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污水处理塔

发布时间:2018-4-14 20:54:03

  申请日2015.08.20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IPC分类号B01D36/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污水处理塔,包括塔体和污水进管,还包括分水器和环形水箱,底座的壳体上设有清水排放口和污泥排放口,且在底座的壳体内设有一上宽下窄的储泥斗;外壳内安装有一个下端开口的内胆,该内胆的壁体外侧与外壳的壁体之间至少设有1条过滤通道;分水器安装于内胆的顶端,并与污水进管连接;环形水箱固定于外壳上部壁体的外侧,并与过滤通道连接,环形水箱设有出水口,出水口通过清水排放管与清水排放口连接、且出水口的出水立方数比过滤通道内盛装的水的立方数小至少100倍。本污水处理塔能够实现自滤来过滤污水,无需设置滤网及滤芯,具有污水处理效率高,运行及维护成本低,操作方便且占用面积小的特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高效污水处理塔,包括塔体(1)和污水进管(10),其特征 在于:还包括分水器(8)和环形水箱(2),所述塔体(1)包括底座(1-2) 和设于底座(1-2)上的外壳(1-1),所述底座(1-2)的壳体上设有清水 排放口(7)和污泥排放口(6),且在底座(1-2)的壳体内设有一上宽下 窄的储泥斗(13),储泥斗(13)的上端与外壳(1-1)的底端连接、其下 端经一阀门(14)后与污泥排放口(6)连接;所述外壳(1-1)内安装有 一个下端开口的内胆(11),该内胆(11)的壁体外侧与外壳(1-1)的壁 体之间至少设有1条过滤通道(12);所述分水器(8)安装于内胆(11) 的顶端,并与污水进管(10)连接;所述环形水箱(2)固定于外壳(1-1) 上部壁体的外侧,并与过滤通道(12)连接,环形水箱(2)设有出水口, 所述出水口通过清水排放管(3)与清水排放口(7)连接、且其出水口的 出水立方数比过滤通道(12)内盛装的水的立方数小至少100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污水处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 器(8)包括集水池(8-3)和至少2组分水盘(8-1),所述集水池(8-3) 的外周环设有第一挡水板(8-6)、且在第一挡水板(8-6)上开设有多个 流水槽(8-4);所述分水盘(8-1)以集水池(8-3)为中心,并依次环设 于第一挡水板(8-6)的外周、且每两组相邻的分水盘(8-1)与分水盘(8-1) 之间设有挡水板(8-2),并在挡水板(8-2)上开设有多个流水槽(8-4); 各分水盘(8-1)上的流水槽(8-4)相互错开,在分水盘(8-1)的面板 上均匀开设有多个水孔(8-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效污水处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 塔体(1)上连接有一油污管(9),所述油污管(9)的入口与内胆(11) 的上端连接、且于环形水箱(2)的上方,油污管(9)的另一端穿出外壳 (1-1)后与油污排放口(5)连接,油污排放口(5)设于底座(1-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污水处理塔,其特征在于:在内胆(11) 的上端、且于油污管(9)与环形水箱(2)之间设有一水位监测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污水处理塔,其特征在于:在储泥斗 (12)的底部壁体上设有一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阀门(14)同 时与一个控制器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污水处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 (11)的高度等于外壳(1-1)的高度或是内胆(11)的高度比外壳(1-1) 的高度高40~50cm。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高效污水处理塔,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泥斗(13)为锥形状。

  说明书

  一种高效污水处理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污水处理塔。

  背景技术

  为节约水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不管是在工业上还是生活中所产生 的污水,必须要经过专门的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才能进行排放或使用。目前 普遍使用的污水处理装置,几乎都是先采用过滤网或滤芯对水中的沉淀物或 悬浮物进行粗滤后,再采用多级沉淀池进行沉淀,沉淀后再用高压泥浆泵抽 送至压滤机压滤。传统的污水处理装置在使用过程存在如下缺陷:

  1、沉淀池要求逐个轮作,沉淀时间长、工作量大、处理效率低,现有技 术中,为了加快污水的沉淀速度,往往要在沉淀池内加入大量的净水剂,虽 然减少了沉淀处理时间,但由于增加净水剂,使污水的pH值改变,直接影响 到废水的回收利用;且沉淀池占地面积多,污水处理成本高;

  2、配套使用的过滤网、滤芯及压滤设备易磨损,且极易被沉淀物和悬浮 物堵塞,需要定时进行清洗疏通或更换,单机使用不能够连续工住,直接影 响生产,且耗水耗电、运行维护成本高,不利于节能减排。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需要滤网、 滤芯,可24小时不间断工作、处理污水效率高,运行及维护成本低,操作方 便且占用面积小的高效污水处理塔。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效污水处理塔,包括塔体和污水进管,还包括分水器和环形水箱, 所述塔体包括底座和设于底座上的外壳,所述底座的壳体上设有清水排放口 和污泥排放口,且在底座的壳体内设有一上宽下窄的储泥斗,储泥斗的上端 与外壳的底端连接、其下端经一阀门后与污泥排放口连接;所述外壳内安装 有一个下端开口的内胆,该内胆的壁体外侧与外壳的壁体之间至少设有1条 过滤通道;所述分水器安装于内胆的顶端,并与污水进管连接;所述环形水 箱固定于外壳上部壁体的外侧,并与过滤通道连接,环形水箱设有出水口, 所述出水口通过清水排放管与清水排放口连接、且出水口的出水立方数比过 滤通道内盛装的水的立方数小至少100倍。

  上述方案中,所述分水器可以包括集水池和至少2组分水盘,所述集水 池的外周环设有第一挡水板、且在第一挡水板上开设有多个流水槽;所述分 水盘以集水池为中心,并依次环设于第一挡水板的外周、且每两组相邻的分 水盘与分水盘之间设有挡水板,并在挡水板上开设有多个流水槽;各分水盘 上的流水槽相互错开,在分水盘的面板上均匀开设有多个水孔。

  上述方案中,所述塔体上可以连接有一油污管,所述油污管的入口与内 胆的上端连接、且于环形水箱的上方,油污管的另一端穿出外壳后与油污排 放口连接,所述油污排放口设于底座上。

  上述方案中,为方便控制将漂浮于内胆顶部的油污进行排放,在内胆的 上端、且于油污管与环形水箱之间设有一水位监测系统。

  上述方案中,为实现储泥斗自动排放其底部的污泥,在储泥斗的底部壁 体上设有一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阀门同时与一个控制器电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内胆的高度等于外壳的高度或是内胆的高度比外壳的 高度高40~50cm。

  上述方案中,为更有效收集、浓缩泥浆,所述储泥斗为锥形状。

  与传统的污水处理塔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通过主要由外壳、内胆、过滤通道、环形水箱和分水器组成的污 水处理塔,且在设置环形水箱的出水口时,使出水口的出水立方数比过滤通 道内盛装的水的立方数小至少100倍这一条件,这样使得塔体内的水流速度 很慢、几乎达到静止状态,有利于污水的沉淀过滤。本发明的污水处理塔采 用静态沉淀过滤及水往上排的技术原理,实现自滤来过滤污水,无需设置滤 网及滤芯,可以连续生产、具有污水处理效率高,运行及维护成本低,操作 方便且占用面积小的特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