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4.12.29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IPC分类号C02F11/14; C02F11/0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污泥调质前处理方法,包括有如下步骤:(1)二沉池污泥输送至臭氧接触器;(2)将臭氧由曝气管通入臭氧接触器中,进行臭氧曝气使污泥与臭氧充分接触,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破坏污泥中不易被生物降解利用的细胞壁和细胞膜,使细胞类物质较快地溶于水中,同时杀死污泥中的病原体和细菌,使污泥得到初步的无害化、减量化处理;(3)然后在臭氧接触器中加入PAM絮凝剂进行胶体絮凝,使污泥体积大幅浓缩减少;藉此,通过利用臭氧及PAM絮凝剂,减量效果明显,且对污泥进行了无害化处理。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泥调质前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如下步骤:
(1)二沉池污泥输送至臭氧接触器;
(2)将臭氧由曝气管通入臭氧接触器中,进行臭氧曝气使污泥与臭氧充分接触,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破坏污泥中不易被生物降解利用的细胞壁和细胞膜,使细胞类物质较快地溶于水中,同时杀死污泥中的病原体和细菌,使污泥得到初步的无害化、减量化处理;
(3)然后在臭氧接触器中加入PAM絮凝剂进行胶体絮凝,使污泥体积大幅浓缩减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调质前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臭氧接触器内安装有机械搅拌器进行搅拌以加快絮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调质前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臭氧的添加量为10kg至15kg/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调质前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PAM絮凝剂的添加量为1kg至1.5kg/T。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调质前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之后,臭氧接触器设计处于密封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调质前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二沉池污泥经污泥泵输送至臭氧接触器。
说明书
一种污泥调质前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泥处理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污泥调质前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含水率一般都很高,所以要经过污泥脱水达到减量处理,将流态污泥 ( 经过或未经过浓缩 ) 转化为固态的湿污泥,这主要通过加入调质剂进行污泥脱水调质。大多数生活污水处理厂多采用石灰等作为污泥调质剂,二沉池排出的活性污泥经浓缩后进行调质,传统石灰法等调质处理,减少了污泥的体积,但是其减量不太明显,要想达到污泥脱水的理想效果,往往其浓缩时间较长,调质成本较高;以及,其只是使污泥的颗粒的极性改变,并没有对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污泥中的病原体、微生物等危害物质仍然存在于脱水调质后的湿污泥内。
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泥调质前处理方法,其利用臭氧及PAM絮凝剂,减量效果明显,且对污泥进行了无害化处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污泥调质前处理方法,包括有如下步骤:
(1)二沉池污泥输送至臭氧接触器;
(2)将臭氧由曝气管通入臭氧接触器中,进行臭氧曝气使污泥与臭氧充分接触,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破坏污泥中不易被生物降解利用的细胞壁和细胞膜,使细胞类物质较快地溶于水中,同时杀死污泥中的病原体和细菌,使污泥得到初步的无害化、减量化处理;
(3)然后在臭氧接触器中加入PAM絮凝剂进行胶体絮凝,使污泥体积大幅浓缩减少。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步骤(3)中,臭氧接触器内安装有机械搅拌器进行搅拌以加快絮凝。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步骤(2)中,所述臭氧的添加量为10kg至15kg/T。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步骤(3)中,PAM絮凝剂的添加量为1kg至1.5kg/T。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步骤(1)之后,臭氧接触器设计处于密封状态。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步骤(1)中,二沉池污泥经污泥泵输送至臭氧接触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利用臭氧及PAM絮凝剂预处理污泥,通过臭氧的强氧化性破坏污泥中不易被生物降解利用的细胞壁和细胞膜,使细胞类物质较快地溶于水中,从而实现污泥固体的减量;同时杀死污泥中的病原体和细菌,真正实现污泥的无害化处理;通过PAM絮凝剂则对污泥进行胶体絮凝,使污泥体积大幅浓缩减少;以及,臭氧反应已使部分持水细胞破坏,持水性能下降,通过后续高压隔膜压滤,从而实现高含固率脱水,有利于提高污泥脱水效果及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