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渗滤液的膜法处理技术

发布时间:2018-4-12 8:44:50

  申请日2017.01.06

  公开(公告)日2017.07.28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为解决传统的超滤和纳滤处理渗滤液过程中容易污堵,需频繁清洗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垃圾渗滤液的膜法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液管、调节生化池、超滤供液泵、超滤膜元件、纳滤供液泵、纳滤膜元件、反渗透供液泵、反渗透膜元件,反渗透膜元件通过反渗透产水管路产水;其中,超滤膜元件和纳滤膜元件至少有一件采用螺旋卷式结构,且进水隔网为瓦楞形结构。此外,超滤膜元件通过超滤浓水管路连接调节生化池,形成第一回流;反渗透膜元件通过反渗透浓水管路连接至纳滤供液泵的输入端,形成第二回流;纳滤膜元件通过纳滤浓水管路连接浓缩液池。通过此装置能提供宽进水流道,通过高流速形成湍流,减少污堵,具有更强纳污能力。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垃圾渗滤液的膜法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液管、调节生化池、超滤供液泵、超滤膜元件、纳滤供液泵、纳滤膜元件、反渗透供液泵、反渗透膜元件,反渗透膜元件通过反渗透产水管路产水;其中,所述超滤膜元件和纳滤膜元件至少有一件采用螺旋卷式结构且膜元件内的进水隔网为瓦楞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渗滤液的膜法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隔网瓦楞形横截面的波峰和波谷之间的高度为3mm,相邻波峰之间的宽度为3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渗滤液的膜法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滤膜元件切割分子量为30000~500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渗滤液的膜法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纳滤膜元件切割分子量为300~5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渗滤液的膜法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滤膜元件通过超滤浓水管路连接调节生化池,形成第一回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渗滤液的膜法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膜元件通过反渗透浓水管路连接至纳滤供液泵的输入端,形成第二回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渗滤液的膜法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纳滤膜元件通过纳滤浓水管路连接浓缩液池。

  说明书

  一种垃圾渗滤液的膜法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垃圾渗滤液的膜法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垃圾渗滤液是指来源于垃圾填埋场中垃圾本身含有的水分、进入填埋场的雨雪水及其他水分,扣除垃圾、覆土层的饱和持水量,并经历垃圾层和覆土层而形成的一种高浓度的有机废水;以及堆积的准备用于焚烧的垃圾渗漏出的水分。渗滤液是液体在填埋场重力流动的产物,在流动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可能影响到渗滤液的性质,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以及生物因素等,所以渗滤液的性质在一个相当大的范围内变动。垃圾渗滤液这种成分复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若不加处理而直接排入环境,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一直是填埋场设计、运行和管理中非常棘手的问题。

  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包括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物理化学法主要有活性炭吸附、化学沉淀、密度分离、化学氧化、化学还原、离子交换、膜渗析、气提及湿式氧化法等多种方法。和生物处理相比,物化处理不受水质水量变动的影响,出水水质比较稳定,尤其是对BOD5/COD比值较低,难以生物处理的垃圾渗滤液,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但物化方法处理成本较高,不适于大水量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生物法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以及二者的结合。当水质BOD5/COD比值变低,可生化性变差。生物法处理垃圾渗滤液对COD的去除率有限,当进水COD较高时,仅用生物法不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因此,传统的单一物化或生物处理法已经不能满足垃圾渗滤液处理出水要求,应用中开始选择更为高效的膜分离技术。应用于渗滤液处理的膜分离技术主要有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等,多数渗滤液处理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膜组合工艺来确保出水水质达标。但,传统的超滤和纳滤处理渗滤液过程中容易污堵,需频繁清洗。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垃圾渗滤液的膜法处理装置,减小在渗滤过程中容易造成超滤和纳滤处理污堵的问题,以进一步提高垃圾渗滤液处理出水水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垃圾渗滤液的膜法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液管、调节生化池、超滤供液泵、超滤膜元件、纳滤供液泵、纳滤膜元件、反渗透供液泵、反渗透膜元件,反渗透膜元件通过反渗透产水管路产水;其中,超滤膜元件和纳滤膜元件至少有一件采用螺旋卷式结构且膜元件内的进水隔网为瓦楞形结构。

  进一步的,进水隔网的横截面为瓦楞形。

  进一步的,进水隔网的瓦楞形横截面的波峰和波谷高度为3mm,各波宽为3mm。

  进一步的,超滤膜元件切割分子量为30000~50000。

  进一步的,纳滤膜元件切割分子量为300~500。

  进一步的,超滤膜元件通过超滤浓水管路连接调节生化池,形成第一回流。

  进一步的,反渗透膜元件通过反渗透浓水管路连接至纳滤供液泵的输入端,形成第二回流。

  进一步的,纳滤膜元件通过纳滤浓水管路连接浓缩液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垃圾渗滤液的膜法处理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膜元件的进水隔网采用螺旋卷式结构,且进水隔网为瓦楞形结构,与传统的网格型隔网相比,这种结构能提供宽进水流道,且没有网格线阻隔,通过高流速形成湍流,从而减少污堵,且宽流道具有更强纳污能力。

  (2)通过调节生化池和超滤膜元件的串联使用,超滤膜元件产水依次通过纳滤膜元件和反渗透膜元件,可将垃圾渗滤液有效地处理至出水达标,处理出水水质稳定;处理工艺简单,工作效率更高。

  (3)超滤膜元件通过超滤浓水管路连接调节生化池形成的第一回流,以及反渗透膜元件通过反渗透浓水管路连接至纳滤供液泵的输入端形成的第二回流,均可满足后端系统进水要求,且错流运行可减少系统污。(4)浓缩液箱减量收集到的纳滤膜元件的浓水,浓缩后比之前量小,运输更方便;可用于农林业灌溉 或厌氧发酵,实现了废物的再利用。

  (5)该装置结构简单、占地小、使用能耗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