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治理混流增氧方法

发布时间:2018-5-5 15:39:37

  申请日2000.12.07

  公开(公告)日2003.12.17

  IPC分类号C02F7/00; B01F3/04; C02F3/20

  摘要

  污水治理混流增氧的方法以旋转筒体为工具,对气液两相进行混流搅拌,首先由水泵将高压水沿切线方向注入筒体,由压气机或氧气罐将气源通过筒体内的微孔放出,筒体高速旋转,在筒内形成负压,气体迅速形成微小的气泡;气液混合体通过设有微孔的曝气器在各水域的深浅水层中释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水治理混流增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旋转筒体为工具,对气 液两相进行混流,首先由水泵将高压水注入筒体,由压气机或氧气罐将气源通 过筒体内的微孔放出,筒体高速旋转,在筒内形成负压,气体迅速形成微小的 气泡;气液混合体通过设有微孔的曝气器在各水域的深浅水层中喷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这种污水治理混流增氧的方法,其特征还在于 以旋转筒体设置若干层套筒进行混流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这种污水治理混流增氧的方法,其特征还在于 采用移动的方式。

  说明书

  污水治理混流增氧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污水治理增氧的方法,特别是一种污水治理混流增氧 的方法,属于环保污水处理领域。

  在我国靠近城市的较大湖泊,如昆明滇池、合肥巢湖等,输入湖泊的氮、 磷总负荷中,约有50%来自城市污水,50%来自流域非点源地表径流和湖区 降水,在离城市较远或者受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影响较小的湖泊、水 库,如高州水库、淀山湖、南四湖等,营养负荷主要来自湖泊流域的面源污染, 其氮、磷负荷约占入湖总负荷的60-70%。因此污水治理中控制污染源和水 域抑藻是当前防治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环节,利用物理法进行除藻、抑藻 是最安全可靠的方法之一,从现有技术的检索资料进行分析,大多充氧或充气 装置均存在充氧利用率低的情况,常在25~30%。美国专利号4774031,Aire-O2 aspirator aerator(含氧抽吸充气机),此装置用于工业与城市污水处理,充 气机安装在浮艇或PVC的漂流装置上,利用岩电源作动力,马达露出水面, 运转时,螺旋桨带动水高速运动,在传动轴的空气室内形成内向的压力,使空 气在大气压力的推动下被吸入空气室,并使细小气泡进入螺旋桨周围的水域, 该充气机的主要部件由马达、空心传动轴、在传动轴位置有空气室,以及安装 在传动轴顶端的螺旋桨、扩散器等。由于该充氧机为固定式充氧机,通过组合 的方式扩大充氧范围,对于流动的水体效果较好,但在不流动的水体中由于其 每一台充氧机的充氧范围是一定的,且在一定时间后会与充氧区域以外的水域 间形成隔离带,使得充氧效率大大降低(形成隔离带后氧的利用率低于10%), 使用范围局限性大。当此装置固定安装时,只能服务部分区域,曝气不均匀, 易产生死角;装置在浮艇或PVC装置上时由于使用岸电作动力,操作不方便 而且在恶劣天气情况下,不够稳定。岸电又限制了其使用范围,在实际深水及 浅水中,受机械因素的影响,螺旋桨不可能做的很长或很短;在水位较低时, 空气与水的接触时间较短,会降低氧传递速率;而且价格较高,能耗也较高, 上述的这种充氧方法和设备不适合我国现阶段污水处理厂、中小型河道及湖泊 污水处理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污水治理混流增氧的 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在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中,需不断向处理系统输 入空气,以提供基质氧化分解和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氧。氧气从气相到液相的迁 移过程,由于气液两相间存在一个界面,在任何流体动力学条件下,界面两侧 均有一层由气体分子和液体分子组成的表面膜,在表层膜两边分别是气、液两 相的主体流。在氧气的传递过程中,氧分子首先以分子扩散的方式,在气—液 分子的相互作用下从气相主体穿过表面膜,在相界面上完成溶解过程,然后经 过液面,进入液相主体。由于主体流中流体的充分湍动,两相中氧的浓度逐渐 趋于均匀,可以认为主体流中氧分子的传质阻力趋于零;氧分子在一系列的扩 散过程中,其传质阻力主要来自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整个过程需要克服的总阻 力等于各步阻力之和。气液两相的物质传递速率取决于气膜与液膜分子扩散的 速率,膜的厚度与传质的扩散系数成反比,相对湍流程度越强,传质的扩散系 数越高,则膜的厚度越低;气液两相浓度差越大,则溶解效率越高;气液之间 的接触面越大,则单位时间溶质的溶解量越大。为此,本发明以旋转筒体为工 具,筒体高速旋转,对气液两相进行混流,首先由水泵将高压水注入筒体,由 压气机或氧气罐将气源通过筒体内的微孔放出,在筒内形成负压,气体迅速形 成微小的气泡;气液混合体通过设有微孔的曝气器在各水域的深浅水层中喷 射。旋转筒体可以设置若干层套筒进行混流搅拌处理,层数可根据水质和需要 确定。充入筒体的水压、气压也可根据水质的情况进行设定。本发明以移动的 方式,对各类水域进行曝气增氧,没有任何如固定式曝气增氧形成的死角区。 本发明还可根据实际需要移到船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