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5.08.12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IPC分类号F04D13/06; F04D29/08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排放设备,主要由箱体及设置于箱体内的排污泵组成,所述排污泵包含有电机壳体、电机上盖、油箱壳体、油箱盖、泵体、吊盖、第一环形密封圈、第二环形密封圈、第三环形密封圈及第四环形密封圈。其中,电机壳体与电机上盖间设置第一环形密封圈,电机壳体与油箱壳体间设置第二环形密封圈,油箱壳体与油箱盖间设置第三环形密封圈,油箱盖与泵体间设置第四环形密封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密封性能佳,可保证污水排放设备正常工作,大大延长其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书
1.一种 污水排放设备,主要由箱体及设置于箱体内的排污泵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泵包含有,
电机壳体,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电机壳体内形成有贯通所述电机壳体的第一端及第二端的电机容置室,所述电机容置室内用以容置有电机组件,所述电机壳体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处分别形成有第一结合部及第二结合部;
电机上盖,其处于所述电机壳体的第一端侧,所述电机上盖与所述第一结合部相抵且所述电机上盖与所述第一结合部间形成有第一容置凹槽;
第一环形密封圈,其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置凹槽内;
油箱壳体,其处于所述电机壳体的第二端侧,所述油箱壳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油箱壳体内形成有贯通所述油箱壳体的第二端的油箱容置室,所述油箱容置室用以容置有油,所述油箱壳体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处分别形成有第三结合部及第四结合部,所述第三结合部与所述第二结合部相抵且所述第三结合部与所述第二结合部间形成有第二容置凹槽;
第二环形密封圈,其容置于所述第二容置凹槽内;
泵体,其处于所述油箱壳体的第二端侧,所述泵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泵体内形成有贯通所述泵体的第一端及第二端的泵体容置室,所述泵体容置室内用以容置有叶轮组件,所述泵体的第一端处形成有第五结合部;
油箱盖,其处于所述油箱壳体与所述泵体间,所述油箱盖分别与所述第四结合部及所述第五结合部相抵且所述油箱盖与所述第四结合部及所述第五结合部间分别形成有第三容置凹槽及第四容置凹槽;
第三环形密封圈,其容置于所述第三容置凹槽内;以及,
第四环形密封圈,其容置于所述第四容置凹槽内;
又,所述第一环形密封圈、所述第二环形密封圈、所述第三环形密封圈及所述第四环形密封圈的截面形状系齿条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排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容置室内沿其中心面分为第一半空间及第二半空间,其中,所述第一半空间的容积大于所述第二半空间,所述油箱壳体上具有连通所述第一半空间的油孔,所述油孔通过丝堵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排放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吊盖,其上具有电缆穿孔,所述电缆穿孔通过丝堵密封。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污水排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丝堵具有螺纹部,且所述螺纹部系锥形结构。
说明书
一种污水排放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污水排放设备。
背景技术
污水排放设备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件为排污泵,该部件也是最易出现问题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4511912U公开的“一种双叶轮式潜水排污泵”,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4179809U公开的“一种污水排放设备电机轴承结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3730344U公开的“一种扰流潜水排污泵”等均揭示现有排污泵的常规结构,在关键位置上有的是没有设置密封圈密封,有的即使设置密封圈,但密封效果也不甚理想。在排污泵的使用过程中,水容易进入其内,导致电机组件或其他部件的耗损,大大影响污水排放设备的使用寿命,造成经济上的损失。故,亟待设计一种新型的污水排放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密封性能较差、易造成排放设备使用寿命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污水排放设备。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污水排放设备,主要由箱体及设置于箱体内的排污泵组成,所述排污泵包含有,
电机壳体,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电机壳体内形成有贯通所述电机壳体的第一端及第二端的电机容置室,所述电机容置室内用以容置有电机组件,所述电机壳体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处分别形成有第一结合部及第二结合部;
电机上盖,其处于所述电机壳体的第一端侧,所述电机上盖与所述第一结合部相抵且所述电机上盖与所述第一结合部间形成有第一容置凹槽;
第一环形密封圈,其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置凹槽内;
油箱壳体,其处于所述电机壳体的第二端侧,所述油箱壳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油箱壳体内形成有贯通所述油箱壳体的第二端的油箱容置室,所述油箱容置室用以容置有油,所述油箱壳体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处分别形成有第三结合部及第四结合部,所述第三结合部与所述第二结合部相抵且所述第三结合部与所述第二结合部间形成有第二容置凹槽;
第二环形密封圈,其容置于所述第二容置凹槽内;
泵体,其处于所述油箱壳体的第二端侧,所述泵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泵体内形成有贯通所述泵体的第一端及第二端的泵体容置室,所述泵体容置室内用以容置有叶轮组件,所述泵体的第一端处形成有第五结合部;
油箱盖,其处于所述油箱壳体与所述泵体间,所述油箱盖分别与所述第四结合部及所述第五结合部相抵且所述油箱盖与所述第四结合部及所述第五结合部间分别形成有第三容置凹槽及第四容置凹槽;
第三环形密封圈,其容置于所述第三容置凹槽内;以及,
第四环形密封圈,其容置于所述第四容置凹槽内;
又,所述第一环形密封圈、所述第二环形密封圈、所述第三环形密封圈及所述第四环形密封圈的截面形状系齿条形。
作为一种污水排放设备的优选方案,所述油箱容置室内沿其中心面分为第一半空间及第二半空间,其中,所述第一半空间的容积大于所述第二半空间,所述油箱壳体上具有连通所述第一半空间的油孔,所述油孔通过丝堵密封。
作为一种污水排放设备的优选方案,还包含有,吊盖,其上具有电缆穿孔,所述电缆穿孔通过丝堵密封。
作为一种污水排放设备的优选方案,所述丝堵具有螺纹部,且所述螺纹部系锥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密封性能佳,可保证污水排放设备正常工作,大大延长其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