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4.10.13
公开(公告)日2015.01.14
IPC分类号F25B27/02; F25B49/02; F25B41/06; F25B41/04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泥处理装置,特别公开了一种污泥余热收集装置。该污泥余热收集装置,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污水池和第二污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污水池内安装有第一集热盘管,第二污水池内安装有第二集热盘管,第一集热盘管和第二集热盘管的供液管分别与第一电磁换向阀连接,同时两者的回液管分别与第二电磁换向阀连接,第一换热器内安装有蒸发器,蒸发器通过管路与压缩机连接,压缩机通过管路与冷凝器连接,冷凝器通过管路与膨胀阀连接,膨胀阀通过管路与蒸发器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洁紧凑,制造成本低廉,使用简便,可将污水或污泥中的余热加以回收利用,并确保在污水或污泥降温更换时,整个回收装置始终连接工作,工作效率较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泥余热收集装置,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污水池(1)和第二污水池(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污水池(1)内安装有第一集热盘管(3),第二污水池(2)内安装有第二集热盘管(4),第一集热盘管(3)和第二集热盘管(4)的供液管分别与第一电磁换向阀(5)连接,同时两者的回液管分别与第二电磁换向阀(6)连接,第一电磁换向阀(5)通过第一换热器供液管(23)与第一换热器(20)连通,第二电磁换向阀(6)通过第二换热器供液管(24)与第一换热器(20)连通,第一换热器(20)内安装有蒸发器(11),蒸发器(11)通过管路与压缩机(12)连接,压缩机(12)通过管路与冷凝器(14)连接,冷凝器(14)通过管路与膨胀阀(13)连接,膨胀阀(13)通过管路与蒸发器(11)连接,蒸发器(11)、压缩机(12)、膨胀阀(13)和冷凝器(14)连接构成热泵装置,第一电磁换向阀(5)、第二电磁换向阀(6)和压缩机(12)均连接控制器(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余热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14)安装在第二换热器(21)内,第二换热器(21)通过进水管和出水管与集热水箱(16)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余热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供液管(23)上安装有连接控制器(9)的循环泵(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余热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示第一污水池(1)内安装第一导杆(25),第一导杆(25)上安装有与其滑动配合的第一浮子(26),第一浮子(26)上安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7);第二污水池(2)内安装有第二导杆(27),第二导杆(27)上安装有与其滑动配合的第二浮子(28),第二浮子(28)上安装第二温度传感器(8),第一温度传感器(7)和第二温度传感器(8)分别通过导线连接控制器(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余热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5)和第二电磁换向阀(6)均为两位三通电磁阀。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余热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污水池(1)的外层设置第一污水池保温层(22),第二污水池(2)的外层设置第二污水池保温层(17),第一换热器(20)的外层设置第一换热器保温层(18),第二换热器(21)的外层设置第二换热器保温层(19)。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余热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21)的进水管或出水管上安装有水泵(15),集热水箱(16)的外层设置有保温层。
说明书
一种污泥余热收集装置
(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泥处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污泥余热收集装置。
(二)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需要排放的污水或污泥,其温度都很高,如不加处理直接排放,则其中蓄含的大量的热量会被白白浪费,而且,还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
(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回收能源、保护周围环境的污泥余热收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污泥余热收集装置,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污水池和第二污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污水池内安装有第一集热盘管,第二污水池内安装有第二集热盘管,第一集热盘管和第二集热盘管的供液管分别与第一电磁换向阀连接,同时两者的回液管分别与第二电磁换向阀连接,第一电磁换向阀通过第一换热器供液管与第一换热器连通,第二电磁换向阀通过第二换热器供液管与第一换热器连通,第一换热器内安装有蒸发器,蒸发器通过管路与压缩机连接,压缩机通过管路与冷凝器连接,冷凝器通过管路与膨胀阀连接,膨胀阀通过管路与蒸发器连接,蒸发器、压缩机、膨胀阀和冷凝器连接构成热泵装置,第一电磁换向阀、第二电磁换向阀和压缩机均连接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污水池内设置集热盘管,然后对集热盘管收集的热量传输收集,提取污水或污泥中的热量,并加以充分利用,同时可减少高温污水或污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更优技术方案为:
所述冷凝器安装在第二换热器内,第二换热器通过进水管和出水管与集热水箱连通。
所述第一换热器供液管上安装有连接控制器的循环泵,便于换热器内水的循环流动。
为了便于自动化控制,所示第一污水池内安装第一导杆,第一导杆上安装有与其滑动配合的第一浮子,第一浮子上安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污水池内安装有第二导杆,第二导杆上安装有与其滑动配合的第二浮子,第二浮子上安装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通过导线连接控制器。
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和第二电磁换向阀均为两位三通电磁阀,使整个余热回收装置使用简便且造价低廉。
所述第一污水池的外层设置第一污水池保温层,第二污水池的外层设置第二污水池保温层,第一换热器的外层设置第一换热器保温层,第二换热器的外层设置第二换热器保温层,实现了节能环保。
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进水管或出水管上安装有水泵,便于第二换热器与集热水箱之间的循环,集热水箱的外层设置有保温层,以减少热量的损失。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洁紧凑,制造成本低廉,使用简便,可将污水或污泥中的余热加以回收利用,并确保在污水或污泥降温更换时,整个回收装置始终连接工作,工作效率较高,还解决了高温污水或污泥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