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4.09.18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IPC分类号G21F9/0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式放射性废水远红外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运输车、保温舱、废水处理系统、自动控制装置、外部管路,所述保温舱设置在所述运输车上,所述废水处理系统、所述自动控制装置均设置在所述保温舱内,其中,所述自动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废水处理系统的运行,实现了能够处理含盐量高、含油量高的放射性废水,净化系数较高,安全系数较高,设备小巧可移动性较强,适用性较高,且降低了污染扩散的技术效果。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移动式放射性废水远红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运输车、保温舱、废水处理系统、自动控制装置、外部管路,所述保温舱设置在所述运输车上,所述废水处理系统、所述自动控制装置均设置在所述保温舱内,其中,所述自动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废水处理系统的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舱利用钢隔板内部分成工艺间及控制间两个部分,所述控制间用于所述自动控制装置的布置,所述工艺间用于所述废水处理系统的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舱采用标准集装箱尺寸,所述保温舱底部与顶部均设有4个集装箱专用角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处理系统具体包括:供料槽、上料泵、远红外蒸发槽、冷凝器、排放水槽、排水泵及连接管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控制装置具体包括:动态稳定控制系统、液位计、温度计、压力计。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处理系统处理废水具体包括:
将待处理的废水送入所述供料槽,通过所述上料泵向所述远红外蒸发槽上料,并维持处理过程中的蒸发槽液位;
废水在所述远红外蒸发槽内远红外线辐射器发出的远红外线蒸发,蒸发产生的蒸汽经过所述冷凝冷却器冷凝冷却后进入所述排放水槽;
取样分析所述排放水槽内收集的冷凝液,若冷凝液的放射性活度浓度满足排放标准,则通过所述排放泵经外接的管道排放;若冷凝液的放射性活度浓度不满足排放标准,则通过所述排放泵装入所述供料槽内重新蒸发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废水处理系统的运行具体为:所述动态稳定控制系统用于监测、调整、记录关键的工艺参数,控制泵、阀门及所述远红外蒸发器的启停。
说明书
一种移动式放射性废水远红外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放射性废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式放射性废水远红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国内外已知的移动式放射性废水处理装置基本采用纳滤、离子交换法和反渗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对废水的进水指标要求较高,如果用于处理含盐量、有机物较高含裂变产物废水,树脂、反渗透膜将会很快失效,产生的废树脂、废膜量将大为增加,从而增加废水处理成本及人员操作强度。另外反渗透膜的更换须人员近距离操作,且需留出较大的检修空间,也限制了移动式反渗透处理装置的处理能力。浓缩液还需进一步的二次蒸发处理以使产生的废物最小化。
且因装置外形尺寸限制,大多数移动式处理装置控制设备与工艺设备无法物理隔离,增加了操作人员受照风险。
综上所述,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发明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在现有技术中,由于现有的移动式放射性废水处理装置采用纳滤、离子交换法和反渗透法处理废水,如果用于处理含盐量、有机物较高含裂变产物废水,树脂、反渗透膜将会很快失效,产生的废树脂、废膜量将大为增加,从而增加废水处理成本及人员操作强度,另外反渗透膜的更换须人员近距离操作,且需留出较大的检修空间,也限制了移动式反渗透处理装置的处理能力。浓缩液还需进一步的二次蒸发处理以使产生的废物最小化,且因装置外形尺寸限制,大多数移动式处理装置控制设备与工艺设备无法物理隔离,增加了操作人员受照风险,所以,现有技术中的移动式放射性废水处理装置存在无法处理含盐量高、含油量高的放射性废水,净化系数不高,安全系数较低,设备庞大可移动性较差,适用性较低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式放射性废水远红外处理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移动式放射性废水处理装置存在无法处理含盐量高、含油量高的放射性废水,净化系数不高,安全系数较低,设备庞大可移动性较差,适用性较低的技术问题,实现了能够处理含盐量高、含油量高的放射性废水,净化系数较高,安全系数较高,设备小巧可移动性较强,适用性较高,且降低了污染扩散的技术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式放射性废水远红外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运输车、保温舱、废水处理系统、自动控制装置、外部管路,所述保温舱设置在所述运输车上,所述废水处理系统、所述自动控制装置均设置在所述保温舱内,其中,所述自动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废水处理系统的运行。
其中,所述保温舱利用钢隔板内部分成工艺间及控制间两个部分,所述控制间用于所述自动控制装置的布置,所述工艺间用于所述废水处理系统的布置。
其中,所述保温舱采用标准集装箱尺寸,所述保温舱底部与顶部均设有4个集装箱专用角件。
其中,所述废水处理系统具体包括:供料槽、上料泵、远红外蒸发槽、冷凝器、排放水槽、排水泵及连接管路。
其中,所述自动控制装置具体包括:动态稳定控制系统、液位计、温度计、压力计。
其中,所述废水处理系统处理废水具体包括:
首先,将待处理的废水送入所述供料槽,通过所述上料泵向所述远红外蒸发槽上料,并维持处理过程中的蒸发槽液位;
然后,废水在所述远红外蒸发槽内远红外线辐射器发出的远红外线蒸发,蒸发产生的蒸汽经过所述冷凝冷却器冷凝冷却后进入所述排放水槽;
然后,取样分析所述排放水槽内收集的冷凝液,若冷凝液的放射性活度浓度满足排放标准,则通过所述排放泵经外接的管道排放;若冷凝液的放射性活度浓度不满足排放标准,则通过所述排放泵装入所述供料槽内重新蒸发处理。
其中,所述自动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废水处理系统的运行具体为:所述动态稳定控制系统用于监测、调整、记录关键的工艺参数,控制泵、阀门及所述远红外蒸发器的启停。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由于采用了将放射性废水处理装置设计为由运输车、保温舱、废水处理系统、自动控制装置、外部管路,组成,所述保温舱设置在所述运输车上,所述废水处理系统、所述自动控制装置均设置在所述保温舱内,其中,所述自动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废水处理系统的运行,即将装置设置在运输车上实现了可移动性,采用净化系数高、适用性强、便于操作维护的远红外蒸发技术,解决了水质复杂,放射性活度浓度的低放废水的处理与小型化、可移动化的矛盾,同时由于废水处理系统安装于保温舱工艺间内,自动控制装置安装在保温舱控制间内,可能被污染的工艺设备与控制设备完全隔离,有效降低了污染扩散的可能性,并可有效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受照风险,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移动式放射性废水处理装置存在无法处理含盐量高、含油量高的放射性废水,净化系数不高,安全系数较低,设备庞大可移动性较差,适用性较低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能够处理含盐量高、含油量高的放射性废水,净化系数较高,安全系数较高,设备小巧可移动性较强,适用性较高,且降低了污染扩散的技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