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雨水处理器

发布时间:2018-4-29 11:33:45

  申请日2015.01.04

  公开(公告)日2015.05.27

  IPC分类号E03B3/02; C02F9/0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智能雨水处理器,包括弃流井和处理池;弃流井内通过设置在弃流井内的落水管与进水管,在落水管的上部设置格栅网,底部设置排污口,处理池分为絮凝沉淀池、过滤池、消毒池、PH调节池,顶部设有絮凝剂投加装置、消毒装置及PH调节装置,PH调节池内固定PH传感器。该智能雨水处理器:1、提高雨水回收率及其处理效果。2、在雨水回收装置中增设絮凝沉淀、过滤、消毒以及PH调节,提高雨水的处理效果,提高回收效率。3、相比传统的雨水粗回收,无论是回收率还是处理效果,都有极大的提高。

  权利要求书

  1.智能雨水处理器,包括弃流井(1)、絮凝沉淀池(2)、过滤池(3)、消毒池(4)、PH调节池(19);其特征在于:所述弃流井(1)内设置落水管(5)、格栅(6)、排污管(7),落水管位于格栅底部,絮凝沉淀池(2)设置进水管(8)、絮凝沉淀填料(9)、排污管(10),絮凝沉淀池(2)顶部设置絮凝剂投加装置(11),出水口出设置过滤泵(14),过滤池(3)内设置高效滤料(16)、过滤布水系统(15),消毒池(4)顶部设置消毒装置(12),PH调节池(19)顶部设置碱液投加装置(13),内部设置PH传感器(17)、出水管(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雨水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设置弃流井(1)、絮凝沉淀池(2)、过滤池(3)、消毒池(4)、PH调节池(1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雨水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弃流井(1)的底部设置有排污管(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雨水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PH传感器(17)和碱液投加装置(13)通过导线连接在PLC上。

  说明书

  智能雨水处理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水回收利用设备,具体是智能雨水处理器。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持续发展和人口急剧膨胀,水污染及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日益严峻地摆在全人类面前,城市缺水在21世纪将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近年来,政府不断利用经济杠杆促使人们节约用水和开辟污水再生利用的途径,雨水回收技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现有的雨水回收技术,回收率低,收集过程中泥水分离不充分、清污不方便、回用水质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雨水回收率及其处理效果,具有弃流和PH调节的智能雨水处理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智能雨水处理器,包括弃流井和处理单元,所述弃流井内设置落水管、格栅、排污管,落水管位于格栅底部,处理单元分为絮凝沉淀池、过滤池、消毒池、PH调节池;絮凝沉淀池设置进水管、絮凝沉淀填料、过滤泵、排污管,絮凝沉淀池顶部设置絮凝剂投加装置,过滤池内设置高效滤料、过滤布水器,消毒池顶部设置消毒装置,PH调节池顶部设置碱液投加装置,内部设置PH传感器、出水管。

  进一步的:所述弃流井内设置落水管、格栅、排污管,落水管伸入格栅以下,底部设置有排污管,进水管位于格栅以上。

  进一步的:所述PH传感器和碱液投加装置通过导线连接在PLC上,自动调节出水PH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提高雨水回收率及其处理效果。2、在雨水回收装置中增设絮凝沉淀以及PH调节,提高雨水的处理效果,增加弃流装置,选择性的回收雨水,提高回收效率。3、相比传统的雨水粗回收,无论是回收率还是处理效果,都有极大的提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