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4.12.01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移动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站,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为箱体状,壳体的一侧为控制室,壳体的剩余区域按照污水处理顺序依次划分连接有进水池、沉沙调节池、厌氧池、好氧池、MRB池以及清水池,所述的进水池通过水泵与污水源相连接,所述的清水池通过水泵与外界连通;所述的控制室连接控制各个污水处理池。本实用新型采用移动式箱体整合整套污水处理流程的结构形式,使污水处理站具有可移动功能,可以根据不同的生产或者地形需要,随意放置污水处理站,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其污水处理的工艺按照现有污水净化技术中的主流技术,并且具有控制室对污水处理站的整个工作流程进行监控,提高了污水处理站的污水处理能力。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移动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站,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为箱体状,壳体(1)的一侧为控制室(2),壳体(1)的剩余区域按照污水处理顺序依次划分连接有进水池(3)、沉沙调节池(4)、厌氧池(5)、好氧池(6)、MRB池(7)以及清水池(8),所述的进水池(3)通过水泵与污水源相连接,所述的清水池(8)通过水泵与外界连通;所述的控制室(2)连接控制各个污水处理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池(3)与沉沙调节池(4)之间设有栅格(41),进水池(3)与沉沙调节池(4)通过栅格(4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为集装箱箱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顶部设有工作平台(12),该工作平台(12)通过设在壳体(1)一侧的楼梯与地面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底部设有若干个排污口(11),该排污口(11)分别与各个污水处理池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
说明书
移动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尤其是一种移动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站。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农业生产用水和排污量不断增加,但乡镇农村污水处理率不高,加重了自然水体的污染,单纯依靠水体自净功能无法恢复水质,局部水循环系统平衡遭到破坏,许多地区出现了水源型缺水或水质型缺水问题。污水处理和回用已迫在眉睫。
采用集中式污水处理和回用具有规模效益,但同时也存在污水收集难、污水和中水管网投资高、占地面积大和施工不方便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污水处理和回用率。分散式污水再生处理技术作为补充,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随不同的工作环境随意移动,使用适应性广,整合成套污水处理流程的移动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站。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移动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站,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为箱体状,壳体的一侧为控制室,壳体的剩余区域按照污水处理顺序依次划分连接有进水池、沉沙调节池、厌氧池、好氧池、MRB池以及清水池,所述的进水池通过水泵与污水源相连接,所述的清水池通过水泵与外界连通;所述的控制室连接控制各个污水处理池。
优选的是,所述的进水池与沉沙调节池之间设有栅格,进水池与沉沙调节池通过栅格连通。
优选的是,所述的壳体为集装箱箱体。
优选的是,所述的壳体顶部设有工作平台,该工作平台通过设在壳体一侧的楼梯与地面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的壳体底部设有若干个排污口,该排污口分别与各个污水处理池相对应。
优选的是,所述的壳体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采用移动式箱体整合整套污水处理流程的结构形式,使污水处理站具有可移动功能,可以根据不同的生产或者地形需要,随意放置污水处理站,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其污水处理的工艺按照现有污水净化技术中的主流技术,并且具有控制室对污水处理站的整个工作流程进行监控,提高了污水处理站的污水处理能力。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随不同的工作环境随意移动,使用适应性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