处理模块构成,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达到妥善就近处理周边建筑产生污水、无需铺设长距离管网、不占据大量空地、可针对现有墙体进行改造、提供绿化面积、实现污水资源化等诸多好处的具有污水处理功能的绿化墙体装置。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具有污水处理功能的绿化墙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墙体框架、格栅隔油池、循环管路、集水贮水池、液位感应控制装置、生物膜处理模块、排水二次处理模块、排水管路、除臭植物模块、溢流滴灌管路及墙体表面处理模块构成,其中格栅隔油池与集水贮水池贯通,集水贮水池通过循环管路与生物膜处理模块之间形成循环流通,液位感应控制装置设置在集水贮水池上,集水贮水池与排水二次处理模块之间设置有排水管路,液位感应控制装置控制集水贮水池中的水通过排水管路排向排水二次处理模块,溢流滴灌管路设置在排水二次处理模块上,排水二次处理模块中溢出的水通过溢流滴灌管路排向墙体表面处理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污水处理功能的绿化墙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膜处理模块、除臭植物模块与排水二次处理模块设置在墙体框架内部,所述墙体表面处理模块设置在墙体框架的外侧, 其中生物膜处理模块、除臭植物模块和排水二次处理模块由厚度为2-5cm的分隔材料构成的相互分隔并保持相互独立的框体,墙体表面处理模块包括有厚度为2-5cm的分隔材料的构成外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污水处理功能的绿化墙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隔油池包括有容腔体和格栅,格栅把容腔隔开设置,格栅上设置有间距为0.2-0.5 cm的栅条,所述生物膜处理模块、除臭植物模块和排水二次处理模块的宽度均为10-50 cm,排水二次处理模块、循环生物膜处理模块与除臭植物模块之和的高度为1.5-2 m,除臭植物模块高度为10-30 cm,生物膜处理模块吨水容积为0.5-1.5 m3模块/吨,除臭植物模块吨水容积为0.05-0.5 m3模块/吨,排水二次处理模块的吨水容积为2 m3模块/吨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污水处理功能的绿化墙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路的进水管连接在集水贮水池距离底部20-30 cm处,循环管路的出水均匀分布在生物膜处理模块上部的填料表面,所述墙体表面处理模块呈多层平行结构且固定设置在墙体四周表面,宽度为5-20 cm,高度为10-30 cm,吨水容积为2-2.5 m3模块/吨,内部填充粒径为0.5-1cm的蛭石或/和珍珠岩,填充粒径上种植植物,上下层墙体表面处理模块之间的间隔为10-30 cm,所述生物膜处理模块中的填料为蜂窝塑料填料、球状塑料填料、砾石、矿渣中的一种或几种,填料的粒径为3-5 cm,所述生物膜处理模块下部开有用于向生物膜处理模块中提供污水处理所需空气的通气孔,所述除臭处理植物模块中的填料为颗粒活性炭或沸石,颗粒活性炭或沸石的粒径为1-5 cm,除臭处理植物模块下部开设有孔,上部种植植物,所述排水二次处理模块中的填料为砾石或矿渣填料,填料的粒径为3-5 cm的,排水二次处理模块的表面种植植物。

  说明书

  一种具有污水处理功能的绿化墙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工程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具有污水处理功能的绿化墙体装置。

  技术背景

  我国目前的城市污水处理模式基本采用污水管网统一收集集中处理的模式,该模式虽然具有处理效果稳定、处理量大等优点,但同时存在污水管网建设成本高、污泥难以处理、难以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等缺点,特别是对于我国的一些河网密布、地形高差大、地基地质条件差、改造难度较大的旧城区、污染源分散的农村及小城镇等地区来说,建设收集效率高的污水管网其难度更大,因此,针对上述地区,开发无需铺设长距离管网的污水就地处理和利用技术迫在眉睫。另一方面,对于上述污水发生源来说,往往存在可利用空间容量有限等缺点,因此,需要充分现有建筑的非常规空间建设污水处理设施,以尽量减少占地面积,同时不能对环境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达到妥善就近处理周边建筑产生污水、无需铺设长距离管网、不占据大量空地、可针对现有墙体进行改造、提供绿化面积、实现污水资源化等诸多好处的具有污水处理功能的绿化墙体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装置采用如下方案:一种具有污水处理功能的绿化墙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墙体框架、格栅隔油池、循环管路、集水贮水池、液位感应控制装置、生物膜处理模块、排水二次处理模块、排水管路、除臭植物模块、溢流滴灌管路及墙体表面处理模块构成,其中格栅隔油池与集水贮水池贯通,集水贮水池通过循环管路与生物膜处理模块之间形成循环流通,液位感应控制装置设置在集水贮水池上,集水贮水池与排水二次处理模块之间设置有排水管路,液位感应控制装置控制集水贮水池中的水通过排水管路排向排水二次处理模块,溢流滴灌管路设置在排水二次处理模块上,排水二次处理模块中溢出的水通过溢流滴灌管路排向墙体表面处理模块。

  本实用新型绿化墙体装置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生物膜处理模块、除臭植物模块与排水二次处理模块设置在墙体框架内部,所述墙体表面处理模块设置在墙体框架的外侧, 其中生物膜处理模块、除臭植物模块和排水二次处理模块由厚度为2-5cm的分隔材料构成的相互分隔并保持相互独立的框体,墙体表面处理模块包括有厚度为2-5cm的分隔材料的构成外框。

  本实用新型绿化墙体装置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格栅隔油池包括有容腔体和格栅,格栅把容腔隔开设置,格栅上设置有间距为0.2-0.5 cm的栅条,所述生物膜处理模块、除臭植物模块和排水二次处理模块的宽度均为10-50 cm,排水二次处理模块、循环生物膜处理模块与除臭植物模块之和的高度为1.5-2 m,除臭植物模块高度为10-30 cm,生物膜处理模块吨水容积为0.5-1.5 m3模块/吨,除臭植物模块吨水容积为0.05-0.5 m3模块/吨,排水二次处理模块的吨水容积为2 m3模块/吨以上。

  本实用新型绿化墙体装置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循环管路的进水管连接在集水贮水池距离底部20-30 cm处,循环管路的出水均匀分布在生物膜处理模块上部的填料表面,所述墙体表面处理模块呈多层平行结构且固定设置在墙体四周表面,宽度为5-20 cm,高度为10-30 cm,吨水容积为2-2.5 m3模块/吨,内部填充粒径为0.5-1cm的蛭石或/和珍珠岩,填充粒径上种植植物,上下层墙体表面处理模块之间的间隔为10-30 cm,所述生物膜处理模块中的填料为蜂窝塑料填料、球状塑料填料、砾石、矿渣中的一种或几种,填料的粒径为3-5 cm,所述生物膜处理模块下部开有用于向生物膜处理模块中提供污水处理所需空气的通气孔,所述除臭处理植物模块中的填料为颗粒活性炭或沸石,颗粒活性炭或沸石的粒径为1-5 cm,除臭处理植物模块下部开设有孔,上部种植植物,所述排水二次处理模块中的填料为砾石或矿渣填料,填料的粒径为3-5 cm,排水二次处理模块的表面种植植物。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达到如下效果:

  一、可将建筑内的污水收集后就近原位处理达标后排放,避免了传统污水处理模式建设大规模污水收集管网所带来的建设成本高、运行维护难、改造难度大等缺点;

  二、将传统的污水处理设施设计成墙体装置,充分利用了非传统空间,减少污水处理设施的占地矛盾;

  三、通过特定的结构,使污水处理设施地面以上的所有部分均为植物所覆盖,不仅美化了环境,而且对净化空气、建筑节能等均有好处;

  四、模块的设计可以使得本装置根据需要随时扩大处理规模或减少规模,具有操作灵活的特点,且模块式的结构便于运行维护;

  五、本实施例的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可达一级A标,可回用于冲厕、洗车、绿化等,实现了水资源的回用;

  六、本装置的运行动力消耗仅为循环泵及排水泵的电费,具有运行成本低等优点;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