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5.09.10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IPC分类号C02F9/0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船用污水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船舶的油污水处理装置;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船用油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絮化装置、沉淀装置、反渗透装置、精过滤装置和排污系统,絮化装置与进水装置之间通过智能水阀相连,沉淀装置的出料口与精过滤装置之间通过反渗透装置相连,进水装置将油污水从沉淀装置的上端注入到沉淀装置中,排污系统包括第一排污装置、第二排污装置、第三排污装置和集污池,沉淀装置的下端与集污池之间通过第一排污装置相连,反渗透装置的下端与集污池之间通过第二排污装置相连,精过滤装置的下端与集污池之间通过第三排污装置相连,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适合船舶使用,能够满足现代船舶油污水的净化需要。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船用油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絮化装置(17)、沉淀装置(1)、反渗透装置(2)、精过滤装置(3)和排污系统(4),所述絮化装置(17)与进水装置(5)之间通过智能水阀(16)相连;
所述絮化装置(17)包括罐体(27),所述罐体(27)内装有絮凝剂,所述罐体(27)的进料口通过管道与智能水阀(16)相连,罐体(27)的出料口通过管道与沉淀装置(1)的进料口相连通,所述罐体(27)的内部从中部分割为左右两个腔室,两个腔室内均装有搅拌装置(28),所述搅拌装置(28)包括驱动电机(29)和搅拌杆(30),所述搅拌杆(30)为上下两段,上段与下段之间通过销轴铰接,所述搅拌杆(30)位于罐体(27)内的部分设有多个搅拌叶片,所述搅拌杆(30)上的搅拌叶片等距分层设置,所述搅拌杆(30)的上段与罐体(27)的顶板之间安装有轴承,搅拌杆(30)的下段也通过止动轴承与罐体(27)的底板相连,搅拌杆(30)的上段穿过罐体(27)的顶板向外延伸并与驱动电机(29)的输出轴相连,所述搅拌杆(30)在驱动电机(29)的带动下转动,两个驱动电机(29)的搅拌杆(30)转动方向相反;
所述沉淀装置(1)的出料口与精过滤装置(3)之间通过反渗透装置(2)相连,所述进水装置(5)将油污水从沉淀装置(1)的上端注入到沉淀装置(1)中,所述排污系统(4)包括第一排污装置(41)、第二排污装置(42)、第三排污装置(43)和集污池(44),所述沉淀装置(1)的下端与集污池(44)之间通过第一排污装置(41)相连,所述反渗透装置(2)的下端与集污池(44)之间通过第二排污装置(42)相连,所述精过滤装置(3)的下端与集污池(44)之间通过第三排污装置(43)相连;所述精过滤系统包括外壳(31)、一级过滤系统(32)、二级过滤系统(33)、进水口(34)和出水口(35),所述外壳(31)为圆筒形,所述进水口(34)和出水口(35)均设置在外壳(31)的上端,所述进水口(34)与出水口(35)相对设置,所述外壳(31)内同心设置有一级过滤系统(32)和二级过滤系统(33),所述一级过滤系统(32)套装在二级过滤系统(33)内,所述进水口(34)将油污水注入到一级过滤系统(32)内,所述一级过滤系统(32)由55μm级的双滤料过滤器组成,所述二级过滤系统(33)由多个超滤单元组成,所述超滤单元为孔径0.1~0.01μm的超滤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油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水阀(16)包括阀体(18),所述阀体(18)的底部设有进水管(19)和出水管(20),所述进水管(19)通过管道与进水装置(5)相连,出水管(20)通过管道与沉淀装置(1)相连,所述进水管(19)设置在出水管(20)的上方,进水管(19)与出水管(20)之间通过密封口相连通,所述密封口通过活塞(21)密封,活塞(21)的底端装有磁铁(22),磁铁(22)朝向出水管(20)设置,活塞(21)的顶端连有阀杆(25),阀杆(25)上套装有弹簧(24),所述弹簧(24)压装在活塞(21)与阀体(18)之间,所述阀体(18)的顶部设有电磁铁(23),所述电磁铁(23)通过阀体(18)上的电控室(26)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船用油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污装置(41)、第二排污装置(42)和第三排污装置(43)均有沉淀槽和集泥管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船用油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滤料过滤器的滤网材料包括上滤网和下滤网,所述上滤网为1.0~2.0mm的果壳滤料,下滤网为1.0~2.0mm的陶粒滤料,所述超滤膜的组件形式为管式膜、中空纤维膜、平板膜和卷式膜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船用油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装置(1)为圆筒形结构,所述沉淀装置(1)通过挡板(13)分割为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所述挡板(13)的高度小于沉淀装置(1)的高度,所述沉淀装置(1)外壁的上部还设置有溢水口(14)和浮球装置(15),所述溢水口(14)的开启和闭合通过浮球装置(15)控制。
说明书
一种船用油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船用污水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船舶的油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大气污染、水质污染等环境问题成为当下的全球热点问题,防污治污工作已经成为各个国家政务的重要内容之一,环境整治工作亦是成为我国政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推出了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在这样全国重视环境保护的大背景下,船舶油污水的治理也越来越多地被关注,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能够简单、有效处理船用油污水的技术。而对于外甲板落水,特别是雨水,往往只有在刚刚下雨后的短时间内含油量较高,这些污水必须收集到落水舱中,使用油水分离器处理,处理后,含油量低于15ppm的落水方可排放到舷外;而经过雨水冲刷,后期的雨水如果检测到含油量低于15ppm,则可直接排放到舷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旨在提供一种处理效果良好的船舶油污水处理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船用油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絮化装置、沉淀装置、反渗透装置、精过滤装置和排污系统,絮化装置与进水装置之间通过智能水阀相连。
其中,絮化装置包括罐体,罐体内装有絮凝剂,罐体的进料口通过管道与智能水阀相连,罐体的出料口通过管道与沉淀装置的进料口相连通,罐体的内部从中部分割为左右两个腔室,两个腔室内均装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和搅拌杆,搅拌杆为上下两段,上段与下段之间通过销轴铰接,搅拌杆位于罐体内的部分设有多个搅拌叶片,搅拌杆上的搅拌叶片等距分层设置,搅拌杆的上段与罐体的顶板之间安装有轴承,搅拌杆的下段也通过止动轴承与罐体的底板相连,搅拌杆的上段穿过罐体的顶板向外延伸并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搅拌杆在驱动电机的带动下转动,两个驱动电机的搅拌杆转动方向相反,罐体内的搅拌杆对油污水进行交叉式剪切混合,油污水与絮凝剂混合均匀。
其中,沉淀装置的出料口与精过滤装置之间通过反渗透装置相连,进水装置将油污水从沉淀装置的上端注入到沉淀装置中,排污系统包括第一排污装置、第二排污装置、第三排污装置和集污池,沉淀装置的下端与集污池之间通过第一排污装置相连,反渗透装置的下端与集污池之间通过第二排污装置相连,精过滤装置的下端与集污池之间通过第三排污装置相连;精过滤系统包括外壳、一级过滤系统、二级过滤系统、进水口和出水口,外壳为圆筒形,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设置在外壳的上端,进水口与出水口相对设置,外壳内同心设置有一级过滤系统和二级过滤系统,一级过滤系统套装在二级过滤系统内,进水口将油污水注入到一级过滤系统内,一级过滤系统由55μm级的双滤料过滤器组成,二级过滤系统由多个超滤单元组成,超滤单元为孔径0.1~0.01μm的超滤膜,油污水经过一级过滤系统和二级过滤系统过滤后,可满足排放水的需要。
其中,智能水阀包括阀体,阀体的底部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通过管道与进水装置相连,出水管通过管道与沉淀装置相连,进水管设置在出水管的上方,进水管与出水管之间通过密封口相连通,密封口通过活塞密封,活塞的底端装有磁铁,磁铁朝向出水管设置,活塞的顶端连有阀杆,阀杆上套装有弹簧,弹簧压装在活塞与阀体之间,阀体的顶部设有电磁铁,电磁铁通过阀体上的电控室控制。当得到通电信号后,电控室控制电磁铁通电,电磁铁与活塞上的磁铁相吸,活塞脱离密封口,进水管与出水管相连通,智能水阀通水,当电磁铁断电后,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活塞回位,智能水阀不通水。
其中,第一排污装置、第二排污装置和第三排污装置均有沉淀槽和集泥管组成,方便污物收集。
其中,作为优选地,双滤料过滤器的滤网材料包括上滤网和下滤网,上滤网为1.0~2.0mm的果壳滤料,下滤网为1.0~2.0mm的陶粒滤料,超滤膜的组件形式为管式膜、中空纤维膜、平板膜和卷式膜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沉淀装置为圆筒形结构,沉淀装置通过挡板分割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挡板的高度小于沉淀装置的高度,沉淀装置外壁的上部还设置有溢水口和浮球装置,溢水口的开启和闭合通过浮球装置控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适合船舶使用,能够满足现代船舶油污水的净化需要。
二、本实用新型的过滤系统包括一级过滤系统和二级过滤系统,一级过滤系统为55μm的双滤料过滤器,这种过滤器可将经过沉淀后的油污水进一步处理,对油污水中的颗粒较小的杂质进行过滤,避免较大的杂质颗粒进入到二级过滤系统中,保护了二级过滤系统,二级过滤系统由多个超滤单元组成,所述超滤单元为孔径为0.1~0.01μm的超滤膜,这种超滤膜可进一步去除油污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同时将油污水中的大肠杆菌群去除,省去了传统的消毒设备,简化了工艺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