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5.02.05
公开(公告)日2015.07.08
IPC分类号B01D21/02
摘要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建筑工程地下水处理及回用装置。包括有一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三级沉淀池、清水池、加压泵,井点降水施工抽出的地下水经过第一进水管进入一级沉淀池,一级沉淀池的出水口通过第二进水管与二级沉淀池的入水口相通,二级沉淀池的出水口通过第三进水管与三级沉淀池的入水口相通,三级沉淀池的出水口通过第四进水管与清水池的入水口相通,清水池中的清水通过加压泵抽出,加压泵的出水口接到所需的管道上。本实用新型既可以充分利用井点降水抽出的地下水,节约水资源,同时也避免了采用砖砌体或混凝土水池的渗漏问题以及避免增加建筑垃圾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建筑工程地下水处理及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三级沉淀池、清水池、加压泵, 井点降水施工抽出的地下水经过第一进水管进入一级沉淀池,一级沉淀池的出水口通过第二进水管与二级沉淀池的入水口相通,二级沉淀池的出水口通过第三进水管与三级沉淀池的入水口相通,三级沉淀池的出水口通过第四进水管与清水池的入水口相通,清水池中的清水通过加压泵抽出,加压泵的出水口接到所需的管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地下水处理及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一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三级沉淀池、清水池由钢板焊接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地下水处理及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第三进水管、第四进水管均为钢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工程地下水处理及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第三进水管、第四进水管的两端均通过焊接与相应的沉淀池及清水池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建筑工程地下水处理及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清水池上设置有支撑加压泵的槽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工程地下水处理及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清水池上设置有支撑加压泵的两条槽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工程地下水处理及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清水池通过取水管连接加压泵的入水口,加压泵的出水口与用水系统的管道连接。
说明书
一种建筑工程地下水处理及回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建筑工程地下水处理及回用装置,属于建筑工程地下水处理及回用装置的创新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工程中深基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深基坑施工中,通常采用井点降水技术,井点降水会抽出巨量地下水。一方面,抽出的地下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既造成水资源浪费,也增加了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另一方面,工程施工又需要消耗大量的自来水;且深基坑施工周期较长。另外,实际工程中,有些施工单位采用砖砌或混凝土浇筑沉淀池来对地下水进行处理,但是砖砌沉淀池易渗漏,而且完工后拆除砖砌体或混凝土也增加了建筑垃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考虑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建筑工程地下水处理及回用装置。本实用新型既可以充分利用井点降水抽出的地下水,节约水资源,同时也避免了采用砖砌体或混凝土水池的渗漏问题以及避免增加建筑垃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建筑工程地下水处理及回用装置,包括有一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三级沉淀池、清水池、加压泵, 井点降水施工抽出的地下水经过第一进水管进入一级沉淀池,一级沉淀池的出水口通过第二进水管与二级沉淀池的入水口相通,二级沉淀池的出水口通过第三进水管与三级沉淀池的入水口相通,三级沉淀池的出水口通过第四进水管与清水池的入水口相通,清水池中的清水通过加压泵抽出,加压泵的出水口接到所需的管道上。
本实用新型的建筑工程地下水处理及回用装置,可对井点降水抽出的地下水进行沉沙处理,处理后的水可作为工地杂用水,用来绿化、洗车、冲洗厕所、冲洗路面、控制扬尘等,以满足绿色施工的要求。本实用新型既可以充分利用井点降水抽出的地下水,节约水资源,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避免了采用砖砌体或混凝土水池的渗漏问题以及增加建筑垃圾的问题。此外,本实用新型采用钢板焊接而成,既可重复使用,使用完毕也可作为废钢回收。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设计巧妙,性能优良,方便实用的建筑工程地下水处理及回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