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5.09.07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IPC分类号A01G9/14; B01D36/04; C02F9/14; C02F9/04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野外污水处理及温室栽培系统,包括温室大棚和污水处理水箱;水经污水处理水箱处理后进入温室大棚进行喷洒。整个系统便于携带,应急性能力高;提高了净水灵活性和净水效率,还降低了运营成本,缩小了净水器的占地面积;不同于以往的生态污水处理的单一流水线形式,该平台将中水回用的几个模块集中在一台设备,结构紧凑,不同模块对应不同功效,不同模块之间可进行联接,组成不同的完整的工艺,体现了净水的灵活性。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便携式野外污水处理及温室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温室大棚和污水处理水箱;污水经污水处理水箱处理后进入温室大棚对农作物进行喷洒;所述温室大棚包括若干支架、中央支柱(8)、软管(7)和通风口(6);若干支架和中央支柱(8)组成温室大棚骨架,中央支柱(8)位于温室大棚中心处,若干支架围绕中央支柱(8)能够折叠张开成伞状,中央支柱(8)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空心体,中央支柱(8)内设有水泵,水泵和支架上的软管(7)相连接;软管(7)固连在大棚支架上;所述污水处理水箱上设有进水口(13)、出水口(17)和排水管(18),箱体内部设有若干隔层,每一隔层内设有一个模块;自污水处理水箱进水口(13)起,依次设有粗过滤模块,一级沉淀模块,生物转盘模块,二级沉淀模块和药盒净水模块;模块之间设有模块间阀门(24);每个模块上均设有排水口阀门,排水口阀门和排水管(18)相连接,排水管(18)和出水口(17)之间通过阀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野外污水处理及温室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粗过滤模块包括粗过滤棉片层(14)和隔栅(25),隔栅(25)和粗过滤棉片层(14)依次同轴间隔分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野外污水处理及温室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沉淀模块和二级沉淀模块均包括筛板(11)和沉淀容腔,筛板(11)位于沉淀容腔上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野外污水处理及温室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转盘模块包括风扇(9)、生物转盘(10)和活性污泥收集箱(16),风扇(9)位于箱体上方,活性污泥收集箱(16)位于箱体底部,风扇(9)和活性污泥收集箱(16) 之间设有生物转盘(1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野外污水处理及温室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药盒净水模块为一药盒(19),所述药盒(19)包括药盒出水口(23)、药盒进水口(21)和若干隔层(22);药盒出水口(23)连接出水口(17);药盒进水口(21)和二级沉淀模块的模块间阀门(24)连接;若干隔层(22)上设有活性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野外污水处理及温室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水箱底部设有滑轮。
说明书
一种便携式野外污水处理及温室栽培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净化技术领域以及温室大棚构造原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便携式野外污水处理及温室栽培系统
背景技术
在净水方面,现有净水设备分为两种:1.净水效果好,可针对污染严重水体进行净化,但是体积过大不易携带且净水种类单一,能耗大。2.体积小巧,便于携带,但只针对污染不严重的水体,净化强度不大且净水种类单一。
对于生物转盘技术,刘富军等在2007年进行了生物转盘研究,并证明了其在生活污水处理方面的独到优势,详见论文“生物转盘在污水生物处理中的研究进展”。高雪等在2010年进行了生物转盘小型化研究,得出其处理水量在1m3 时的处理功效,详见其硕士毕业论文“设计处理量为1m_3生物转盘装置及系统模拟”。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设计了旅行箱式净水箱体,小巧便于携带;设计了模块化理论,通过不同模块的组合,实现了以最小的能耗最快的时间净化多张类型的污水。
对于温室大棚方面,现有传统温室是隧道形,不便于运输安装,且无法实现自然对流通风,耗费大量能源。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设计伞式结构,可迅速撑开使用,方便快捷,同时可收集雨水,储存用于浇灌;设计了乙醚活塞式通风口,实现自动通风;设计了中央储水支柱,利用水的高比热,实现温室内温度的相对稳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供偏远缺水地区工作人员物资补给(包括水与粮食)的设备。由于现有同种体型设备不足以满足偏远缺水地区的大批量水处理工作以及农作物的栽培养殖,导致偏远缺水地区生活物资依赖外界运输。而本设备通过设计新型污水处理箱以及半球状温室大棚,成功解决了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式野外污水处理及温室栽培系统,包括温室大棚和污水处理水箱;污水经污水处理水箱处理后进入温室大棚对农作物进行喷洒;所述温室大棚包括若干支架、中央支柱8、软管7和通风口6;若干支架和中央支柱8组成温室大棚骨架,中央支柱8位于温室大棚中心处,若干支架围绕中央支柱8能够折叠张开成伞状,中央支柱8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空心体,中央支柱8内设有水泵,水泵和支架上的软管7相连接;软管7固连在大棚支架上;所述污水处理水箱上设有进水口13、出水口17,箱体内部设有若干隔层,每一隔层内设有一个模块;自污水处理水箱进水口13起,依次设有粗过滤模块,一级沉淀模块,生物转盘模块,二级沉淀模块和药盒净水模块;模块之间设有模块间阀门24;每个模块上均设有排水口阀门,排水口阀门和排水管相连接,排水管和出水口17之间通过阀门连接;污水处理水箱能够根据水质通过阀门控制污水进入哪个模块进行净化处理;水通过粗过滤模块除去污水中的细微颗粒悬浮物和胶体,通过沉淀模块除去大、中颗粒悬浮物,通过生物转盘模块对污水中有机物的分解处理,通过药盒净水模块吸附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或有毒物质。
水通过粗过滤模块除去污水中的细微颗粒悬浮物和胶体,通过沉淀模块除去大、中颗粒悬浮物,通过生物转盘模块对污水中有机物的分解处理,通过药盒净水模块吸附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或有毒物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粗过滤模块包括粗过滤棉片层14和隔栅 25,自污水处理水箱箱底起,隔栅25和粗过滤棉片层14依次同轴间隔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一级沉淀模块和二级沉淀模块均包括筛板11和沉淀容腔,筛板11位于沉淀容腔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生物转盘模块包括风扇9、生物转盘 10和活性污泥收集箱16,风扇9位于箱体上方,活性污泥收集箱16位于箱体底部,风扇9和活性污泥收集箱16之间设有生物转盘10。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一级沉淀模块包括筛板11和沉淀容腔,筛板11位于沉淀容腔上方;生物转盘模块包括风扇9、生物转盘10和活性污泥收集箱16,风扇9位于箱体上方,活性污泥收集箱16位于箱体底部,风扇9和活性污泥收集箱16之间设有生物转盘10;药盒净水模块为一药盒19,药盒19的出口 23和进口21分别连接箱体上端面和下底面,药盒19设有若干隔层,隔层上设有活性炭。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污水处理水箱底部设有滑轮。
发明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
1)把传统温室的隧道形改为以半球形为主体基础的曲面异形,实现了自然通风换气。
2)采用了雨水收集蓄热系统,折叠机构使温室便于运输且无需现场搭建。污水处理水箱外形呈长方体行李箱大小,箱体底部设有滑轮,前上端设有收缩使拉手。整个系统便于携带,应急性能力高。
3)采用新颖的生物转盘技术处理有机物,代替了传统的厌氧、好养处理模块,节省空间,降低能耗。整个设备不仅提高了净水灵活性和净水效率,还降低了运营成本,缩小了净水器的占地面积。
4)不同于以往的生态污水处理的单一流水线形式,该平台将中水回用的几个模块集中在一台设备,结构紧凑,不同模块对应不同功效,不同模块之间可进行联接,组成不同的完整的工艺,体现了净水的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