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预压联合电渗的双池式污泥脱水技术

发布时间:2018-4-30 15:36:59

  申请日2014.08.11

  公开(公告)日2014.11.19

  IPC分类号C02F11/12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泥脱水的处理方法,特别是一种采用双池式脱水系统、真空预压联合电渗脱水污泥的方法,能够高效、快速的实现污泥脱水。脱水系统如附图所示,通过双池的特殊设计,外池高于内池,高出部分用作密封墙。在内池侧壁布置脱水口,外池侧壁下部设置排水口。并在内池侧壁及底部布置电极铜网,外池排水口连接真空泵,实现真空预压联合电渗,内池脱水,外池排水的技术思路。本发明利用特殊脱水池设计,很好的避免了已有的污泥脱水技术的诸多缺陷,能较为快速、高效的脱水污泥。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基于真空预压联合电渗的双池式脱水系统脱水污泥的方法,其特征是为了增大 脱水面积、提高脱水效率、防止“淤堵”及恶臭扩散,设计了双池式脱水系统,并采用真空 预压联合电渗的方法对污泥进行脱水。

  2.根据权利1所要求的双池式脱水系统,其特征在内池用于脱水及电渗系统的安置,外 池用于排水及真空预压密封系统。

  3.根据权利2的要求,其特征在于在内池侧壁布置的脱水口,大大增大了污泥的脱水面 积,且充分利用了污泥在自重下的固结排水效应。

  4.根据权利3的要求,其特征在于内池侧壁脱水口直径设计成“上大下小”的形式,并 在侧壁表面铺设固液分离滤布,防止污泥在自重作用下经由脱水口侧向挤入外池。

  5.根据权利2的要求,其特征在于在内池侧壁排水口处设有直径略大于排水口的凹槽, 用于安置阴电极网,内池底部设计网格状直线凹槽用于安置阳电极网,通过电渗作用提高脱 水效率及预防“淤堵”。

  6.根据权利2的要求,其特征在于内池侧壁四面的电极铜网可以通过串联、并联及混联 接入电路,渗流路径多变,充分利用电渗的作用。

  7.根据权利2的要求,其特征在于外池高于内池的部分用作密封墙,增强了真空预压系 统的密封性性。

  8.根据权利2的要求,其特征在于在外池侧壁下部设计排水口,连接真空泵,更利于污 水的排出。

  说明书

  真空预压联合电渗的双池式污泥脱水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泥脱水的处理方法,特别是一种采用双池式脱水系统、真空预压联合 电渗脱水污泥的方法,属于污泥处理领域的创新技术。

  背景技术:

  污泥是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过程中的副产物,产量巨大,成分复杂,若处理不好,很容 易会造成对环境的二次污染。污泥处理的原则是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因此, 污泥的减量化无疑是污泥后续处理的关键,而污泥减量化最直接有效地方法是脱水。目前国 内外主要的污泥脱水方法为自然干化脱水、机械脱水、絮凝脱水、超声波脱水、热水解脱水、 电渗析脱水。

  以上主流脱水方法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自然干化法需要大面积的场地,而且在干化期 间污泥散发出的恶臭对附近居民的影响很大;机械脱水虽然已经占据着主导地位,但其耗能 大、处理成本高,且脱水后的污泥的含水率不都能满足后续处理的要;絮凝脱水成本比较高, 一些絮凝剂还可能存在生态安全隐患;超声破脱水高强度、长时间(几个小时)处理,使污泥 的脱水性降低;热水解脱水的高压会使设备成本增加,且有安全隐患,投加酸或者碱等化学 药剂能加速水解,降低反应温度,但强烈腐蚀设备,成本也较高;电渗析脱水两个电极端脱 水速率不同致使两极端电阻率不同和电压不均,导致电渗析无法彻底进行。

  本发明考虑污泥本身特性、脱水效果及周边环境问题,设计出双池式脱水系统,采用真 空预压联合电渗对污泥进行脱水处理。

  发明内容:

  污泥在处理过程中会遇到以下问题:(1)污泥会产生臭味,如不采取相应的措施会严重 干扰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2)污泥脱水处理过程中常遇到“淤堵”而效率下降;(3)在污 泥固结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渗滤液,如处理不好,渗滤液则会渗入地下,导致地下水被污 染,危害居民的身体健康;(4)真空预压一般用于软地基处理,排水方式多为顶部排水(插 排水板),把真空预压法引入污泥脱水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是污泥脱水系统需要重复使用, 插排水板无疑使得工作繁琐;二是顶部排水增加了脱水难度。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考虑设 计永久性新型双池式脱水系统(内池侧壁脱水,外池下部排水),采用真空预压联合电渗对 污泥进行脱水处理。

  脱水系统的“双池”具体设计如下:根据具体污泥产量设计双池(见图1)。外池规格 为a×a×(b+c)(m3),内池规格为a1×a1×b(m3),池壁厚度原则上是越厚越好(强度越高), 可根据污泥生产量来确定其厚度,池底用混凝土封底,池壁砌砖,并在池壁上粉刷水泥和防 水涂料,防止其渗水。外池相对内池高出的一部分,用作密封墙,有助于整个真空预压系统 的密封性。图1各部分具体功能说明如下:

  1.外池。用于系统的密封及储存由内池脱出的污水。

  2.内池。储存待处理污泥、装置电渗系统及固液分离滤布。

  3.脱水口。连接真空泵、排水。

  整个脱水系统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内池脱水系统、外池排水及抽真空系统、电渗系统及 密封系统。各系统具体设计如下:

  1.内池脱水系统

  为增大污泥脱水面积,且方便操作,摒弃了传统真空预压系统污泥顶部插排水板的方式, 在内池侧壁设计一系列圆形脱水口,并在内池侧壁表面铺设滤布防止污泥经由脱水口进入外 池,考虑到污泥具有流动性,随着深度的增加滤布承受的压力会越来越大,脱水口直径的设 计采用上大下小的形式(见图2)。根据内池大小,设计m×n个脱水口,如图2所示,4、5、 6、7号脱水口的直径分别为d11、d1n、dm1、dmn(d11=dm1,d1n=dmn),并且有 di1=di2=......=din,d1j

  为方便电极网的安置,内池侧壁脱水口处设计有直径略大于脱水口直径的圆形凹槽,脱 水口相互之间有直线凹槽方便圆形电极网的相连,相应的,内池底部也设有网状凹槽方便安 置阳极电极网。

  2.外池排水及抽真空系统

  不同于现有真空预压的排水系统从顶部排水的方式,本发明在外池距离底部高度为h(h 越小,越利于污水排出)处设计直径为dp(m)的排水口,抽真空设备直接与排水口相连 (见图1),脱出的污水在自重及真空作用下更易排出。

  3.电渗系统

  本发明的电渗系统选用直流电源,电极选用铜网。阳极铜网呈四边形网格状,规格为 e×e(m),网格划分与内池底部网格直线凹槽相对应,埋设在内池底部(见图3)。阴极铜 网呈圆形网状,与内池侧壁圆形凹槽相应,安置于内池四壁,同一侧壁的圆形电极铜网用铜 线串联(见图4)。

  图3中各部分功能说明如下:

  8.圆形电极网:与内池侧壁的圆形凹槽大小相对应,主要用于防止脱水口“淤堵”和提 高脱水效率。

  9.圆形电极网连接线:使内池侧壁(单面)的电极铜网串联。

  10.接电源线:接入直流电源阴极,也可以与内池侧壁其他面的电极网实现串联、并联 及混联,改变电渗路径,充分利用电渗作用。

  图4中各部分功能说明如下:

  11.四边形网格状电极铜网:铺设在内池底部,网格分布与内池底部的网格状凹槽相对 应,用作电渗系统阳极。

  12.接电源线:接入直流电源阳极。

  4.密封系统

  密封系统主要由密封墙、土工布及密封膜组成。本发明中,外池高出内池的部分作为密 封墙,表面铺有橡胶板,可用粘胶剂将密封膜粘在橡胶板上,形成密封系统。本发明的密封 墙为永久性设施,可重复利用,铺在上面的橡胶板可以视老化情况进行更换。密封膜的材料 为聚氯乙烯薄膜,与常规的真空预压施工所用的薄膜一样;在铺设薄膜之前,为防止场地中 的尖锐物体将其刺破,先在淤泥池面铺设一层针刺无纺土工布。操作完成后外池处于完全封 闭状态,污泥处理时对外池抽真空,在电渗辅助下,污水可从排水口排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