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5.08.05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IPC分类号C02F1/66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PLC的污水处理系统用混合池,包括混合池本体,混合池本体内设置有搅拌装置,混合池本体的顶端设置有酸液加入管和排气口;混合池本体的底端设置有曝气装置;污水进入口和污水排出口均设置有柱塞泵,所述柱塞泵包括柱塞泵本体,柱塞泵本体的两端分别通过单向阀与料管相连,料管的内壁具有螺旋状突起。由于柱塞泵的排入和排出作用,提高了液体流动效率,污水在通过料管的过程中,料管内的螺旋状突起会使污水产生螺旋搅拌作用,并且由于柱塞泵内设置了单向阀,还避免了液体的反向流入和流出,提高了工作效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基于PLC的污水处理系统用混合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池 本体以及用于支撑混合池本体的支架,混合池本体内同轴设置有旋转轴,旋 转轴上设置有螺旋片,旋转轴的顶端与电机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混合池本 体的顶端设置有酸液加入管和排气口;混合池本体的底端为双层结构,其中 底层设置有曝气口,上层设置有气体均匀分布孔,且曝气口与气体均匀分布 孔相连通,曝气口处设置有单向曝气阀;混合池本体的侧壁上方设置有污水 进入口,混合池本体的侧壁下方设置有污水排出口;
污水进入口和污水排出口均设置有柱塞泵;所述柱塞泵包括柱塞泵本 体,柱塞泵本体的两端分别通过单向阀与料管相连,料管的内壁设置有螺旋 状突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PLC的污水处理系统用混合池,其 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池本体的截面形状为正方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PLC的污水处理系统用混合池,其 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状突起的高度为料管直径的1/3。
说明书
一种基于PLC的污水处理系统用混合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PLC的污水处理系统 用混合池。
背景技术
混合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重要设施,由于有大量的污水不断的排入和 排出混合池,因此混合池的液体流通系统是决定设施正常运转的关键环节。 目前常用的混合池液体流通系统大多是普通阀门,存在的问题有:一是无法 限制液体的单向流入和流出,二是对污水的混合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PLC的 污水处理系统用混合池,通过设置柱塞泵,提高液体流动效率,同时避免了 液体的反向流入和流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基于PLC的污水处理系统用混合池包括混合池本体以及用于支撑 混合池本体的支架,混合池本体内同轴设置有旋转轴,旋转轴上设置有螺旋 片,旋转轴的顶端与电机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混合池本体的顶端设置有酸 液加入管和排气口;混合池本体的底端为双层结构,其中底层设置有曝气口, 上层设置有气体均匀分布孔,且曝气口与气体均匀分布孔相连通,曝气口处 设置有单向曝气阀;混合池本体的侧壁上方设置有污水进入口,混合池本体 的侧壁下方设置有污水排出口;
污水进入口和污水排出口均设置有柱塞泵,所述柱塞泵包括柱塞泵本 体,柱塞泵本体的两端分别通过单向阀与料管相连,料管的内壁具有螺旋状 突起。
所述混合池本体的截面形状为正方形。
所述螺旋状突起的高度为料管直径的1/3。
当污水通过柱塞泵由污水进入口进入混合池本体后,螺旋片在旋转轴的 带动下,对混合池本体内部的液体进行搅拌,同时,控制单向曝气阀向曝气 口内通入气体进行曝气,在气体均匀分布孔的作用下气体被均匀分布,曝气 作用结合搅拌作用使污水充分混合;酸液通过酸液加入管进入混合池本体内 部,酸液与污水中的物质进行中和反应,充分混合后的污水通过柱塞泵由污 水排出口排出,完成污水混合过程,为后续处理工作做好准备。全过程中, 由于柱塞泵的排入和排出作用,提高了液体流动效率,污水在通过料管的过 程中,料管内的螺旋状突起会使污水产生螺旋搅拌作用,并且由于柱塞泵内 设置了单向阀,还避免了液体的反向流入和流出,提高了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