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污水快速净化技术

发布时间:2018-4-12 10:33:34

  申请日2015.07.27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IPC分类号C02F9/04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式污水快速净化装置,包括混凝罐,混凝罐进水管与混凝罐的底部连通,混凝罐的顶部通过混凝罐出水管与净化罐连通,净化罐的顶部分别开有与罐体内部连通的填料口、第一排气管出水管及第一检修口,所净化罐的内部由下至上依次形成沉淀区、重力分离区、过滤区及清液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混合罐的布置能使药剂与污水充分混合,提升药剂使用效果,通过将混凝罐出水管与净化罐的中部连通,污水进入净化罐内后形成旋流,进一步使混凝过程中的絮体相互碰撞、变大,纤维球压附在滤帽外围形成滤料层,滤层空隙沿水流方向逐渐变小,从而实现对污染物的截留、吸附作用,有效满足了工程化实施的转场要求。

  权利要求书

  1.移动式污水快速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罐(3),混凝罐 进水管(1)与混凝罐(3)的底部连通,混凝罐(3)的顶部通过混凝罐出 水管(5)与净化罐(6)连通,所述净化罐(6)的顶部分别开有与罐体内 部连通的填料口(12)、第一排气管(11)出水管(10)及第一检修口(9), 所述净化罐(6)的内部由下至上依次形成沉淀区(607)、重力分离区(601)、 过滤区(602)及清液区(603),于所述过滤区(602)与重力分离区(601) 之间还设置用于承载填料的细格栅(606),在所述细格栅(606)的上部还 设置盖板(608),于所述盖板(608)上设置多个滤帽(604);在所述过滤 区(602)内还布置多个用于吸附中水悬浮物的过滤介质,在所述净化罐(6) 上还连反冲排水管(13)和第二排气管(1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污水快速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净化罐(6)为筒形,在所述净化罐(6)的底部形成锥体结构,在所述锥 体结构上还设置第二检修口(7),所述锥体结构还与排泥管(8)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污水快速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一排气管(11)与第二排气管(15)的高度相同,在所述第二排气管(15) 上还设置虹吸阻断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污水快速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于所 述净化罐(6)上还设置观察口(14)。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污水快速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 述混凝罐出水管(5)及净化罐(6)的出水管(10)上还分别设置压力表 (501),在所述混凝罐出水管(5)上还设置流量表(502)。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污水快速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 述混凝罐(3)的中部还开有絮凝剂投放口(4),在混凝罐进水管(1)上 还设置混凝剂投放口(2)。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污水快速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混凝罐出水管(5)的一端与净化罐(6)的中部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污水快速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过滤介质采用纤维球(605)。

  说明书

  移动式污水快速净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净化设备,尤其涉及适用于河湖清淤工程的移动式污 水快速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水资源的短缺以及环保意识的增强,中水开发与回用技术在水处理技 术领域得到了迅速发展。中水是指污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 满足某种使用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目前,净化水的工艺一般采用强 化混凝+沉淀的工艺对中间水进行处理,但河湖清淤一体化工程中淤泥脱水站 的建设严重受到场地的制约,无法安置大型沉淀池给中水的形成提供足够的水 力停留时间,从而致使水中的悬浮物偏多,达不到理想的回用状态,导致后续 的药剂溶配、设备清洗受到影响,降低了药剂的有效使用率,影响淤泥脱水的 处理效果,也同时加重污水处理内循环的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移动式污水快速净化 装置,利用本实用新型能有效过滤中水中的悬浮物,提高水处理过程中尾水的 回用能力,提供较低浊度下的中水回用资源,且占地面积小,设备可随工程场 地的变更转场使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移动式污水快速净化装置,包括混凝罐,混凝罐进水管与混凝罐的底 部连通,混凝罐的顶部通过混凝罐出水管与净化罐连通,所述净化罐的顶部分 别开有与罐体内部连通的填料口、第一排气管出水管及第一检修口,所述净化 罐的内部由下至上依次形成沉淀区、重力分离区、过滤区及清液区,于所述过 滤区与重力分离区之间还设置用于承载填料的细格栅,在所述细格栅的上部还 设置盖板,于所述盖板上设置多个滤帽;在所述过滤区内还布置多个用于吸附 中水悬浮物的过滤介质,在所述净化罐上还连反冲排水管和第二排气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净化罐为筒形,在所述净化罐的底部形成锥体结构,在所述锥体结构 上还设置第二检修口,所述锥体结构还与排泥管连通;

  所述第一排气管与第二排气管的高度相同,在所述第二排气管上还设置虹 吸阻断口;

  于所述净化罐上还设置观察口;

  在所述混凝罐出水管及净化罐的出水管上还分别设置压力表,在所述混凝 罐出水管上还设置流量表;

  在所述混凝罐的中部还开有絮凝剂投放口,在混凝罐进水管上还设置混凝 剂投放口;

  所述混凝罐出水管的一端与净化罐的中部连接;

  所述过滤介质采用纤维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混合罐的布置能使药剂与污水充分混合, 提升药剂使用效果,通过将混凝罐出水管与净化罐的中部连通,使污水进入净 化罐内后形成旋流,形成的旋流具备一定的剪切力,进一步使混凝过程中的絮 体相互碰撞、变大。在过滤过程中,纤维球被填充在净化罐的过滤区内,由于 纤维球的比重小,当污水上升至过滤区时,净化罐内的水压作用在纤维球上, 使纤维球压附在滤帽外围形成滤料层,滤层空隙沿水流方向逐渐变小,从而实 现对污染物的截留、吸附作用。第一排气管及第二排气管的布置能实现净化罐 内液位上升时、罐体内部原有空气的排除,在第二排气管上设置虹吸阻断口, 防止罐体内外压强查之下产生的虹吸现象,观察口的布置可通过观察出水情况 判别净化效果,最后本实用新型可以快速拆装、便于转运和移动,有效满足了 工程化实施的转场要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