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污水沉淀澄清处理的技术

发布时间:2018-4-27 16:05:49

  申请日2014.10.14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IPC分类号B01D21/02

  摘要

  沉淀澄清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水道装置(5)、容器(6)构成;水道装置(5)上具有进水口(50)、出水口(51)、涡状水道(52)、阻隔体(53);阻隔体(32)与涡状水道壁(31)为一体成型,进水口(34)的直径小于出水口(33)的直径;水道装置(5)与容器(6)为密封连接,道装置(5)与容器(6)结合在一起,可以高效率的沉淀水中颗粒物,将其分开后,可从容器(6)中收集沉淀物;所述的阻隔体为曲板状;所述的阻隔体数量为4个。环保装置,具有前述的流体处理结构。本发明成本低廉、应用灵活、使用寿命长、不易损坏、稳定可靠。

  权利要求书

  1.沉淀澄清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水道装置(5)、容器(6)构成;水道装置(5)上具有进水口(50)、出水口(51)、涡状水道(52)、阻隔体(53);

  水道装置中:阻隔体(32)分布在涡状水道(30)内;所有阻隔体(32)的一端与涡状水道(30)远心侧内壁相连,另一端指向且不接触涡状水道(30)近心侧内壁;所有阻隔体(32)不与涡状水道(30)内壁相连的端到涡状水道(30)内壁的最短距离小于或等于涡状水道(30)宽度的一半;

  阻隔体(32)与涡状水道壁(31)为一体成型,进水口(34)的直径小于出水口(33)的直径;

  水道装置(5)与容器(6)为密封连接,道装置(5)与容器(6)结合在一起,可以高效率的沉淀水中颗粒物,将其分开后,可从容器(6)中收集沉淀物;

  所述的阻隔体为曲板状;所述的阻隔体数量为4个。

  2.环保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澄清处理装置。

  说明书

  用于污水沉淀澄清处理的装置、环保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沉淀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可用于沉淀的水道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沉淀池一般需要较大的面积的土地,且大多为大型水厂设计,实施工程浩大,而且极难小型化,对于财力微薄的微型企业实在难以承受;如果能够提高沉淀效率则有利于减小沉淀池成本,对于环境保护有促进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发明了一种可用于沉淀的水道结构,用于提高沉淀池的沉淀效率。

  本发明具有如下技术内容。

  技术内容1:一种可用于沉淀的水道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涡状水道、至少四个个阻隔体构成;阻隔体分布在涡状水道内;一半以上的阻隔体,一端与涡状水道远心侧内壁相连,另一端指向且不接触涡状水道近心侧内壁。

  技术内容2:如技术内容1所述的一种可用于沉淀的水道结构,其特征在于:一半以上的阻隔体,不与涡状水道内壁相连的端到涡状水道内壁的最短距离,小于或等于涡状水道宽度的一半。

  技术内容说明及其有益效果。

  技术内容说明1:如技术内容1、2所述,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在于利用水的惯性力和压差在涡状水道远心侧各阻隔体之间制造洄流区,促使杂质在洄流区沉淀。

  技术内容说明2:本发明中,由于“一半以上的阻隔体,一端与涡状水道远心侧内壁相连,另一端指向且不接触涡状水道近心侧内壁”;也就是说阻隔体与涡状水道近心侧之间有间隙,这种设计导致水只能从涡状水道近心侧流过,由于惯性力使水分子趋向直线运动,因此阻隔体之间会产生一个洄流区,由于涡状水道任意一段都是具有弧度的,杂质在随水运动的过程中会因为惯性力远离涡状水道近心侧而进入阻隔体之间的洄流区,从而有利于沉淀或与药剂的混合。本发明中提到的“一半以上”这个量词,包含了“一半”即包含了50%。

  技术内容说明3:本发明中提到的“远心侧、近心侧”词语中的“心”字是指涡状水道的涡状线中心。

  技术内容说明4:本发明中提到的“指向”是指从水平剖面上分析以阻隔体与涡状水道远心侧内部的接触点为起点,沿阻隔体表面边界线的扩展所产生的方向。

  技术内容说明5:本发明中,阻隔体可以是单一元件、也可以是与涡状水道壁一体成型的结构、也可以是复杂的多个结构或多个元件组成的装置;比如:直板、弯曲的板、棱柱、带曲面的棱柱、多个棱柱组成的棱柱、与涡状水道一体成型的直板、与涡状水道一体成型的弯曲板与涡状水道一体成型的棱柱等等;阻隔体可以是规则形状的,也可以是异形的,只要能够达成不完全的阻隔作用(即在涡状水道的近心区形成水流通道,远心区域形成洄流区)即为本发明的可实行方案。本发明中无论阻隔体之间的空间距离为何种状态,只要它们在涡状水道远心区域创造了洄流区,都为本发明的可行方案。

  技术内容说明6:本发明中水流在各涡状水道中无论是从涡状水道外端流向中心,还是从中心流向外端,都是本发明的可行方案。

  技术内容说明7:如技术内容1、2所述,本发明的最佳方案为“所有的阻隔体,一端与涡状水道远心侧内壁相连,另一端指向且不接触涡状水道近心侧内壁;所有的阻隔体,不与涡状水道内壁相连的端到涡状水道内壁的最短距离,小于或等于涡状水道宽度的一半”;为了预防他人使用劣化技术方案的手段窃取本发明的核心思想,本申请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了适当的拓展。对阻隔体数量设定为四个以上是为了保证至少有一个洄流区。

  技术内容说明8:本发明的涡状水道实施设计时可以将地球自转方向作为一个考虑因素;本发明的涡状水道实施设计时也可以置于其他涡状或非涡状水道内使用;阅读理解本说明技术内容说明1-8后可知,本发明可用于沉淀、澄清、混合的池或其他器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高率了污水沉淀效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