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5.05.08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IPC分类号C02F3/1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不发生污泥堵塞的膜生物反应器,用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反应器、位于所述反应器内的膜组件以及通过负压管与所述膜组件相连的产水泵,所述膜组件的下方设有污泥斗,还包括污泥泵,所述污泥泵上装有伸至所述污泥斗底部的污泥管。本实用新型在传统的膜组件下方增加污泥斗,污泥斗的设置可以使原先富集在MBR膜表面上的污泥迅速沉积到污泥斗下方,避免污泥在膜组件上累积,污泥沉积到一定液位后再由污泥泵抽至前段或排至污泥池,采用动力提升的方式将污泥斗内的残余污泥回流至前段或者排空,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有效避免污泥堵塞问题的发生。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不发生污泥堵塞的膜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器、位于所述反应器内的膜组件以及通过负压管与所述膜组件相连的产水泵,所述膜组件的下方设有污泥斗,还包括污泥泵,所述污泥泵上装有伸至所述污泥斗底部的污泥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发生污泥堵塞的膜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斗的斗壁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7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发生污泥堵塞的膜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组件中设有气反冲洗管,所述膜组件的下方并于所述污泥斗的上方设有微孔曝气器。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不发生污泥堵塞的膜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混合液回流泵,所述混合液回流泵上装有伸至所述污泥斗上方的混合液回流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不发生污泥堵塞的膜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位计、污泥层液位计、溶氧仪和PLC控制柜,所述液位计、污泥层液位计、溶氧仪、产水泵、污泥泵和混合液回流泵均与所述PLC控制柜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不发生污泥堵塞的膜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产水泵的输出端连接产水管,所述负压管上装有负压压力表,产水管上装有产水流量计。
说明书
一种不发生污泥堵塞的膜生物反应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用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不发生污泥堵塞的膜生物反应器。
背景技术
膜生物反应器工艺是近来发展较迅速的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它主要是将膜分离技术和生物反应技术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系统固液分离效果,从而使系统出水水质和容积负荷都得到大幅度提高,其工艺形式主要有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及分置式膜生物反应器等多种类型。由于膜的过滤作用,生物完全被截留在生物反应器中,实现了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龄的彻底分离,使生物反应器内保持较高的MLSS。硝化能力强,污染物去除率高。
但是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运行存在污泥容易堵塞膜丝,MBR膜池内污泥浓度偏高,曝气不均匀等情况经常出现。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不发生污泥堵塞的膜生物反应器,提高污泥沉积和排出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不发生污泥堵塞的膜生物反应器,包括反应器、位于所述反应器内的膜组件以及通过负压管与所述膜组件相连的产水泵,所述膜组件的下方设有污泥斗,还包括污泥泵,所述污泥泵上装有伸至所述污泥斗底部的污泥管。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污泥斗的斗壁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70°。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膜组件中设有气反冲洗管,所述膜组件的下方并于所述污泥斗的上方设有微孔曝气器。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混合液回流泵,所述混合液回流泵上装有伸至所述污泥斗上方的混合液回流管。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液位计、污泥层液位计、溶氧仪和PLC控制柜,所述液位计、污泥层液位计、溶氧仪、产水泵、污泥泵和混合液回流泵均与所述PLC控制柜连接。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产水泵的输出端连接产水管,所述负压管上装有负压压力表,产水管上装有产水流量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传统的膜组件下方增加污泥斗,污泥斗的设置可以使原先富集在MBR膜表面上的污泥迅速沉积到污泥斗下方,避免污泥在膜组件上累积,污泥沉积到一定液位后再由污泥泵抽至前段或排至污泥池,采用动力提升的方式将污泥斗内的残余污泥回流至前段或者排空,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有效避免污泥堵塞问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