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4.06.26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IPC分类号B01J20/20; C02F1/58; C02F1/28; B01J20/3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去除餐饮废水中脂肪酸的吸附材料制备方法,属于污水处理领域。选取即将成熟的大豆,洗净、烘干,用石磨磨碎,倒入水中浸泡,取浮游在水面的大豆表皮;用稀盐酸浸泡;往其中不断加入硫代硫酸钠溶液,密封;保持上述兼氧状态,待大豆表皮发黑,呈糊状时取出,自然通风条件下风干;待有白色霉菌生长出时,喷洒二氯乙烯于其表面,并在通入氮气、真空度高温度为条件下炭化,冷却至室温;研磨,即可得到去除脂肪酸的吸附材料。本发明能最大程度地实现黄豆壳的再次利用,改善我国黄豆壳资源严重浪费的现状,并产生经济效益且工艺简单,操作方便,餐饮废水中脂肪酸去除率可达90%以上。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去除餐饮废水中脂肪酸的吸附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1)选取即将成熟的大豆,洗净、烘干,用石磨磨碎,倒入水中浸泡,取浮游 在水面的大豆表皮;
(2)用浓度为0.5~0.8mol/L稀盐酸浸泡,浸泡1~2小时;
(3)往其中不断加入质量浓度为2.0~2.8g/L硫代硫酸钠溶液,密封;
(4)保持上述兼氧状态10~20天后,待大豆表皮发黑,呈糊状时取出,在温 度为15~18℃,自然通风条件下风干15~30天;
(5)待有白色霉菌生长到3~5cm时,喷洒二氯乙烯于其表面,并在通入氮气、 真空度为0.02~0.04MPa,温度为185℃~215℃条件下炭化,4~5小时冷却 至室温;
(6)研磨,即可得到去除脂肪酸的吸附材料。
说明书
一种去除餐饮废水中脂肪酸的吸附材料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去除餐饮废水中脂肪酸的吸附材料制备方法,属于污水 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及城市化的发展,宾馆—酒店—食堂的规模日益扩大,数量日 益增多,随之产生的餐饮废水量越来越大,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餐饮业排放 的未经处理的废水达上亿吨,且有不断增长的趋势.另据资料报道,餐饮废水排 放量约占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的3%,但其BOD5和CODCr的含量却占总负荷 的1/3。可见餐饮废水是高浓度污染源,是城市周围水体受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城市环境管理水平的提高及排放标准的严格,餐饮废水排放前要达到污水排 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否则面临超标罚款和搬离市中心的危险。因此,餐饮废 水的治理达标排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餐饮废水的水质特点,其治理方法有物理法,生物法及电化学法。 在实际使用时,由于餐饮废水的污染物大都以胶体状态存在,少部分以悬浮物形 式存在,且胶体呈负电性,但所带负电性强弱程度不同,因此在压缩双电层降低 电位的同时,还需吸附-架桥—沉析网捕共同发挥作用才能达到理想的混凝效果。 生物接触氧化法连续处理餐饮废水,填料为PVC生物球和软性纤维填料,当水 力停留时间大于718h时,废水的COD—BOD5及TSS的去除率达到90%,且产 生的污泥量比活性污泥少1/4。宁平等用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餐饮废水,该膜-生 物反应器集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和膜的高效分离作用于一体,能够有效地降低废水 中的污染物浓度,只是膜组件的价格太高,膜的清洗—恢复等技术问题有待进一 步解决。
黄豆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和传统的出口农产品之一,每年约可产生300 万吨黄豆壳,这些黄豆壳除少部分被用作饲料外,绝大部分被白白烧掉,造成了 资源的极大浪费。本发明以黄豆壳为原料制备出一种能吸附油脂的吸附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1)选取即将成熟的大豆,洗净、烘干,用石磨磨碎,倒入水中浸泡,取浮游 在水面的大豆表皮;
(2)用浓度为0.5~0.8mol/L稀盐酸浸泡,浸泡1~2小时;
(3)往其中不断加入质量浓度为2.0~2.8g/L硫代硫酸钠溶液,密封;
(4)保持上述兼氧状态10~20天后,待大豆表皮发黑,呈糊状时取出,在温 度为15~18℃,自然通风条件下风干15~30天;
(5)待有白色霉菌生长到3~5cm时,喷洒二氯乙烯于其表面,并在通入氮气、 真空度为0.02~0.04MPa,温度为185℃~215℃条件下炭化,4~5小时冷却 至室温;
(6)研磨,即可得到去除脂肪酸的吸附材料。
本发明所具有的显著优势为:
(1)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原料利用率高。
(2)最大程度地实现黄豆壳的再次利用,改善我国黄豆壳资源严重浪费的现状, 并产生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