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河湖清淤疏浚污泥处理方法

发布时间:2018-4-29 21:26:35

  申请日2014.08.21

  公开(公告)日2014.11.12

  IPC分类号C02F11/1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式河湖清淤疏浚污泥处理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步骤A:将污泥存放在河湖岸边搭建的临时围堰储泥池内;步骤B:将集成装载有污泥脱水系统的集装箱吊运至储泥池旁;步骤C:从储泥池中抽取污泥送入污泥脱水系统中的厢式隔膜压滤机进行压滤脱水;步骤D:使用压榨泵进行压榨;步骤E:将含水率已大大降低的污泥转运进行后续资源化处置。该装置包括搭建于河湖岸边的用于存贮清淤疏浚污泥的围堰储泥池、污泥脱水系统和装载污泥脱水系统的集装箱。本发明可将其含水率降至40%左右,形成固体,不会流动,避免转运过程中发生污染,并且转移灵活,使用方便,设备循环使用效率高,便于后续资源化处置。

  权利要求书

  1.移动式河湖清淤疏浚污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将清淤疏浚污泥存放在河湖岸边搭建的临时围堰储泥池内;

  步骤B:将集成装载有污泥脱水系统的集装箱吊运至所述储泥池旁边;

  步骤C:使用污泥脱水系统中的进泥泵,从储泥池中抽取污泥送入污泥脱水系统中的厢式隔膜压滤机进行压滤脱水,压滤完成后,滤液排入河湖中;

  步骤D:压滤完成后,使用污泥脱水系统中的压榨泵,从河湖中抽水注入所述厢式隔膜压滤机的隔膜滤板中进行压榨,压榨完成后,滤液排入河湖中;

  步骤E:将含水率已大大降低的污泥转运进行后续资源化处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河湖清淤疏浚污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中所述后续资源化处置方法,具体根据在所述处理方法之前对河湖污泥取样分析结果确定;如污泥有机质含量多,可用作肥料和土壤改良剂;如污泥有机质含量少,或有毒有害物质较多,可经焚烧杀灭所有病菌和病原体,并彻底氧化分解有毒有害的有机残余物,作为建筑材料的原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式河湖清淤疏浚污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每批次压滤脱水时间为2小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式河湖清淤疏浚污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压榨时间为20~30分钟。

  5.移动式河湖清淤疏浚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搭建于河湖岸边的用于存贮清淤疏浚污泥的围堰储泥池(1)、污泥脱水系统和装载污泥脱水系统的集装箱(3);所述集装箱上表面设有吊装孔,所述污泥脱水系统包括进泥泵(21)、压榨泵(22)、厢式隔膜压滤机(23)、输送带(24)和控制柜(25);所述厢式隔膜压滤机(23)位于集装箱的中部,所述进泥泵(21)和压榨泵(22)位于集装箱靠近河湖岸边一侧,所述输送带(24)位于厢式隔膜压滤机下方并延伸至集装箱的远离河湖岸边一侧;所述进泥泵的进泥端通过进泥管路(26)与储泥池相连,出泥端通过压滤机进泥管(27)与厢式隔膜压滤机相连;所述压榨泵的进水端通过压榨水进水管(28)与河湖水(4)相连,出水端通过压滤机压榨水进水管(29)与厢式隔膜压滤机相连;所述厢式隔膜压滤机的滤液排出口通过滤液排出管(20)与河湖水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式河湖清淤疏浚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24)末端可折叠。

  说明书

  移动式河湖清淤疏浚污泥处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河湖清淤疏浚污泥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底泥是水环境生态的重要部分,由于排污不当,各种污水大量排入自然水体,造成了水质的恶化和底泥的污染水体和底泥之间存在着吸收和释放的动态平衡,当水体存在较严重污染时,一部分污染物能够通过沉淀吸附等作用进入底泥中,形成受污染的污泥;当外源造成的污染得到控制后,这些污泥中污染物的释放可能会导致水体再次污染。

  底泥污染已经成了世界性的环境难题,许多欧美国家的港口、湖泊、河流等底泥都受到了污染。美国环保局在针对数千起关于食用鱼类污染问题的调查中指出,大多数食用鱼类污染是底泥污染造成的。在中国,多数河湖的底泥也受到了严重污染。因此,对污染底泥的处理已成为水体污染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

  河湖底泥污染常用的处理技术是将污染后的污泥进行清淤疏浚后外运集中处理,然后对水体进行生态修复,处理后的河湖污泥的最终处置方式为填埋。采用外运集中处理的方式处理河湖污泥需要消耗一定的运输成本,且在转运过程中可能容易污泥泄露导致二次污染。采用填埋方式处置河湖污泥不能最终解决底泥的污染问题,并且没有达到资源化处置的目的。也有采用清淤后河湖污泥直接堆肥的处理处置方式。而河湖污泥中也含大量病原菌、寄生虫(卵),以及铜、铝、锌、铬、汞等重金属和多氯联苯、二恶英、放射性元素等难降解的有毒有害物,因此采用直接堆肥方式处理河湖污泥,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极易造成土壤污染。受到污染后的河湖污泥经过清淤疏浚,将产生大量的原泥泥浆,这些泥浆含水率在98%~85%之间,体积庞大,运输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就地处理清淤疏浚污泥,可将其含水率降至40%左右,形成固体,不会流动,避免转运过程中发生污染,并且转移灵活,使用方便,设备循环使用效率高,便于后续资源化处置,清洁环保的移动式河湖清淤疏浚污泥处理方法及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移动式河湖清淤疏浚污泥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将清淤疏浚污泥存放在河湖岸边搭建的临时围堰储泥池内;

  步骤B:将集成装载有污泥脱水系统的集装箱吊运至所述储泥池旁边;

  步骤C:使用污泥脱水系统中的进泥泵,从储泥池中抽取污泥送入污泥脱水系统中的厢式隔膜压滤机进行压滤脱水,压滤完成后,滤液排入河湖中;

  步骤D:压滤完成后,使用污泥脱水系统中的压榨泵,从河湖中抽水注入所述厢式隔膜压滤机的隔膜滤板中进行压榨,压榨完成后,滤液排入河湖中;

  步骤E:将含水率已大大降低的污泥转运进行后续资源化处置。

  上述方法实现就地处理清淤疏浚污泥,使其含水率可降至40%左右,污泥减量化效果明显,还可避免转运过程中发生污染;通过集装箱转移灵活,使用方便,一段河道或一片湖泊处理工作完成后能够循环使用,设备使用效率高;由于河道湖泊污泥含沙量较大,整个处理过程中不需要添加药剂调质,不会增加污泥量,处理过程清洁环保,滤液也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作为优选,步骤E中所述后续资源化处置方法,具体根据在所述处理方法之前对河湖污泥取样分析结果确定;如污泥有机质含量多,可用作肥料和土壤改良剂;如污泥有机质含量少,或有毒有害物质较多,可经焚烧杀灭所有病菌和病原体,并彻底氧化分解有毒有害的有机残余物,作为建筑材料的原料。

  由于各水体污染源差异较大,因此底泥的污染程度和成分也有一定的区别。将处理前的河湖污泥取样分析,得到其大致成分组成,如污泥有机质含量多,可用作肥料、土壤改良剂等,如污泥有机质含量少或有毒有害物质较多,可采用焚烧制砖、制水泥等建材利用的方式处置。在焚烧过程中能够将所有的病菌、病原体彻底杀灭、并彻底氧化分解有毒有害的有机残余物,从而消除污泥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同时利用底泥中的砂石等无机物质用于制砖制水泥,达到资源化利用的目的。经过深度处理后的清淤疏浚污泥稳定化程度高,如进行堆肥也不易产生二次污染问题;采用建材利用的方式处置污泥,可用作水泥原料或制砖原料,符合当前循环经济发展思路,能够将处理后的污泥完全资源化利用。

  作为优选,步骤C中每批次压滤脱水时间为2小时。

  作为优选,步骤D中压榨时间为20~30分钟。

  移动式河湖清淤疏浚污泥处理装置,包括搭建于河湖岸边的用于存贮清淤疏浚污泥的围堰储泥池、污泥脱水系统和装载污泥脱水系统的集装箱;所述集装箱上表面设有吊装孔,所述污泥脱水系统包括进泥泵、压榨泵、厢式隔膜压滤机、输送带和控制柜;所述厢式隔膜压滤机位于集装箱的中部,所述进泥泵和压榨泵位于集装箱靠近河湖岸边一侧,所述输送带位于厢式隔膜压滤机下方并延伸至集装箱的远离河湖岸边一侧;所述进泥泵的进泥端通过进泥管路与储泥池相连,出泥端通过压滤机进泥管与厢式隔膜压滤机相连;所述压榨泵的进水端通过压榨水进水管与河湖水相连,出水端通过压滤机压榨水进水管与厢式隔膜压滤机相连;所述厢式隔膜压滤机的滤液排出口通过滤液排出管与河湖水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输送带末端可折叠。

  按照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就地处理清淤疏浚污泥,使其含水率可降至40%左右,污泥减量化效果明显,而且污泥形成固体,不会流动,还可避免转运过程中发生污染;通过集装箱转移灵活,使用方便,一段河道或一片湖泊处理工作完成后能够循环使用,设备使用效率高;由于河道湖泊污泥含沙量较大,整个处理过程中不需要添加药剂调质,不会增加污泥量,处理过程清洁环保,滤液也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