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立体污水垃圾过滤池

发布时间:2018-4-10 11:53:40

  申请日2015.09.11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IPC分类号C02F9/04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移动式立体污水垃圾过滤池,包括支撑架,支撑架的底部设有轮子,支撑架上设有至少8层支撑框架,从上到下定义为最上层、第二层、第三层、…、最底层,最上层、第二层至第五层支撑框架上放置有过滤池,最上层过滤池的容积最大,从上到下的过滤池容积依次变小,从上到下的每层过滤池的底部过滤孔径逐步减小;第四层过滤池及第五层过滤池的底部设有吸附油污的装置;第六层支撑框架上设有消毒处理池,第七层的支撑框架上设有水净化装置,最底层的支撑框架上放置有水收集池。本实用新型创新的采用立体逐层过滤结构,把现有固定式过滤池改为移动式,垃圾随时处理,处理后的污水可以直接排放。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移动式立体污水垃圾过滤池,包括支撑架,支撑架的底部设有轮子,其特征在于:

  支撑架上设有至少8层支撑框架,从上到下定义为最上层、第二层、第三层、…、最底层,最上层、第二层至第五层支撑框架上放置有过滤池,最上层过滤池的容积最大,从上到下的过滤池容积依次变小,从上到下的每层过滤池的底部过滤孔径逐步减小;第四层过滤池及第五层过滤池的底部设有吸附油污的装置;

  第六层支撑框架上设有消毒处理池,第七层的支撑框架上设有水净化装置,最底层的支撑框架上放置有水收集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立体污水垃圾过滤池,其特征在于:支撑架上有第九层支撑框架、第十层支撑框架上,第九层支撑框架、第十层支撑框架作为预留的消毒净化装置安装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式立体污水垃圾过滤池,其特征在于:支撑架上面设有防臭帘。

  说明书

  移动式立体污水垃圾过滤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尤其是移动式立体污水垃圾过滤池。

  背景技术

  目前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是平面、集中污水处理化分池,如图1所示,它根据城镇地形地貌,自高向低划片集中而建,将污水逐池过滤最后消毒达标排放。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污水处理模式的不足之处也逐渐显现:1、在寸土寸金的当今时代,大量的污水处理池占用了一定的土地面积,无形中浪费了国土资源;2、地下管网的铺设影响城市的地质结构,而引发地质安全问题。如建筑物坍塌、路面塌陷等;3、地下管网垃圾沉淀物的清理工序、地下作业的风险、以及管道强度的老化、维修等问题;4、雨季(暴雨)产生内涝、地下管道中的污水垃圾形成的污混水、以及来不及化分的污水垃圾随雨水漫出化分池而污染下游水质的问题;5、对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的综合影响以及高昂的造价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移动式立体污水垃圾过滤池,采用逐层管理的技术手段把各种垃圾过滤出来,最后采用目前的消毒净化技术,将污水净化,达标排放,不用清理排污管道里面的淤积垃圾,不会占用大面积的国土资源,不怕雨季产生污混水以及漫池对下游水质产生的污染;在规划城市排水承载能力时,也不需要考虑垃圾的占比;还能对突发事件的污水垃圾进行处理。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移动式立体污水垃圾过滤池,包括支撑架,支撑架的底部设有轮子,其特征在于:

  支撑架上设有至少8层支撑框架,从上到下定义为最上层、第二层、第三层、…、最底层,最上层、第二层至第五层支撑框架上放置有过滤池,最上层过滤池的容积最大,从上到下的过滤池容积依次变小,从上到下的每层过滤池的底部过滤孔径逐步减小;第四层过滤池及第五层过滤池的底部设有吸附油污的装置;

  第六层支撑框架上设有消毒处理池,第七层的支撑框架上设有水净化装置,最底层的支撑框架上放置有水收集池。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支撑架上有第九层支撑框架、第十层支撑框架上,第九层支撑框架、第十层支撑框架作为预留的消毒净化装置安装位。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支撑架上面设有防臭帘。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创新的采用立体逐层过滤结构,把现有固定式过滤池改为移动式,垃圾随时处理,处理后的污水可以直接排放。本实用新型移动式立体污水垃圾过滤池与地埋式污水处理池有根本性的不同,地埋式污水处理池只能处理特殊的污水,却对生活污水垃圾以及养殖场的污水垃圾无能为力。本实用新型采用逐层管理的技术手段把各种垃圾过滤出来,最后采用目前的消毒净化技术,将污水净化,达标排放,不用清理排污管道里面的淤积垃圾,不会占用大面积的国土资源,不怕雨季产生污混水以及漫池对下游水质产生的污染;在规划城市排水承载能力时,也不需要考虑垃圾的占比;还能对突发事件的污水垃圾进行处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