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5.06.05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IPC分类号C02F9/0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零排放无污染的废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水池、pH调节池、絮凝池、沉淀池、pH回调池和回用水池,回用水池连接砂滤器、碳滤器、超滤器、NF浓缩装置和SQRO装置,所述SQRO装置的滤水出口连接产水箱,浓水出口连接浓水箱,所述浓水箱连接有蒸发器,所述产水箱出口连接RO膜过滤器,RO膜过滤器的滤水出口连接回用水箱。本实用新型的零排放无污染的废水处理装置设置有多重过滤装置,使过滤后得到的水更洁净,可进行回收利用,既减少排放,又节约水资源;同时,本装置对比现有的卷式RO装置,其浓缩倍数大大提升,废水的最终回收率可达到90-98%,可大大降低蒸发系统的处理量,减少进一步的浪费。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零排放无污染的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水池(1);
通过絮凝反应分离颗粒物杂质的依次连接的pH调节池(2)、絮凝池(3)、沉淀池(4)、pH回调池(5)和回用水池(6),所述pH调节池(2)通过提升泵连接进水池(1),所述pH调节池(2)、絮凝池(3)和pH回调池(5)上设置有加药泵;
用于过滤废水的砂滤器(7)、碳滤器(8)、超滤器(9)和NF浓缩装置(10),所述砂滤器(7)与回用水池(6)之间设置有加压泵;
用于将过滤后的废水分类排出的SQRO装置(11),所述SQRO装置(11)通过加压泵连接NF浓缩装置(10),SQRO装置(11)的滤水出口连接产水箱(14),浓水出口连接浓水箱(12);
所述浓水箱(12)连接有蒸发器(13);
所述产水箱(14)出口连接RO膜过滤器(15),所述RO膜过滤器(15)的滤水出口连接回用水箱(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排放无污染的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滤器(9)的浓水出口通过回流管连接进水池(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排放无污染的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RO膜过滤器(15)的浓水出口通过回流管连接进水池(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排放无污染的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浓水箱(12)和蒸发器(13)之间设置有加压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排放无污染的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产水箱(14)和RO膜过滤器(15)之间设置有加压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排放无污染的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用水箱(16)的出水口前设置有加压泵。
说明书
一种零排放无污染的废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器,具体涉及一种零排放无污染的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排放是造成现代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生活废水、工业废水和医疗废水都属于污水排放。现有的污水处理一般是通过简单的沉淀和卷式RO过滤步骤,去除污水中的大部分有害物质,过滤后滤出的水一般直接排放,而过滤后得到的浓水则通过蒸发得到固体盐,再进行排放或回收利用。但是,通过简单沉淀和过滤步骤的水仍未能去除所有有害物质,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轻度污染,也浪费大量的水资源;同时现有的污水处理得到的浓水较多,蒸发系统的处理量大,大量的水被蒸发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废水处理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零排放无污染的废水处理装置,对废水进行彻底处理和回收,实现零排放,环保又节能。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零排放无污染的废水处理装置,包括:
进水池;
通过絮凝反应分离颗粒物杂质的依次连接的pH调节池、絮凝池、沉淀池、pH回调池和回用水池,所述pH调节池通过提升泵连接进水池,所述pH调节池、絮凝池和pH回调池上设置有加药泵;
用于过滤废水的砂滤器、碳滤器、超滤器和NF浓缩装置,所述砂滤器与回用水池之间设置有加压泵;
用于将过滤后的废水分类排出的SQRO装置,所述SQRO装置通过加压泵连接NF浓缩装置,SQRO装置的滤水出口连接产水箱,浓水出口连接浓水箱;
所述浓水箱连接有蒸发器;
所述产水箱出口连接RO膜过滤器,所述RO膜过滤器的滤水出口连接回用水箱。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超滤器的浓水出口通过回流管连接进水池,把过滤后剩下的浓水送回进水池,再次进行处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RO膜过滤器的浓水出口通过回流管连接进水池,把过滤后剩下的浓水送回进水池,再次进行处理。
进一步,所述浓水箱和蒸发器之间设置有加压泵。
进一步,所述产水箱和RO膜过滤器之间设置有加压泵。
进一步,所述回用水箱的出水口前设置有加压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零排放无污染的废水处理装置设置有多重过滤装置,包括砂过滤、碳过滤、超滤、纳米膜过滤和RO膜过滤,使过滤后得到的水更洁净,达到回用标准,可进行回收利用,既减少排放,又节约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同时,本装置对比现有的传统卷式RO装置,其浓缩倍数大大提升,废水的最终回收率一般可达到90-98%,并可大大降低后续蒸发系统的处理量,减少进一步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