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提式一体化污水处理技术

发布时间:2018-4-29 15:51:57

  申请日2014.08.28

  公开(公告)日2014.11.19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气提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设于外壳内并依次连通的调节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好氧池内设有曝气管和第一气提机构;第一气提机构包括第一进气管和第一提升管,第一提升管的进口伸至好氧池中下部,第一提升管的出口与缺氧池连通,第一进气管与第一提升管连通;曝气管和第一进气管均与风机连接;厌氧池内且于厌氧池进水口的上方设有一与厌氧池横截面配合的网状脱氧框。本发明的第一气提机构、第二气提机构及曝气管均由同一风机鼓送空气,减少了设备中的部件,因此可降低设备的成本,并使设备的结构更简单,更易于维护。通过气提的方式回流液体和污泥,可降低设备的能耗,降低运营成本。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气提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以及 设于外壳内并依次连通的调节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所述 好氧池内设有曝气管和第一气提机构;所述第一气提机构包括第一进气管和 第一提升管,所述第一提升管的进口伸至好氧池中下部,第一提升管的出口 与缺氧池连通,所述第一进气管与第一提升管连通;所述曝气管和第一进气 管均与一风机连接;所述厌氧池的上端设有厌氧池溢流口,所述厌氧池的 下端设有厌氧池进水口,所述厌氧池内且于厌氧池进水口的上方设有一与厌 氧池横截面配合的网状脱氧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提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厌氧池的内壁设有挂槽,所述网状脱氧框上设有与挂槽配合的挂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提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状脱氧框的顶部设有钩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提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缺氧池内设有一回流槽,所述回流槽的底部设有若干穿孔,所述 提升管的出口与回流槽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气提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沉淀池内设有第二气提机构,所述第二气提机构包括第二进气管 和第二提升管,所述第二提升管的进口伸至沉淀池的底部,第二提升管的出 口与预脱硝池连通,所述第二进气管与第二提升管连通,所述第二进气管与 一风机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气提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调节池与厌氧池之间还设有预脱硝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提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脱硝池、厌氧池和缺氧池由底板及分别与底板固定连接的第一筒状隔 板、第二筒状隔板和第三筒状隔板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提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好氧池位于缺氧池的外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提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筒状隔板和第三筒状隔板的下端分别设有厌氧池进水口和缺氧池 导通口,所述第二筒状隔板和好氧池的外壁分别设有厌氧池溢流口和好氧池 溢流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提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沉淀池的上端设有一清水溢流口,沉淀池的下端设有一污泥排放口。

  说明书

  气提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提式一体化污水处理 装置。

  背景技术

  据资料统计,目前我国污水排放总量已经达到了620亿吨,其中大部分 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江河湖泊,有近四分之一的湖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 染,有近60%的城镇没有污水处理厂,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基本上未经过处 理就直接排放。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今后80%以上的生活污水 将来自农村和城镇。2013年,我国农村和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已达300亿 m3,且大量分散排放的生活污水已经对地下饮用水源、地表径流以及农田土 壤等造成了严重污染。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今后80%以上的生 活污水将来自城镇和农村。2013年,我国农村和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已达 300亿m3。由此可见,农村和城镇生活污水的处理率远远跟不上排放量的增 长,且大量分散排放的生活污水已经对地下饮用水源、地表径流以及农田土 壤等造成了严重污染,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目前,我国水环境和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绝大部分农村等地的生活 污水基本未处理就直接排放,且大多数直接排入自然水体,对周边水体和土 壤造成严重污染。因此,如何有效地解决村镇的生活污水排放带来的水源污 染,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污水 进行妥善处理并进行回用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我国大部分城镇 和农村的地方财政还不太富裕,人民收入普遍不高,污水进行集中处理会给 地方政府和人民增加一定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由于上述地区人口居住较 为分散,无污水管网或管网利用率过低也是制约该地区污水处理的重要因 素。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我市的具体情况,研制开发一 种高效率、低投入的小型污水处理新技术和设备具有更现实的意义。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中的污泥浓度通常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这易导致 氧传递率低、运行能耗大、水温高、污泥活性低的主要因素。现有的一体化 设备为了去除硝酸盐氮,需要从好氧池回流硝化液到缺氧池,同时为了提高 反应体系中的污泥浓度以提高厌氧池的污泥厌氧释磷,需要将污泥回流至预 脱硝池中,因此往往需要安装硝化液回流泵和污泥回流泵,并同时安装相应 的电磁阀,这不仅增加了设备成本和后期的运营成本,还使得设备故障点增 多,不利于设备的维护。此外,现有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厌氧池中的液 体通常存在溶氧过高的问题,从而使厌氧池中的厌氧微生物不能更好地发挥 其作用,影响处理污水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在好氧池和沉淀池中分别设置与同一 风机连接的气提机构,以及在厌氧池中设置网状脱氧框,从而提供一种可降 低能耗、结构简化、便于维护且污水处理效果好的气提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 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气提式一体化污水 处理装置,包括外壳,以及设于外壳内并依次连通的调节池、厌氧池、缺 氧池、好氧池、沉淀池;所述好氧池内设有曝气管和第一气提机构;所述第 一气提机构包括第一进气管和第一提升管,所述第一提升管的进口伸至好氧 池中下部,第一提升管的出口与缺氧池连通,所述第一进气管与第一提升管 连通;所述曝气管和第一进气管均与一风机连接;所述厌氧池的上端设有厌 氧池溢流口,所述厌氧池的下端设有厌氧池进水口,所述厌氧池内且于厌 氧池进水口的上方设有一与厌氧池横截面配合的网状脱氧框。

  进一步说,所述厌氧池的内壁设有挂槽,所述网状脱氧框上设有与挂槽 配合的挂耳。

  进一步说,所述网状脱氧框的顶部设有钩环。

  进一步说,所述缺氧池内设有一回流槽,所述回流槽的底部设有若干穿 孔,所述提升管的出口与回流槽连通。

  进一步说,所述沉淀池内设有第二气提机构,所述第二气提机构包括第 二进气管和第二提升管,所述第二提升管的进口伸至沉淀池的底部,第二提 升管的出口与预脱硝池连通,所述第二进气管与第二提升管连通,所述第二 进气管与一风机连接。

  进一步说,所述调节池与厌氧池之间还设有预脱硝池。

  进一步说,所述预脱硝池、厌氧池和缺氧池由底板及分别与底板固定连 接的第一筒状隔板、第二筒状隔板和第三筒状隔板构成。

  进一步说,所述好氧池位于缺氧池的外周。

  进一步说,所述第一筒状隔板和第三筒状隔板的下端分别设有厌氧池进 水口和缺氧池导通口,所述第二筒状隔板和好氧池的外壁分别设有厌氧池溢 流口和好氧池溢流口。

  进一步说,所述沉淀池的上端设有一清水溢流口,沉淀池的下端设有一 污泥排放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第一气提机构、第二 气提机构及曝气管均由同一回转式风机鼓送空气,减少了设备中的部件,因 此可降低设备的成本,并使设备的结构更简单,更易于维护。同时,通过气 提的方式回流液体和污泥,可降低设备的能耗,降低运营成本。在厌氧池内 设置网状脱氧框,可使流入厌氧池的液体均经过网状脱氧框进行脱氧处理, 从而保障厌氧池内的厌氧环境,使厌氧池内的厌氧微生物更好的发挥作用, 提高厌氧处理效果。而在调节池与厌氧池之间增设预脱硝池可强化脱氮除磷 的效果。此外,在污水处理装置中将预脱硝池设成筒状,厌氧池、缺氧池和 好氧池依次围绕在其外周,可减少水流死角,提高水紊乱程度,从而使泥水 混合更充分,提高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在第一筒状隔板和第三筒状隔板的下 端分别设置开口,在第二筒状隔板和好氧池的外壁分别设置溢流口,可使污 水在池中的停留时间更长,有利于污水的处理效果。本发明通过采用气提的 方式将好氧池中的部分液体回流到缺氧池中,并将沉淀池中的部分污泥回流 到预脱硝池中,以及采用筒状池体的分区方式,可使污水处理设备在较小的 体积下保持较好的污水处理效果,污水处理效率高,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 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