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5.07.29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IPC分类号C02F9/04
摘要
一种新型电厂渣水处理系统,它包括两相分离器、旋流澄清器和厢式脱水机,其特征是所述的两相分离器与渣水水源连通,它的出口通过管道与配置有渣水提升泵的中间水池相连,渣水提升泵通过管道与计量泵、PAC旋混反应器相连通,PAC旋混反应器出水通过管道与计量泵、PAM旋混反应器相连通,PAM旋混反应器出水通过管道与旋流澄清器内筒相连通,旋流澄清器出水通过管道与计量泵、管道混合器进口相连通,管道混合器出口通过管道与配置有回用水泵的清水池相连通,进水室电动排泥阀、两相分离器电动排泥阀、旋流澄清器电动排泥阀通过管道与泥渣池相连通,泥渣池配置的渣浆泵通过管道与厢式脱水机相连通。本实用新型工艺新颖,结构紧凑,降低能耗,运行稳定的特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新型电厂渣水处理系统,其特征是它包括两相分离器(2)、中间水池(11)、PAC计量箱(15)、PAC旋混反应器(17)、PAM计量箱(19)、PAM旋混反应器(21)、旋流澄清器(23)、盐酸计量箱(26)、清水池(30)、泥渣池(37)和厢式脱水机(39),所述的两相分离器(2)内部设置有进水室(3)和旋流室(4),进水室(3)底部通过管道与进水电动阀(1)连接,进水室(3)上部通过管道与旋流室(4)上部相通,两相分离器(2)上部设有刮渣机(5)、浮渣收集槽(6)及出渣堰槽(7),中上部设置沉淀出水斗(8)通过管道与调节堰门(10)及调节出水槽(9)相连;所述的中间水池(11)中安装有搅拌机(12)及液位计(13),上部通过管道分别与调节出水槽(9)、厢式脱水机(39)滤液出液管连接,下部通过管道与渣水提升泵(14)进水口相连;所述的PAC旋混反应器(17)内筒通过管道与渣水提升泵(14)出水口及PAC计量箱(15)的计量泵(16)出液口相连,顶部安装微量排气器(18);所述的PAM旋混反应器(21)内筒通过管道与PAC旋混反应器(17)出水口及PAM计量箱(19)的计量泵(20)出液口相连;所述的旋流澄清器(23)内部设置的旋流分离筒(24)上部沿切线方向通过管道与PAM旋混反应器(21)的出水口连接,旋流澄清器(23)的中上部设有多块同心平头圆锥板(25);所述的盐酸计量箱(26)出液口与计量泵(27)进口连接,计量泵(27)出液口通过管道与旋流澄清器(23)出水管及管道混合器(28)进水口连接;所述的清水池(30)设有液位计(29),顶部通过管道与管道混合器(28)出液口连接,一侧下部通过管道与回用水泵(31)连接;所述的泥渣池(37)设有搅拌机(35)、液位计(36),顶部通过管道分别与进水室(3)的排泥电动阀(32)、两相分离器(2)的排泥电动阀(33)、旋流澄清器(23)的排泥电动阀(34)连接,一侧下部通过管道与渣浆泵(38)进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厂渣水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PAC旋混反应器(17)的顶部安装有微量排气器(18),PAM旋混反应器(21)的顶部安装有微量排气器(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厂渣水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同心平头圆锥板(25)的倾角为70°,间距为120cm。
说明书
新型电厂渣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处处理技术,尤其是一种电厂废水处理技术,具体地说一种采用两相分离、旋混反应、旋流沉降、中和及渣泥脱水技术去除渣水中的漂珠及悬浮物,达到渣水回用的新型电厂渣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电厂渣水呈碱性,PH值在9.5~10.5左右,渣水表面有漂珠,水中悬浮物较高,一般悬浮物为300~1000mg/L,为使渣水重复使用必须去除水中的漂珠及悬浮物;长期以来采用的是加药混凝沉淀及中和技术,处理工艺流程是渣水进入收集池,池中采用曝气方式防止泥渣沉降,再用渣浆泵提升至两级管道混合器分别投加PAC及PAM经混合反应后进入澄清池澄清,上清液经加酸中和后回用,澄清池底部污泥由刮泥机刮入底部泥斗经渣浆泵抽至脱水机脱水后渣泥运出。这种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占地面积较大,收集池曝气管易堵,澄清池澄清时间长,上清液中不仅仍有一定量的悬浮物(60~150mg/L)还存在一定量的漂珠,影响回用效果,同时澄清池中设置的的刮泥机故障频繁,刮泥机一旦出现故障,澄清池出水浑浊无法回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目前电厂渣水处理运行效果较差,渣水回用困难的问题,设计一种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少,降低能耗,运行可靠,出水水质稳定,维护成本低的新型电厂渣水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电厂渣水处理系统,其特征是它包括两相分离器2、中间水池11、PAC计量箱15、PAC旋混反应器17、PAM计量箱19、PAM旋混反应器21、旋流澄清器23、盐酸计量箱26、清水池30、泥渣池37和厢式脱水机39,所述的两相分离器2内部设置有进水室3和旋流室4,进水室3底部通过管道与进水电动阀1连接,进水室3上部通过管道与旋流室4上部相通,两相分离器2上部设有刮渣机5、浮渣收集槽6及出渣堰槽7,中上部设置沉淀出水斗8通过管道与调节堰门10及调节出水槽9相连;所述的中间水池11中安装有搅拌机12及液位计13,上部通过管道分别与调节出水槽9、厢式脱水机39滤液出液管连接,下部通过管道与渣水提升泵14进水口相连;所述的PAC旋混反应器17内筒通过管道与渣水提升泵14出水口及PAC计量箱15的计量泵16出液口相连,顶部安装微量排气器18;所述的PAM旋混反应器21内筒通过管道与PAC旋混反应器17出水口及PAM计量箱19的计量泵20出液口相连;所述的旋流澄清器23内部设置的旋流分离筒24上部沿切线方向通过管道与PAM旋混反应器21的出水口连接,旋流澄清器23的中上部设有多块同心平头圆锥板25;所述的盐酸计量箱26出液口与计量泵27进口连接,计量泵27出液口通过管道与旋流澄清器23出水管及管道混合器28进水口连接;所述的清水池30设有液位计29,顶部通过管道与管道混合器28出液口连接,一侧下部通过管道与回用水泵31连接;所述的泥渣池37设有搅拌机35、液位计36,顶部通过管道分别与进水室3的排泥电动阀32、两相分离器2的排泥电动阀33、旋流澄清器23的排泥电动阀34连接,一侧下部通过管道与渣浆泵38进口连接。
所述的PAC旋混反应器17的顶部安装有微量排气器18,PAM旋混反应器21的顶部安装有微量排气器22。
所述的同心平头圆锥板25的倾角为700,间距为120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两相分离技术,两相分离器上部安装有除漂珠及漂浮物装置,底部有泥斗,不仅可有效地降解悬浮物,同时可去除漂浮物。
2、本实用新型采用两相分离技术替代传统的曝气收集池,不仅节省用地、降低能耗、避免堵塞,同时降低后续工艺处理的悬浮物负荷。
3、本实用新型采用旋混反应器装置可使混凝及絮凝反应充分,有利于渣泥的快速沉降。
4、本实用新型在旋混反应器上安装有自动微量排气器,可防止罐内产生负压和真空,影响正常运行。
5、本实用新型采用旋混澄清器技术,处理渣水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沿旋混澄清器内筒切线方向高速进入作向下螺旋运动,产生离心力,渣水中形成的微絮凝体迅速变大,在离心力和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快速沉降到底部,当污水经下螺旋运动进入澄清器下部的致密层污泥时,致密层污泥作为接触介质形成很好的过滤层,使污水得到进一步净化后上升。
6、本实用新型在旋混澄清器内安装有多块同心平头园锥板(倾角70°),间距(120cm),使渣水在净化过程中水力半径和雷诺数减小,进一步提高沉降效率,净化出水浊度≤15NTU。
7、本实用新型具有占地面积少,能耗低,出水水质稳定,运行和管理简便的优点,可采用自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