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煤矸石填埋场

发布时间:2018-4-18 17:42:16

  申请日2015.04.24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IPC分类号B09B3/00; C02F11/12; B09B5/00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泥-煤矸石填埋场,平原地带的填埋场是由边堤围设而成,在边堤围成的区域内的底部铺设有煤矸石基础层,煤矸石基础层上依次铺设有脱水污泥层-煤矸石间隔层,脱水污泥层与煤矸石间隔层分层交替间隔铺设,在脱水污泥层与煤矸石间隔层之间设有支撑体。沟谷地形的填埋场是由底部和边坡而形成的标准梯形沟谷填埋场,在沟谷底部与边坡均匀铺设有煤矸石基础层,所述煤矸石基础层上依次铺设有脱水污泥层-煤矸石间隔层,脱水污泥层与煤矸石间隔层分层交替间隔铺设。本实用新型不但可以解决污泥填埋的困难,而且可以促进矸石场的有效利用,其实施能为改善产煤区环境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且便于实施。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泥-煤矸石填埋场,所述填埋场建设在平原地带,其特征是所述填埋场是由边堤围设而成,在边堤围成的区域内的底部铺设有煤矸石基础层,所述煤矸石基础层上依次铺设有脱水污泥层-煤矸石间隔层-脱水污泥层-煤矸石间隔层,脱水污泥层与煤矸石间隔层分层交替间隔铺设,在脱水污泥层与煤矸石间隔层之间设有支撑体,所述煤矸石间隔层的边缘围设有边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煤矸石填埋场,其特征是所述边堤是由煤矸石颗粒垒砌而成,边堤的的高度为80~100cm,顶部宽度40~60cm,边坡坡度为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煤矸石填埋场,其特征是所述煤矸石基础层是由煤矸石颗粒铺设而成,煤矸石基础层的厚度为30~50mm,煤矸石颗粒的粒度为5~1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煤矸石填埋场,其特征是所述煤矸石间隔层是由煤矸石颗粒铺设而成,煤矸石间隔层的厚度为20~30cm,煤矸石颗粒的粒度为5~1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煤矸石填埋场,其特征是所述支撑体是由煤矸石颗粒构筑而成,支撑体的宽度为30~40cm,高度为50~60cm。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污泥-煤矸石填埋场,其特征是上一层煤矸石间隔层的边堤是在下一层的脱水污泥层上部建造,各层边堤的几何尺寸相同,上层边堤的底部距下层边堤的顶部的高度为20cm。

  7.一种污泥-煤矸石填埋场,其特征是所述填埋场建设在沟谷地形上,其特征是所述填埋场是由底部和边坡而形成的标准梯形沟谷填埋场,所述梯形沟谷填埋场的底部宽度为120~150cm、边坡坡度为1:1,在沟谷底部与边坡均匀铺设有煤矸石基础层,所述煤矸石基础层上依次铺设有脱水污泥层-煤矸石间隔层-脱水污泥层-煤矸石间隔层,脱水污泥层与煤矸石间隔层分层交替间隔铺设。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污泥-煤矸石填埋场,其特征是梯形沟谷填埋场的顶部边缘围设有边堤,所述边堤是由煤矸石颗粒垒砌而成,边堤的的高度为80~100cm,顶部宽度40~60cm,边坡坡度为1:1。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污泥-煤矸石填埋场,其特征是所述煤矸石基础层和煤矸石间隔层是由煤矸石颗粒铺设而成,煤矸石基础层的厚度为30~40cm,煤矸石间隔层的厚度为20~30cm,所述煤矸石颗粒的粒度为5~10mm。

  10.根据权利要求7、8或9所述的污泥-煤矸石填埋场,其特征是所述脱水污泥层的厚度为50~60cm。

  说明书

  一种污泥-煤矸石填埋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污染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同时处理污泥和煤矸石的污泥-煤矸石填埋场。

  背景技术

  随着污水处理行业的不断发展,污水处理厂所产生的污泥不断增加。污泥的最终出路是污水处理厂目前面临的一个巨大难题。污泥不能得到妥善处置,对环境的危害是巨大的。由于常规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含水率达到80%左右,进入普通生活垃圾填埋场后,会导致碾压困难,因而垃圾填埋场不乐于接受污水厂脱水污泥进入。

  煤矸石是产煤区采煤过程和洗煤过程中排放的固体废物,是一种在成煤过程中与煤层伴生的一种含碳量较低、含有硫化物且比煤坚硬的黑灰色岩石。我国每平均生产1亿吨煤炭,排放矸石约1400 万吨左右;从煤炭洗选加工来看,每洗选1亿吨炼焦煤排放矸石量约2000万吨,每洗1亿吨动力煤,排放矸石量约1500 万吨。因而,全国煤矿现有矸石山近1500 余座,堆积量30亿吨以上(占中国工业固体废物排放总量的40% 以上),占地1.3万公顷,且以每年约1亿吨的速度递增,形成新增占地400多公顷,已成为我国累计存量和占地最多的工业废物。而全国目前煤矸石的处置方式只有堆存处置的方式,煤矸石的大量堆放,不仅压占土地,更为严重的是严重影响生态环境。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污泥-煤矸石填埋场,实现了脱水污泥与煤矸石的同时填埋,不但可以解决脱水污泥填埋的困难,而且可以促进煤矸石有效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污泥-煤矸石填埋场,所述填埋场建设在平原地带,所述填埋场是由边堤围设而成,在边堤围成的区域内的底部铺设有煤矸石基础层,所述煤矸石基础层上依次铺设有脱水污泥层-煤矸石间隔层-脱水污泥层-煤矸石间隔层,脱水污泥层与煤矸石间隔层分层交替间隔铺设,在脱水污泥层与煤矸石间隔层之间设有支撑体,所述煤矸石间隔层的边缘围设有边堤。

  所述边堤是由煤矸石颗粒垒砌而成,边堤的的高度为80~100cm,顶部宽度40~60cm,边坡坡度为1:1。

  所述煤矸石基础层是由煤矸石颗粒铺设而成,煤矸石基础层的厚度为30~50mm,煤矸石颗粒的粒度为5~10mm。

  所述煤矸石间隔层是由煤矸石颗粒铺设而成,煤矸石间隔层的厚度为20~30cm,煤矸石颗粒的粒度为5~10mm。

  所述支撑体是由煤矸石颗粒构筑而成,支撑体的宽度为30~40cm,高度为50~60cm。

  上一层煤矸石间隔层的边堤是在下一层的脱水污泥层上部建造,各层边堤的几何尺寸相同,上层边堤的底部距下层边堤的顶部的高度为20cm。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污泥-煤矸石填埋场,所述填埋场建设在沟谷地形上,填埋场是由底部和边坡而形成的标准梯形沟谷填埋场,所述梯形沟谷填埋场的底部宽度为120~150cm、边坡坡度为1:1,在沟谷底部与边坡均匀铺设有煤矸石基础层,所述煤矸石基础层上依次铺设有脱水污泥层-煤矸石间隔层-脱水污泥层-煤矸石间隔层,脱水污泥层与煤矸石间隔层分层交替间隔铺设。

  梯形沟谷填埋场的顶部边缘围设有边堤,所述边堤是由煤矸石颗粒垒砌而成,边堤的的高度为80~100cm,顶部宽度40~60cm,边坡坡度为1:1。

  所述煤矸石基础层和煤矸石间隔层是由煤矸石颗粒铺设而成,煤矸石基础层的厚度为30~40cm,煤矸石间隔层的厚度为20~30cm,所述煤矸石颗粒的粒度为5~10mm。

  所述脱水污泥层的厚度为50~60c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将脱水污泥的填埋与煤矸石的填埋综合考虑,兼顾了脱水污泥与煤矸石的处置问题,不但可以解决脱水污泥填埋的困难,而且可以促进煤矸石的有效利用。

  2、通过煤矸石的铺设,将边堤与煤矸石层连为一体,提高了煤矸石构筑体的力学稳定性。

  3、利用煤矸石垒砌成的基础层、间隔层、边堤,将脱水污泥包围封闭于其中,一方面对脱水污泥起到了稳定固化作用,另一方面利用了煤矸石的空间隔离作用,支撑起半干状态的脱水污泥,使脱水污泥在矸石场内拥有了二次晾干的时间与空间。

  4、煤矸石在堆放过程中,其自身的热值会引发一定程度的自燃,这种自燃效应所产生的热量可以对脱水污泥起到烘干的作用,加速了脱水污泥的干化。

  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能够改善产煤区环境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其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强,便于实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