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流式生物絮凝水处理反应器及其方法

发布时间:2018-4-19 19:16:35

  申请日2015.03.27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IPC分类号A01K63/04; C02F3/3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续流式生物絮凝水处理反应器及其方法,所述反应器包含一圆柱形筒体,圆柱形筒体内部设置中隔板(5)将圆柱形简体分为体积比1∶1的左右两部分,一部分为反应区(6),另一部分为沉淀区(7);反应区(6)上部设置进水口(2),沉淀区(7)上部设置出水口(4),中隔板正中央设有一个流水孔(10),使反应区和沉淀区中的混合液可以充分流通;中隔板(5)下部和反应器底部保持一定空隙作为回泥口(12)。使用一个水处理单元同步去除循环水养殖用水中悬浮固体颗粒物、氨氮、亚硝氮和硝氮等污染物,不需要固液分离机,减少装备投入和减少换水。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连续流式生物絮凝水处理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圆柱形筒体,圆 柱形简体内部设置中隔板(5)将圆柱形简体分为体积比1∶1的左右两部分,一部分为反 应区(6),另一部分为沉淀区(7);反应区(6)上部设置进水口(2),通过进水口(2) 通入待处理的污水,沉淀区(7)上部设置出水口(4),处理后的水从出水口排出,中 隔板正中央设有一个流水孔(10),使反应区和沉淀区中的混合液可以充分流通;中隔 板(5)下部和反应器底部保持一定空隙作为回泥口(12);在沉淀区(7)的底部设置 一个倾斜的导泥板(11),将沉淀区内的沉淀物通过回泥口(12)重新导流进入反应区 (6)参与反应,反应区(6)底部设有一曝气盘(13),通过顶部空气入口(1)向曝气 盘(13)导入空气,对反应区搅拌、曝气、增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由一台离心 泵(15)提供进水,离心泵(15)进水管与水产养殖污水出水口连接,离心泵(15)出 水管分为两路支管,一路支管连接反应区(6)的进水口,另一路支管直接接回循环水 养殖单元入水口,两路支管均设有流量计及水流量调节的阀门(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区底部设有一 个排泥口(14),在生物絮凝体达到一定量时打开排泥口收集多余的生物絮体,用作水 产养殖动物的饵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筒体高210 cm、直径100cm;所述进水口(2)设在反应区高190cm高处,所述出水口(4)设在 沉淀区(7)高180cm处;中隔板(5)为宽100cm,长195cm的矩形板,其宽度与圆 柱形筒体直径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水孔设置在距反 应器底部50cm处,其直径为10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隔板(5)下部 和反应器底部保持10cm的空隙作为回泥口(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泥板(11)与圆 柱形简体底部呈30°斜角。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区和沉淀区顶 盖上各开设有一个直径45cm的检查口(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盘由一根总长 250cm的纳米微管以直径40cm环绕两周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水处理反应器的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生 物絮凝反应器的反应区(6)预先填充培养好生物絮凝体,启动絮凝反应,养殖废水经 离心泵进入反应区,曝气反应,沉淀区沉淀后上层洁净水通过出水口重回循环水养殖单 元,浑浊反应液沉淀后的絮凝体污泥经导泥板重回反应区;养殖用水通过生物絮凝反应 器处理并实现二次利用。

  说明书

  一种连续流式生物絮凝水处理反应器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循环水养殖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连续流式生物絮凝水处理 反应器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循环水养殖方式能够节水、节地,实现全年的高密度集约化养殖。但是水产动物 的蛋白需求明显高于哺乳动物,仅约20-30%的投喂蛋白质被转化成鱼获物,大部分N 元素不能被利用而存在于养殖水体中,一般养殖水体中的碳氮比(C/N)低于4.0。循环 水养殖用水通常首先通过固液分离机去除大部分的悬浮颗粒物,然后使用硝化反应器将 水体中的氨氮通过自养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转变亚硝氮,直至硝态氮,但是固液分离需 要消耗大量能源和排除大量废水,目前开发的固液分离机大多性能不够稳定,而且养殖 水体硝氮过高也会对鱼类的福利产生负面影响。通常,当硝态氮高于100mg/L就要适 当换水,闭合式循环水养殖系统日换水率小于5%,半闭合循环水养殖系统日换水率为 5-15%。

  此外,每生产1kg鲜鱼需消耗1-3kg干饲料。全球大约1/3的鱼粉产量被用作鱼 类饲料原料,生产1kg罗非鱼大约需要消耗1.41kg野生鱼资源(鲜重),每生产1kg 海产肉食性鱼类大约消耗5.16kg野生鱼资源,可是野生鱼资源是有限的,饲料短缺被 认为是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

  研究者根据异养细菌生长代谢需求特征,提出将养殖水体中的C/N提高到15以上, 促进异养细菌的生长繁殖,形成微生物絮凝体,而异养微生物的同化作用可以快速去除 水体中的氨氮,并将其转化为可被鱼虾摄食的微生物有机氮,从而高效地控制水质和提 高饲料利用率。并且,相关研究者成功将硝态氮作为生物絮凝反应器的底物,实现了硝 态氮的去除和生物絮凝体的生产。研究表明,絮体可以直接被水产动物摄食,或者作为 饲料中鱼粉的替代品。絮体的粗蛋白含量一般为20-60%,粗脂肪含量为1-5%,能量 20-25)kJ/g,可以部分满足养殖对象的营养需求;絮凝体中含有的其他物质对水产养殖 也具有重要意义,比如短链脂肪酸、聚β羟丁酸(Poly-β-hydroxybutyrate,PHB)和某 些生物未知因子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循环水养殖用水处理的连续流式生物絮凝反应器,同步去除循环 水养殖用水中悬浮固体颗粒物、氨氮、亚硝氮和硝氮等污染物,剩余的生物絮凝体可作 为水产饲料蛋白源。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连续流式生物絮凝水处理反应器,包含一圆柱形筒体,圆柱形筒体内部设置 中隔板(5)将圆柱形筒体分为体积比1∶1的左右两部分,一部分为反应区(6),另一部 分为沉淀区(7);反应区(6)上部设置进水口(2),通过进水口(2)通入待处理的污 水,沉淀区(7)上部设置出水口(4),处理后的水从出水口排出,中隔板正中央设有 一个流水孔(10),使反应区和沉淀区中的混合液可以充分流通;中隔板(5)下部和反 应器底部保持一定空隙作为回泥口(12);在沉淀区(7)的底部设置一个倾斜的导泥板 (11),将沉淀区内的沉淀物通过回泥口(12)重新导流进入反应区(6)参与反应,反 应区(6)底部设有一曝气盘(13),通过顶部空气入口(1)向曝气盘(13)导入空气, 对反应区搅拌、曝气、增氧。

  所述的水处理反应器中,所述反应器由一台离心泵(15)提供进水,离心泵(15) 进水管与水产养殖污水出水口连接,离心泵(15)出水管分为两路支管,一路支管连接 反应区(6)的进水口,另一路支管直接接回循环水养殖单元入水口,两路支管均设有 流量计及水流量调节的阀门(9)。

  所述的水处理反应器中,所述反应区底部设有一个排泥口(14),在生物絮凝体达 到一定量时打开排泥口收集多余的生物絮体,用作水产养殖动物的饵料。

  所述的水处理反应器中,所述圆柱形筒体高210cm、直径100cm;所述进水口(2) 设在反应区高190cm高处,所述出水口(4)设在沉淀区(7)高180cm处;中隔板(5) 为宽100cm,长195cm的矩形板,其宽度与圆柱形筒体直径相等。

  所述的水处理反应器中,所述流水孔设置在距反应器底部50cm处,其直径为10 cm。

  所述的水处理反应器中,所述中隔板(5)下部和反应器底部保持10cm的空隙作 为回泥口(12)。

  所述的水处理反应器中,所述导泥板(11)与圆柱形筒体底部呈30°斜角。

  所述的水处理反应器中,所述反应区和沉淀区顶盖上各开设有一个直径45cm的检 查口(3)。

  所述的水处理反应器中,所述曝气盘由一根总长250cm的纳米微管以直径40cm 环绕两周形成。

  应用上述任一所述水处理反应器的水处理方法,在生物絮凝反应器的反应区(6) 预先填充培养好生物絮凝体,启动絮凝反应,养殖废水经离心泵进入反应区,曝气反应, 沉淀区沉淀后上层洁净水通过出水口重回循环水养殖单元,浑浊反应液沉淀后的絮凝体 污泥经导泥板重回反应区;养殖用水通过生物絮凝反应器处理并实现二次利用。

  本发明运用生物絮凝反应器处理循环水养殖用水,使用一个水处理单元同步去除 循环水养殖用水中悬浮固体颗粒物、氨氮、亚硝氮和硝氮等污染物,不需要固液分离机, 减少装备投入和减少换水;生物絮凝反应器内多余的絮凝体可用作水产动物的鲜饲料或 饲料原料,实现系统投饲中N的再次利用,节约养殖成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