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4.12.16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IPC分类号C02F3/3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绿地环保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初期雨水处理的人工微型湿地,具体地说是一种雨水处理人工湿地系统,包括依次串联设置于湿地中的雨水缓存池、清水池及垂直流处理池,所述雨水缓存池与清水池之间设有第一隔墙,第一隔墙上设置有第一布水孔,垂直流处理池与清水池之间设置有第二隔墙,第二隔墙上设置有第二布水孔,所述垂直流处理池包括两级串联连接并逐级水平降低的第一垂直流处理池、第二垂直流处理池,所述第一垂直流处理池、第二垂直流处理池结构相同。该湿地系统能把城市地面的初期雨水截留储存处理,雨水经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还可以直接利用截留的雨水作为湿地植被生长水源,有明显的生态环保特征。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雨水处理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串联设置于湿地中的雨水缓存池(2)、清水池(3)及垂直流处理池,所述雨水缓存池(2)与清水池(3)之间设有第一隔墙(6),第一隔墙(6)上设置有第一布水孔(5),垂直流处理池与清水池(3)之间设置有第二隔墙(8),第二隔墙(8)上设置有第二布水孔(7),所述垂直流处理池包括两级串联连接并逐级水平降低的第一垂直流处理池(4)、第二垂直流处理池(20),所述第一垂直流处理池(4)、第二垂直流处理池(20)结构相同,均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生态滤层、吸附层、碎石层,所述第一垂直流处理池(4)、第二垂直流处理池(20)之间设置有第三隔墙(19),第三隔墙(19)上设置有第三布水孔(9);所述雨水缓存池(2)上设有第一进水管(1)、第一排水管(10)、第一清掏孔(14),清水池(3)上设有第二清掏孔(15)、第二进水管(16)、第二排水管(21),第二垂直流处理池(20)末端设置有出水管(12),在出水管(12)上设置出水阀(1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处理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管(1)设置于雨水缓存池(2)上部,第一清掏孔(14)设置于雨水缓存池(2)顶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处理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清掏孔(15)设置于清水池(3)顶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处理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垂直流处理池(20)的进水口比第一垂直流处理池(4)的出水口低0.1~0.3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处理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层为多孔填料、碎石、粉煤灰的混合物。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处理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缓存池(2)、清水池(3)及垂直流处理池的底部设置有防渗层(22)。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处理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滤层包括种植于地表的芦苇、美人蕉、风车草。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处理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12)处设置活性炭。
说明书
雨水处理人工湿地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绿地环保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初期雨水处理的人工微型湿地,具体地说是一种雨水处理人工湿地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规模和人口的不断扩大,城市雨水造成的水体污染越来越引起广泛的重视。在降雨期,雨水在地表汇集,冲刷地面,携带大量地表沉积的各种污染物。雨水中的污染物浓度很高,如果携带大量污染物的雨水进入水体,必将会对城市内部及其周边的水体产生严重的污染,对地表水水体生态造成破坏。因此,必须解决因雨水造成的面源污染问题。
人工湿地是新兴的污水处理技术,以其投资成本低、净化效率高、维护简单等优点在全世界迅速发展,广泛应用于农业、景观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其对污水中存在的有机污染物、以及氮和磷具有良好的去除功能和作用。利用人工湿地中土壤、植物、人工介质、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雨水进行处理。运行稳定的人工湿地,填料表面能够吸附许多微生物形成的大量生物膜,植物根系分布于湿地表面,依靠物理、化学、生物的协同作用完成对雨水的净化过程,具有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等特点。
在建设生态型城市的理念下,雨水的污染治理需要更好的解决思路。因此,采用人工湿地技术,从源头上就地解决雨水问题,用成本低和更加符合生态自然的办法来有效解决城市雨水产生的城市面源污染问题。目前,常见的人工湿地存在较大问题,主要是湿地基质表层易堵塞,有限的人工湿地基质对污染物的吸附作用易饱和;蓄水池容易造成泥沙堵塞,阻碍进水;基质单一。湿地池单一,影响总体污染物去除和吸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巧妙、合理的雨水处理人工湿地系统,该湿地系统能把城市地面的初期雨水截留储存处理,雨水经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还可以直接利用截留的雨水作为湿地植被生长水源,有明显的生态环保特征。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雨水处理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串联设置于湿地中的雨水缓存池、清水池及垂直流处理池,所述雨水缓存池与清水池之间设有第一隔墙,第一隔墙上设置有第一布水孔,垂直流处理池与清水池之间设置有第二隔墙,第二隔墙上设置有第二布水孔,所述垂直流处理池包括两级串联连接并逐级水平降低的第一垂直流处理池、第二垂直流处理池,所述第一垂直流处理池、第二垂直流处理池结构相同,均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生态滤层、吸附层、碎石层,所述第一垂直流处理池、第二垂直流处理池之间设置有第三隔墙,第三隔墙上设置有第三布水孔;所述雨水缓存池上设有第一进水管、第一排水管、第一清掏孔,清水池上设有第二清掏孔、第二进水管、第二排水管,第二垂直流处理池末端设置有出水管,在出水管上设置出水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进水管设置于雨水缓存池上部,第一清掏孔设置于雨水缓存池顶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清掏孔设置于清水池顶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垂直流处理池的进水口比第一垂直流处理池的出水口低0.1~0.3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附层为多孔填料、碎石、粉煤灰的混合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雨水缓存池、清水池及垂直流处理池的底部设置有防渗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生态滤层包括种植于地表的芦苇、美人蕉、风车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水管处设置活性炭。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环保低碳的方式把雨水分散的就地收集处理,从源头解决污染问题,避免建设大型的收集管道和集中处理设施,是一种绿色环保的解决方案;本实用新型与小区、广场的景观工程相适应,出水经过适当处理后可回用到小区景观水、冲厕等一般性用水,既能带来绿色效应也能带来经济效应;本实用新型无控制设备,建设和运行维护成本低,能够广泛应用于小区的绿化和中水回用;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地解决湿地基质表层堵塞问题,采用球型多孔填料相结合的基质层,能够提高分解污水中颗粒状有机污染物,增加对氮磷的吸附能力,改善出水水质;本实用新型具有储水功能,能够利用储存雨水用于两场降雨间隔时间内湿地植物的生长水源。并在降雨较少的情况下,接入小区景观水系统,形成水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