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5.02.17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IPC分类号C02F5/00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循环冷却水处理系统,包括臭氧发生器、压力溶气罐、第一出水阀、第二出水阀、气水混合元件和微泡发生元件。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气体。压力溶气罐具有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该第一出水口通过管路连接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臭氧水注入口,该第二出水口通过管路连接该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冷却塔上的积水盘,其中该第一出水口的位置低于该第二出水口,该臭氧水注入口位于该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冷却塔和循环泵之间。气水混合元件的进水口通过管路连接该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溶气取水口,进气口通过管路连接该臭氧发生器。微泡发生元件设于该压力溶气罐内部,该微泡发生元件连接该气水混合元件的出口,且向该压力溶气罐释放包含微泡的气水混合物。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循环冷却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气体;
压力溶气罐,具有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该第一出水口通过管路连接 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臭氧水注入口,该第二出水口通过管路连接该循环冷却水系统 的冷却塔上的积水盘,其中该第一出水口的位置低于该第二出水口,该臭氧水注 入口位于该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冷却塔和循环泵之间;
第一出水阀,设于该第一出水口和该臭氧水注入口之间;
第二出水阀,设于该第二出水口和该臭氧气水布水管之间;
气水混合元件,其进水口通过管路连接该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溶气取水口,其 进气口通过管路连接该臭氧发生器;
微泡发生元件,设于该压力溶气罐内部,该微泡发生元件连接该气水混合 元件的出口,且向该压力溶气罐释放包含微泡的气水混合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冷却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增压泵, 设于该气水混合元件之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冷却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该压力溶气罐 内设有一隔板,该隔板将该压力溶气罐的底部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该微 泡发生元件位于该第一区域,该第一出水口位于该第二区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冷却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出水口位 于该压力溶气罐顶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冷却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出水口连 接的是该积水盘内布置的臭氧气水布水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冷却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一第一模式下, 该第一出水阀被配置为保持开启,该第二出水阀被配置为定时开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冷却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一第二模式下, 该第一出水阀被配置为关闭,该第二出水阀被配置为开启。
说明书
循环冷却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循环冷却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循环冷却水系统(re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system)是一种冷却水换热并 经降温,再循环使用的给水系统,主要由冷却设备、水泵和管道组成。为了保 持循环水的水质,需要一个水处理系统一起运行,以防止腐蚀或者结垢。
循环冷却水系统的类型包括间冷开式循环水冷却系统、间冷闭式循环水冷 却系统、全闭式循环水冷却系统和半闭式循环水冷却系统等。间冷开式循环水 冷却系统是循环冷却水与被冷却介质间接传热且循环冷却水与大气直接接触 散热的循环冷却水系统。
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容易在与外界开放的部位——冷却塔处吸收大 气中的灰尘和细菌,导致水质恶化,细菌滋生。而且冷却塔蒸发降温的同时, 会导致水中盐分浓缩,钙镁离子增加,在微生物和有机物的共同作用下,导致 热交换设备结垢。再者,大型冷却水管道和设备多为金属材质,与水和空气接 触时,易发生腐蚀。
目前对于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处理,多采用传统的化学药剂的方 法,即向水系统中投加缓蚀阻垢剂、杀菌剂等。缓蚀阻垢剂多由磷系、锌系无 机物或有机物组成,杀菌剂分氯系、溴系或者有机杀菌剂等种类。这些药剂加 入水系统之后,随系统的排水进入周围水环境,造成环境污染。同时,投加化 学药剂的剂量需要根据系统的腐蚀结垢情况进行调整,属于事后纠偏的做法, 无法及时进行调整。
臭氧法处理循环冷却水是近十几年来开始趋于成熟的新技术。通过对循环 水中注入溶解的臭氧,在水中产生氧化性很强的OH等游离基,它们与水中的 微生物,化学分子发生反应达到净化、消毒目的。通过适当的设计,在控制一 定工艺条件下,臭氧法可以替代药剂法处理,同时实现阻垢,防腐蚀,杀菌等 效果。不过臭氧法处理循环冷却水的效果还需进一步完善,因此臭氧法处理循 环冷却水的技术还需进一步研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循环冷却水处理系统,提高臭 氧法处理循环冷却水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循环冷却 水处理系统,包括臭氧发生器、压力溶气罐、第一出水阀、第二出水阀、气水 混合元件和微泡发生元件。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气体。压力溶气罐具有第一出 水口和第二出水口,该第一出水口通过管路连接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臭氧水注入 口,该第二出水口通过管路连接该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冷却塔上的积水盘,其中 该第一出水口的位置低于该第二出水口,该臭氧水注入口位于该循环冷却水系 统的冷却塔和循环泵之间。第一出水阀设于该第一出水口和该臭氧水注入口之 间。第二出水阀设于该第二出水口和该臭氧气水布水管之间。气水混合元件的 进水口通过管路连接该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溶气取水口,进气口通过管路连接该 臭氧发生器。微泡发生元件设于该压力溶气罐内部,该微泡发生元件连接该气 水混合元件的出口,且向该压力溶气罐释放包含微泡的气水混合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循环冷却水处理系统还包括增压泵,设 于该气水混合元件之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在该压力溶气罐内设有一隔板,该隔板将该 压力溶气罐的底部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该微泡发生元件位于该第一区 域,该第一出水口位于该第二区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二出水口位于该压力溶气罐顶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二出水口连接的是该积水盘内布置的臭 氧气水布水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压力溶气罐的压力保持在0.1MPa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在一第一模式下,该第一出水阀被配置为保 持开启,该第二出水阀被配置为定时开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在一第二模式下,该第一出水阀被配置为关 闭,该第二出水阀被配置为开启。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采用臭氧超微细泡技术进行循环冷却水的处理,同时兼 顾循环冷却水阻垢缓蚀杀菌的处理效果。经过试验,采用上述系统,可以实现 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的基本上有效利用,水质清澈,热交换设备上无水垢和锈 蚀物,呈现金属光泽,细菌总数小于1000cfu/ml,无军团菌,生物黏泥小于 2ml/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