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5.04.23
公开(公告)日2015.09.02
IPC分类号C02F1/52; C02F9/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于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的处理系统,包括预处理池和连接在预处理后端的曝气池和沉淀池,所述曝气池和沉淀池均为两个,所述曝气池包括A曝气池和B曝气池,所述沉淀池包括A沉淀池和B沉淀池,所述A曝气池与A沉淀池顺序相连,所述B曝气池与B沉淀池顺序相连,A曝气池连接在预处理池后端,B曝气池连接在A沉淀池后端;所述A沉淀池和B沉淀池的底面均为锥形面或圆形下凹面。本发明结构简单,有利于提高活性污泥中硝化菌的比例、利于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利于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利于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的处理系统,包括预处理池和连接在预处理后端的曝气池和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池和沉淀池均为两个,所述曝气池包括A曝气池和B曝气池,所述沉淀池包括A沉淀池和B沉淀池,所述A曝气池与A沉淀池顺序相连,所述B曝气池与B沉淀池顺序相连,A曝气池连接在预处理池后端,B曝气池连接在A沉淀池后端;所述A沉淀池和B沉淀池的底面均为锥形面或圆形下凹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于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预处理池中的格栅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于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口端位于所述A沉淀池和B沉淀池中的絮凝剂添加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利于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剂添加装置包括絮凝剂池和位于絮凝剂池中的搅拌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利于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剂添加装置包括清水泵和设置在清水泵出水管上的絮凝剂添加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利于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剂添加管为料斗。
说明书
一种利于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的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利于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的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水资源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据联合国世界资源研究所研究报道,世界水资在质和量的方面都面临着比其它资源和比以往都更为严峻的局面。据统计全球每年工业用水量上万亿m3,而这一现象世界各地状况极不相同,需求量与有限的可以用水资源极不适应,并且全世界每年排向自然水体的工业和生活废水也为千亿m3,造成35%以上的淡水资源受到污染,因而治理水体污染将尤为重要。在一定意义上说世界各地经济发展的快慢将依据可利用水资源的状况而确定。
我国的水资源也面临严重的污染问题。大量工业废水不达标外排,绝大部分生活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广大农村地区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物质,对地表水影响日趋严重。全国大部分城市和地区的淡水资源己受到水质恶化和水生态系统被破坏的威胁。由于全国80%左右的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水域,造成全国1/3以上的河段受到污染,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近50%的重点城镇水源地不符合饮用水标准。我国城市水资源质量也较差,大部分城市和地区地下水位连续下降,形成了不同规模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形势相当严峻。造成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的根本原因是大量生产生活废水未经处理或虽经处理但未达标。这些未得充分利用的废水即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迫切需要进行资源化利用。水中的各种污染物中,有机污染物,尤其是高浓度的有机污染物,不仅在水中存在时间长、迁移范围广,而且危害大、处理难度大,一直是环保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水中的各种污染物中,有机污染物,尤其是高浓度的有机污染物,不仅在水中存在时间长、迁移范围广,而且危害大、处理难度大,一直是环保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于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的处理系统。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利于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的处理系统通过以下技术要点来达到目的:一种利于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的处理系统,包括预处理池和连接在预处理后端的曝气池和沉淀池,所述曝气池和沉淀池均为两个,所述曝气池包括A曝气池和B曝气池,所述沉淀池包括A沉淀池和B沉淀池,所述A曝气池与A沉淀池顺序相连,所述B曝气池与B沉淀池顺序相连,A曝气池连接在预处理池后端,B曝气池连接在A沉淀池后端;所述A沉淀池和B沉淀池的底面均为锥形面或圆形下凹面。
具体的,设置的沉淀池用于大体积不溶物或砂质等易沉物质的去除,以便于在后续沉淀池中可通过污泥泵排出污水中污泥,设置的曝气池用于向污水中补充氧气,便于后续生物处理或活性污泥的效果,将曝气和沉淀分池设置的结构特点,可避免因为曝气过程对污水的搅动影响污泥的沉淀效果,同时通过将沉淀和曝气均分成两步完成的结构设定,便于通过设定A曝气池与A沉淀池为高负荷吸附沉降段,在该段中利用活性污泥,通过活性污泥的吸附、絮凝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吸附于活性污泥上对其进行降解,进行泥水分离后在B曝气池和B曝气池中主要完成硝化作用,相较于传统结构特点和工艺,由于在B曝气池中污泥负荷较低,污泥龄较长,有利于提高活性污泥中硝化菌的比例,为B 沉淀池去除NH3-N创造了比较好的条件;同时便于通过设定A曝气池与A沉淀池以兼氧运行时,可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这使得在针对难降解物质的处理上具有更高的去除率;通过对A沉淀池和B沉淀池的底部形状设定,便于在两者的底部安装污泥泵,利于本发明的处理效率。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为便于表面漂浮物和悬浮物的去除,还包括设置在预处理池中的格栅机。
为利于A沉淀池和B沉淀池的沉淀效果,还包括出口端位于所述A沉淀池和B沉淀池中的絮凝剂添加装置。
作为一种易于实现且利于效果好的絮凝剂添加装置,所述絮凝剂添加装置包括絮凝剂池和位于絮凝剂池中的搅拌机。
作为一种易于实现且利于效果好的絮凝剂添加装置,所述絮凝剂添加装置包括清水泵和设置在清水泵出水管上的絮凝剂添加管。
为便于添加现有常用的絮凝剂粉末,所述絮凝剂添加管为料斗。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设置的沉淀池用于大体积不溶物或砂质等易沉物质的去除,以便于在后续沉淀池中可通过污泥泵排出污水中污泥,设置的曝气池用于向污水中补充氧气,便于后续生物处理或活性污泥的效果,将曝气和沉淀分池设置的结构特点,可避免因为曝气过程对污水的搅动影响污泥的沉淀效果,同时通过将沉淀和曝气均分成两步完成的结构设定,便于通过设定A曝气池与A沉淀池为高负荷吸附沉降段,在该段中利用活性污泥,通过活性污泥的吸附、絮凝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吸附于活性污泥上对其进行降解,进行泥水分离后在B曝气池和B曝气池中主要完成硝化作用,相较于传统结构特点和工艺,由于在B曝气池中污泥负荷较低,污泥龄较长,有利于提高活性污泥中硝化菌的比例,为B 沉淀池去除NH3-N创造了比较好的条件;同时便于通过设定A曝气池与A沉淀池以兼氧运行时,可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这使得在针对难降解物质的处理上具有更高的去除率;通过对A沉淀池和B沉淀池的底部形状设定,便于在两者的底部安装污泥泵,利于本发明的处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