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5.09.07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IPC分类号C02F1/5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的再生水加氯装置,包括一级出水泵房、储水池和中水车间,其特征是:所述中水车间的进储水池前生产管线上连接第一加氯计量泵,所述一级出水泵房的泵前池中增设第二加氯计量泵,第一、二加氯计量泵与信号转换器和PLC连接,实现加药量自动控制。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两次加氯工艺可以保证管网末梢水质稳定达标,保证水停留时间长时,投加次氯酸钠延时使用,且供水总氯含量不会升高,避免对绿色植物生长造成不良影响。改进前的次氯酸钠投加量1吨/7天,改进后1吨/25天,年节约39吨,次氯酸钠667元/吨,年节约资金约2.6万元。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的再生水加氯装置,包括一级出水泵房、储水 池和中水车间,其特征是:所述中水车间的进储水池前生产管线上连接第 一加氯计量泵,所述一级出水泵房的泵前池中增设第二加氯计量泵,第一、 二加氯计量泵与信号转换器和PLC连接,实现加药量自动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的再生水加氯装置,其特征 是:所述第一、二加氯计量泵采用P056电磁驱动隔膜计量泵。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的再生水加氯装置,其 特征是:所述第二加氯计量泵的加药管线直接通入泵前池的吸水井泵头偏 下位置。
说明书
污水处理系统的再生水加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再生水处理,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的再生水加氯 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系统的再生水处理程序中为保证再生水出水微生物含量指标, 再生水系统需要投加次氯酸钠进行消毒。目前,采用再生水进储水池前生 产管线上加氯的一次加氯工艺,投加量控制在17mg/L左右,出水余氯检测 结果约0.5mg/L,管网末梢余氯检测结果约0.05mg/L,。一吨次氯酸钠使用 时间在一周左右,管网末梢水质基本达标。但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发现由 于用户用水量波动造成储水池水质停留时间长短不一,长时间停留造成次 氯酸钠消耗大,同时水中总氯含量升高等问题。水停留时间长,次氯酸钠投 加量大,管网末梢余氯含量不稳定,且供水总氯含量高,对绿色植物生长 造成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的再生 水加氯装置,可以保证管网末梢水质稳定达标。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的再生水加氯装置,包括一级出水泵房、储水池和中水车间,其特征是: 所述中水车间的进储水池前生产管线上连接第一加氯计量泵,所述一级出 水泵房的泵前池中增设第二加氯计量泵,第一、二加氯计量泵与信号转换 器和PLC连接,实现加药量自动控制。
所述第一、二加氯计量泵采用P056电磁驱动隔膜计量泵。
所述第二加氯计量泵的加药管线直接通入泵前池的吸水井泵头偏下 位置。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两次加氯工艺可以保证管网 末梢水质稳定达标,保证水停留时间长时,投加次氯酸钠延时使用,且供 水总氯含量不会升高,避免对绿色植物生长造成不良影响。改进前的次氯 酸钠投加量1吨/7天,改进后1吨/25天,年节约39吨,次氯酸钠667元 /吨,年节约资金约2.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