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5.03.27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IPC分类号C02F3/30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脱氮除磷反应器,公开了一种用于一体化污水脱氮除磷的好氧-缺氧-厌氧结构,包括依次排列的缺氧区、好氧区,还包括厌氧区,厌氧区设在缺氧区出口区域。本实用新型采用高度集成化设计的新型一体化污水脱氮除磷好氧-缺氧-厌氧结构,内部各功能区相连,使好氧-缺氧-厌氧过程在同一反应器内得以实现,达到在同一系统内同时实现硝化-反硝化及生物除磷的效能,通过气升式曝气对泥水混合液进行充氧,具有占地面积较小,生产成本低,且工艺简化、脱氮除磷效能较高等优点。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一体化污水脱氮除磷的好氧-缺氧-厌氧结构,包括依次排列的缺 氧区(2)、好氧区,缺氧区(2)、好氧区均设在脱氮除磷反应器内,其特征在 于:还包括厌氧区(1),厌氧区(1)设在缺氧区(2)出口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一体化污水脱氮除磷的好氧-缺氧-厌氧 结构,其特征在于:厌氧区(1)为厌氧生物选择区或厌氧生化反应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一体化污水脱氮除磷的好氧-缺氧-厌氧 结构,其特征在于:好氧区包括好氧曝气区(3)、好氧过流区(4),缺氧区(2)、 好氧曝气区(3)、好氧过流区(4)、厌氧区(1)依次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一体化污水脱氮除磷的好氧-缺氧-厌氧 结构,其特征在于:采用气升式曝气将好氧区划分为好氧曝气区(3)和好氧过 流区(4)。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一体化污水脱氮除磷的好氧-缺氧-厌氧 结构,其特征在于:缺氧区(2)出口处设有混合区(5),混合区(5)与厌氧 区(1)连通,缺氧区(2)、好氧曝气区(3)、好氧过流区(4)、混合区(5)、 厌氧区(1)依次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一体化污水脱氮除磷的好氧-缺氧-厌氧 结构,其特征在于:好氧过流区(4)与混合区(5)之间设有沉淀区(6),沉 淀区(6)位于脱氮除磷反应器的中心,沉淀区(6)为斗式沉淀池(60),沉淀 池(60)与好氧过流区(4)连通,缺氧区(2)、好氧曝气区(3)、好氧过流区 (4)、沉淀区(6)、混合区(5)、厌氧区(1)依次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一体化污水脱氮除磷的好氧-缺氧-厌氧 结构,其特征在于:缺氧区(2)、好氧曝气区(3)、好氧过流区(4)、沉淀区 (6)、混合区(5)、厌氧区(1)均为环形。
说明书
一种用于一体化污水脱氮除磷的好氧-缺氧-厌氧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脱氮除磷反应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一体化污水 脱氮除磷的好氧-缺氧-厌氧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一体化污水处理工艺由于其占地面积小、能耗低、结构简单等特 点得到迅速发展,它利用合理的空间安排,把曝气、沉淀等工艺合为一体,完 成工艺的连续工作。
国内外正在研究和应用的现有一体化污水脱氮除磷装置及其工艺主要为: 由缺氧、好氧和沉淀组成的A/O一体化工艺、具有除磷功能和沉淀功能的一体 化氧化沟、将膜组件置于生物反应器内的一体化膜装置、通过调整时间顺序来 完成整个污水处理过程的SBR工艺、以及由膜组件与SBR相结合的MSBR等。 但上述现有一体化污水脱氮除磷装置及其工艺主要存在集成化设计较低、工艺 方法较复杂、缺乏厌氧结构、脱氮除磷效能较低、占地面积较大且运行、维护 及基建费用较大使得成本较高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一体化污水脱氮除磷装置及其工艺主要存在集 成化设计较低、工艺方法较复杂、缺乏厌氧结构、脱氮除磷效能较低、中间流 程及附属设备较多、占地面积较大且运行、维护及基建费用较大使得成本较高 的缺点,提供一种高度集成化设计、工艺简化、脱氮除磷效能较高、增加厌氧 结构设计、占地面积较小且大大降低成本的用于新型一体化污水脱氮除磷的好 氧-缺氧-厌氧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用于一体化污水脱氮除磷的好氧-缺氧-厌氧结构,包括依次排列的缺氧 区、好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均设在脱氮除磷反应器内,还包括厌氧区,厌氧 区设在缺氧区出口区域。
为了达到除磷的目的,在缺氧区出口和混合区的交界处设置厌氧区。
该用于新型一体化污水脱氮除磷的好氧-缺氧-厌氧结构采用高度集成化设 计,内部各功能区相连,使好氧-缺氧-厌氧过程在同一反应器内得以实现,达到 在同一反应器系统内同时实现硝化-反硝化及生物除磷的效能。
该用于新型一体化污水脱氮除磷的好氧-缺氧-厌氧结构结构紧凑,构筑物和 设备少,系统可实现污泥自动回流而无需另外构建二沉池,可以节省占地面积 和减少基建费用,省去污泥回流泵,减少设备购置、运行和维护费,使工艺简 化,大大降低了成本。
作为优选,厌氧区为厌氧生物选择区或厌氧生化反应区。
作为优选,好氧区包括好氧曝气区、好氧过流区,缺氧区、好氧曝气区、 好氧过流区、厌氧区依次排列。
作为优选,采用气升式曝气将好氧区划分为好氧曝气区和好氧过流区,既 避免了好氧曝气对沉淀池的扰动,又减小了曝气对流体流动的阻力。采用气升 式曝气,不但能减少混合液在装置内的流动阻力,而且可促进纵向上的湍流, 使得混合液均匀混合。
作为优选,缺氧区出口处设有混合区,混合区与厌氧区连通,缺氧区、好 氧曝气区、好氧过流区、混合区、厌氧区依次排列。
作为优选,好氧过流区与混合区之间设有沉淀区,沉淀区位于脱氮除磷反 应器的中心,沉淀区为斗式沉淀池,沉淀池与好氧过流区连通,缺氧区、好氧 曝气区、好氧过流区、沉淀区、混合区、厌氧区依次排列。
作为优选,缺氧区、好氧曝气区、好氧过流区、沉淀区、混合区、厌氧区 均为环形。
作为优选,混合区与好氧过流区之间设有活动导流墙,活动导流墙连接在 好氧曝气区上,活动导流墙设有开口,开口位于缺氧区出口与混合区的交界区。
作为优选,缺氧区、好氧过流区、厌氧区均设有调速回流搅拌器。
作为优选,缺氧区设有导流板。导流板的设置有助于泥水混合液的环流循 环。
新型一体化污水脱氮除磷工艺骤包括:
A、原水经蠕动泵进入厌氧区,通过调速回流搅拌器将回流污水与原水充分 混合后形成泥水混合液,泥水混合液进入缺氧区,再从缺氧区环形回流至厌氧 区,然后进入好氧过流区内形成环流循环;
B、好氧曝气区采用气升式曝气对泥水混合液进行充氧,促进泥水混合液纵 向上的湍流,使泥水混合液均匀混合;充氧的泥水混合液从好氧过流区流至沉 淀区的沉淀池,沉淀池内泥水分层进行泥、水分离,水从沉淀池上部的溢流堰 排出,污泥自动回流至好氧过流区。
原水进水流量为20L/h,水力停留时间为20h,污泥龄为15天,泥、水分离 后从沉淀池上部的溢流堰排出水的质量浓度为5~15mg/L。COD去除率达95%, 氨氮去除率达95%,总氮和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在80%和90%左右,处理效 果稳定可靠,出水水质较好,完全符合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18918-2002) 一级标准(B)规定。
反应器系统内生物相当丰富,其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适合微生物的生 长,利于提高生活污水处理效能。
该新型一体化脱氮除磷工艺是在一体化OCO工艺的基础上改进更新的一种 新型工艺,其既借鉴了氧化沟及OCO在反应器内自循环实现除磷脱氮的优点, 同时通过以中心岛形式呈现的二沉池来实现污泥的自回流。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采用高度集 成化设计的新型一体化污水脱氮除磷好氧-缺氧-厌氧结构,内部各功能区相连, 使好氧-缺氧-厌氧过程在同一反应器内得以实现,达到在同一系统内同时实现硝 化-反硝化及生物除磷的效能,通过气升式曝气对泥水混合液进行充氧,以中心 岛形式呈现的二沉池来实现污泥的自回流,既避免了好氧曝气对沉淀池的扰动, 又减小了曝气对流体流动的阻碍作用,该反应器结构紧凑,省去污泥回流泵, 占地面积较小,大大降低成本,且工艺简化、脱氮除磷效能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