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初级压榨输送结构污泥预处理破壁技术

发布时间:2018-4-21 16:31:34

  申请日2015.10.15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IPC分类号C02F11/12; C12M1/33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初级压榨输送结构的污泥预处理破壁装置,包括:输送单元,其具有输料口、与所述输料口贯通连接的筒体、以及可在所述筒体内往复运动的活塞送料杆;进料单元,其连接于所述输送单元;破壁单元,其连接于所述进料单元,其具有壳体及内置于所述壳体的破壁管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加热介质进出口;其中,所述活塞送料杆前端固接一锥形压榨锤,所述筒体内壁设有与所述锥形压榨锤相对应的压榨腔。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絮凝后污泥进行初步压榨,大部分间隙水及部分毛细管水释放形成游离水,提高了污泥的流动性及均一性,且污泥与其表面吸附的结合水之间的结合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被破坏,进一步提高了污泥后续热预处理的破壁效果。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具有初级压榨输送结构的污泥预处理破壁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污泥的流动方向依次贯通设置有:

  输送单元,其具有输料口、与所述输料口贯通连接的筒体、以及可在所述筒体内往复运动的活塞送料杆;

  进料单元,其连接于所述输送单元;

  破壁单元,其连接于所述进料单元,其具有壳体及内置于所述壳体的破壁管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充填于所述壳体与所述破壁管道之间空隙的加热介质的进出口;

  其中,所述活塞送料杆前端固接一锥形压榨锤,所述筒体内壁设有与所述锥形压榨锤相对应的压榨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初级压榨输送结构的污泥预处理破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凸柱,其固接于所述锥形压榨锤的前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初级压榨输送结构的污泥预处理破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座,其支撑于所述破壁单元底部;

  出料单元,其连接于所述破壁单元,所述出料单元设有一出料口;

  连接板,其设置于所述进料单元与所述破壁单元、所述破壁单元与所述出料单元之间;

  其中,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破壁管道相对应的贯通孔,所破壁管道延伸并固定于所述贯通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初级压榨输送结构的污泥预处理破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破壁管道的外直径为50~60mm,壁厚为2~3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初级压榨输送结构的污泥预处理破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破壁管道为串联或并联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初级压榨输送结构的污泥预处理破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破壁管道为并联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初级压榨输送结构的污泥预处理破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破壁管道依据所述加热介质的流动方向,在所述连接板上呈正三角形排列设置,所述破壁管道的中心距为所述破壁管道外径的1.3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初级压榨输送结构的污泥预处理破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料口位置还设置一过滤筛网,所述过滤筛网的孔径为10~20mm。

  说明书

  一种具有初级压榨输送结构的污泥预处理破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泥处理装置。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初级压榨输送结构的污泥预处理破壁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污水的处理工程中,一般会通过添加无机或有机絮凝剂,使污水中的悬浮微粒失去稳定性,胶粒物相互凝聚形成絮凝体,随着絮凝体体积的进一步增大,在重力作用下脱离水相沉淀形成大量污泥。但由于污泥中亲水性的有机物与絮凝剂形成复合胶体网状结构,水合程度高,使用压滤、离心等机械装置脱水困难,从而造成了后续污泥干化脱水的能耗成本。因此,絮凝后污泥在进行机械脱水步骤前一般需要进行适当的热预处理,以破坏污泥絮凝体的结构及促进污泥微生物细胞内物质的释放。

  但污泥经絮凝浓缩后含水量一般在80~90%之间,流动性和均一性差,呈不沉降稠厚膏体状,不利于在管道中输送,且会影响热传递效率从而热预处理破壁效果差。污泥中所含水分大致可分为四类:间隙水、毛细管水、表面吸附水及内部结合水,其中,间隙水含量高,且易于以物理方式压滤析出。由此,需要在污泥进入热预处理步骤前,对污泥进行初级压榨步骤,将间隙水变成游离水,固液相初步分离,以增加污泥的流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初级压榨输送结构的污泥热预处理破壁装置,其能够对絮凝后污泥进行初步压榨,污泥絮凝团经挤压,使存留在间隙中的大部分间隙水及部分污泥颗粒内的毛细管水释放出来形成游 离水,提高了污泥的流动性及均一性,此外污泥颗粒与其表面吸附的结合水之间的结合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被破坏,进一步提高了污泥后续热预处理的破壁效果。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具有初级压榨输送结构的污泥预处理破壁装置,其沿污泥的流动方向依次贯通设置有:

  输送单元,其具有输料口、与所述输料口贯通连接的筒体、以及可在所述筒体内进行往复运动的活塞送料杆;

  进料单元,其连接于所述输送单元;

  破壁单元,其连接于所述进料单元,其具有壳体及内置于所述壳体的破壁管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充填于所述壳体与所述破壁管道之间空隙的加热介质的进出口;

  其中,所述活塞送料杆前端固接一锥形压榨锤,所述筒体内壁设有与所述锥形压榨锤相对应的压榨腔。

  絮凝后稠厚的污泥从输料口进入输送筒体内,在活塞送料杆的推动下,向破壁单元方向运动,由于锥形压榨锤与相应压榨腔的设置,污泥在压榨腔内受到压榨压力,污泥絮凝团的整体结构遭到破坏,污泥絮凝团内大部分的间隙水及部分污泥颗粒内的毛细管水被压榨释放出来形成游离水,污泥初步固液分离,提高了污泥的流动性及均一性,此外污泥颗粒与其表面吸附的结合水之间的结合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被破坏,因此有效提高了污泥后续进入破壁管道的破壁效果。

  优选的是,其中,还包括一凸柱,其设置于所述锥形压榨锤的前端,以增大所述活塞送料杆对污泥的压强,减小送料杆的前进阻力。

  优选的是,其中,还包括:

  支座,其支撑于所述破壁单元底部;

  出料单元,其连接于所述破壁单元,所述出料单元设有一出料口;

  连接板,其设置于所述进料单元与所述破壁单元、所述破壁单元与所述出料单元之间;

  其中,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破壁管道相对应的贯通孔,所破壁管道延伸并固定于所述贯通孔。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破壁管道的外直径为50~60mm,壁厚为2~3mm,以保证污泥的热破壁效果及加热介质的利用效率。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破壁管道为串联或并联设置。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破壁管道为并联设置,以减小破壁装置的外观体积尺寸及提高热利用效率。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破壁管道依据所述加热介质的流动方向,在所述连接板上呈正三角形排列设置,使传热介质在流动时使易产生湍流,提高传热效率,从而提高污泥的热预处理破壁效果,所述破壁管道的中心距为所述破壁管道外径的1.3倍,通过在连接板上对破壁管道进行合理排布,既保证可排列更多的管道,又保证连接板足够的强度。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输料口位置还设置一过滤筛网,所述过滤筛网的孔径为10~20mm,以过滤到粒径较大的石砾等固体颗粒。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污泥输送筒体内锥形压榨锤与相应压榨腔的设置,使污泥在压榨腔内受到初步挤压,污泥絮凝团内大部分的间隙水及部分污泥颗粒内的毛细管水被释放形成游离水,污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固液分离,提高了污泥的流动性及均一性,此外污泥颗粒与其表面吸附的结合水之间的结合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被破坏,因此显著提高了污泥后续在破壁管道的破壁效率;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泥热预处理破壁装置实用性强,操作简单,工作稳定,加热介质对污泥热预处理效果好,可有效破坏污泥微生物的细胞壁及微生物胞外物质与水的结合键,显著降低了污泥的比阻值,经机械脱水后污泥的含水量可降至35%,使得后续干化步骤的消耗的能量可降低50%以上。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