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污水处理的粘土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发布时间:2018-4-28 15:01:50

  申请日2014.11.21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IPC分类号C02F3/00; C04B33/22; C04B33/132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粘土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铸造废砂、黄土、下水淤泥按质量百分比配置,通过原料混合、碾压、熟化、成型、干燥、烧结、筛选制得成品,其中物料质量百分比为:铸造废砂为55~65%,黄土为30~40%,下水淤泥为4~6%。其方法是通过熟化阶段、成型阶段、干燥阶段、烧结阶段的工艺制造所得。本发明采用铸造废砂、下水淤泥等污染物进行回收循环利用,产品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在水中呈中性有利于微生物附着增值。本发明的原料简单易得,工艺标准容易控制。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粘土载体,其特征在于:由铸造废砂、黄土、下水淤泥按质量百分比 配置,通过原料混合、碾压、熟化、成型、干燥、烧结、筛选制得成品,其中物料质量百分 比为:

  铸造废砂 55~65%

  黄土 30~40%

  下水淤泥 4~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粘土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物料质量百分 比为铸造废砂60%、黄土35%,下水淤泥5%。

  3.用于制备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粘土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制备方法如下:

  a.熟化阶段

  将铸造废砂、黄土、下水淤泥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将混合物在辊式粉碎机内进行碾压成 小颗粒,将小颗粒进行喷雾处理使混合物的水分含量占总重量的10%~20%,熟化24小时;

  b.成型阶段

  熟化后将混合物进行挤塑、成型、切割工艺,根据使用目的不同制作成所需的大小与形状;

  c.干燥阶段

  成型后的粘土载体在20℃~100℃条件下,保持水分含量在1~5%,干燥0~24小时;

  d.烧结阶段

  干燥后将其缓慢加温2~11个小时至600~1100℃,烧结3~24个小时,烧结完成后进行筛选, 即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粘土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 备方法在干燥阶段、烧结阶段产生臭味,所述臭味通过除臭设备利用生物降解方法清除。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粘土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成型过程 中根据用途可采用压榨成型、挤塑成型或环形成型方法。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粘土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 阶段所使用的热量是烧结过程结束后的余热。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粘土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熟化 阶段小颗粒进行喷雾处理后混合物的水分含量占总重量的15%。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粘土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 阶段的温度为50℃,干燥时间为24小时。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粘土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烧结 阶段缓慢加温的时间为9个小时,烧结温度为900℃,烧结时间为9个小时。

  说明书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粘土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粘土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水资源的减少,污水处理越来越受到重视。现代的污水处理大多采用生物方法,利 用微生物的分解能力将污水中的有机成分降解,净化水体。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就需要将微 生物附着于载体之上,将载体置于污水中,可以长期有效的利用微生物。早期用于污水处理 的微生物载体大多数为海藻酸钠、卡拉胶、聚乙烯醇等凝胶,由于这类物质的生化稳定差, 机械强度低以及成本较高,工业化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随后,人们开始研究性能良好的陶 粒载体来取代它,然而,普通的陶粒载体仅靠粗糙表面的挂膜作用和物理吸附作用与微生物 进行结合,其作用力较弱,耐冲击力性能差,生物膜易在反冲洗过程中脱落,从而影响了它 的使用寿命和处理效果。

  现有的微生物载体有些是利用天然岩、人造塑胶所组成,表面面积小且无孔隙的微生物 载体。不仅如此,载体与微生物间的亲和作用小,附着在上面的微生物会发生脱落的缺点、 由于经常发生脱落,微生物培养所需时间上的缺点。形成微生物载体所需时间长,培养出的 微生物容易发生脱落导致污水处理效率低、处理后的水容易再次恶化等诸多缺陷。

  专利号为CN201210156358.4的发明专利公布了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多功能悬浮载体及 其制备方法,其载体是以生产聚合氯化铝的废渣、生石灰、粉煤灰、粘接剂为原料,经混合、 熟化、烘干、造粒、焙烧、粉碎各步骤后得到的。由于现今污水处理的工程量非常大,尤其 是城市生活污水,虽然该专利提供了一种通过较为廉价易得的原料生产载体,但载体的需求 量也是非常庞大,故能够控制微生物载体的质量及其价格,在污水处理中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廉价易得,质量易控, 能够达到标准的用于污水处理的粘土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粘土载体,其特征 在于:由铸造废砂、黄土、下水淤泥按质量百分比配置,通过原料混合、碾压、熟化、成型、 干燥、烧结、筛选制得成品,其中物料质量百分比为:铸造废砂为55~65%,黄土为30~40%, 下水淤泥为4~6%。

  目前最佳配比值,所述的物料质量百分比为铸造废砂60%、黄土35%,下水淤泥5%。

  生产上述粘土载体的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a.熟化阶段

  将铸造废砂、黄土、下水淤泥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将混合物在辊式粉碎机内进行碾 压成小颗粒,将小颗粒进行喷雾处理使混合物的水分含量占总重量的10%~20%,优选的占比 为15%,水分含量调节后将混合物进行24小时熟化。进行喷雾时为了使水分调节的效果更理 想建议均匀喷洒在混合物的顶层。经过熟化阶段后水分会均匀的渗透到各部分,这样在成型 过程中可以维持粘土载体所需的形状,干燥、烧结过程产部不会发生破裂的同时内部可以确 保一定的孔隙率。

  b.成型阶段

  熟化后根据使用目的不同制作成所需的大小与形状,熟化后将混合物进行挤塑、成型、 切割工艺,根据使用目的不同制作成所需的大小与形状;成型过程中可根据用途可采用压榨 成型、挤塑成型、环形成型等方法。

  c.干燥阶段

  成型后的粘土载体在20℃~100℃条件下,保持水分含量在1~5%,干燥0~24小时。为了 极力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满足国家节能政策的规定,所使用的热量是烧结过程结束后的余热。 d.烧结阶段

  干燥后将其缓慢加温至600~1100℃,烧结3~24个小时;使表面密度、孔隙率、耐化学 药品性能、压缩强度等物理性能有所提高。如果急剧升温时粘土载体会出现裂纹,这是造成 次品出现的主要原因。生产中所述烧结阶段缓慢加温的时间为2~11个小时。优选的所述烧结 阶段的烧结温度为900℃。烧结过后进行筛选,即可得到所需载体。

  在生产过程中,所述的制备方法在干燥阶段、烧结阶段产生臭味,所述臭味可通过除臭 设备利用生物降解方法清除。

  工艺参数

  本发明的微生物载体是通过采用铸造废砂、黄土、下水淤泥加工而成的,原料简单易得, 工艺步骤容易控制,从而制得的载体能够达到质量标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