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污泥泵房的平流沉淀池

发布时间:2018-4-10 11:20:35

  申请日2015.11.03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IPC分类号B01D21/24; B01D21/02; C02F11/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污泥泵房的平流沉淀池,包括若干组沉淀池单元,各组所述沉淀池单元内依次设置:进水区、沉淀区、用于排泥的排泥区及用于排放沉淀水的出水区;所述沉淀区内形成有污泥斗,所述排泥区内还设有一端与污泥斗连通的排泥槽,所述排泥槽的另一端再通过一排泥管分别接至一用于外回流的污泥外回流泵房及一用于排放多余沉泥的剩余污泥泵房,所述污泥外回流泵房及剩余污泥泵房分别布设在所述进水区前端;所述排泥槽内及入口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刮泥的刮泥机。本发明的带污泥泵房的平流沉淀池,可满足进水水质、水量的变化及各种超越工况,并且最大程度地节约了工程用地和施工费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带污泥泵房的平流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若干组沉淀池单元,各组所述沉淀池单元内依次设置:用于输入待二次处理的污水的进水区、用于泥和水沉淀分层的沉淀区、用于排泥的排泥区及用于排放沉淀水的出水区;所述沉淀区内形成有污泥斗,所述排泥区内还设有一端与污泥斗连通的排泥槽,所述排泥槽的另一端再通过一排泥管分别接至一用于外回流的污泥外回流泵房及一用于排放多余沉泥的剩余污泥泵房,所述污泥外回流泵房及剩余污泥泵房分别布设在所述进水区前端;所述排泥槽内及入口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刮泥的刮泥机;所述进水区设有用于整流的穿孔花墙;所述出水区设置有出水堰和出水管道,所述出水管道入口处设有旋转撇渣器和/或挡渣板;各所述沉淀池单元内设置若干隔墙,用于使所述污泥斗每两组一隔断。

  2.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流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撇渣器为旋转撇渣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流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区的出水槽迴形布置。

  4.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平流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的池型为矩形结构。

  说明书

  带污泥泵房的平流沉淀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池,特别涉及一种带污泥泵房的平流沉淀池。

  背景技术

  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沉淀池在废水处理中广为使用。它的型式很多,按池内水流方向可分为平流式、竖流式和辐流式三种。

  近年来,由于环保标准对污水厂出水指标要求的提高,且污水厂占地控制越来越严,如何保证沉淀池效果及污泥回流浓度,对污水厂更稳定达标运行至关重要,若设计不合理,就难以达到现在的出水要求及节能需求。

  此外,根据目前一些大型污水厂采取辐流式二沉池(所谓二沉池即指能实现二次沉淀的沉淀池)来看,占地更大,管理运行更复杂,尤其是检修时更难以切换,为保证各池水位高度相同,对施工及地基要求也很高,且排泥周期的不稳定也导致各池抗冲击较差。考虑风向的影响,也会导致传统二沉池的堰负荷不同,从而影响沉淀池出水效果。

  国内外许多水处理研究机构专门对二沉池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开发出了一些新型、适用的二沉池。但随着污水处理规划的大型化,处理占地的集约化,处理工艺的自动化,传统二沉池组数越来越多,占地面积越来越大,由于地基沉降等因素,不能保证每组处理量均等及堰负荷一致,处理效果不能保证。在很多城市,土地已经成为各种设施发展的瓶颈,很多设备和技术因为占地面积过大而无法被实施。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占地紧凑、能耗低、便于适应水量变化、抗冲击负荷强、分组检修灵活、出水水质要求高的带污泥泵房的平流沉淀池。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占地紧凑、能耗低、适应水量变化、抗冲击负荷强、分组检修灵活、出水水质高的带污泥泵房的平流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若干组沉淀池单元,各组所述沉淀池单元内依次设置:用于输入待二次处理的污水的进水区、用于泥和水沉淀分层的沉淀区、用于排泥的排泥区及用于排放沉淀水的出水区;所述沉淀区内形成有污泥斗,所述排泥区内还设有一端与污泥斗连通的排泥槽,所述排泥槽的另一端再通过一排泥管分别接至一用于外回流的污泥外回流泵房及一用于排放多余沉泥的剩余污泥泵房,所述污泥外回流泵房及剩余污泥泵房分别布设在所述进水区前端(污泥外回流泵房及剩余污泥泵房分别设置有污泥外回流泵和剩余污泥泵);所述排泥槽内及入口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刮泥的刮泥机(例如链板式刮泥机)。本实施例中的排泥管用于静压排泥,链板式刮泥机为市售可得。另外,将所述污泥外回流泵房及剩余污泥泵房分别布设在所述进水区前端,一方面可使沉泥以最短的距离和时间排走,另一方面通过排泥区设置的链板式刮泥机,可将污泥经排泥管静压排泥后,以最短的时间刮入剩余污泥泵房,从而减少了运行能耗和占地面积,能更好的实现污泥外回流及剩余污泥排放。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水区设有用于整流的穿孔花墙。通过穿孔花墙的设置,可控制孔口流速,从而防止进水不均匀及对沉淀区间的扰动,进而保证沉淀效果,避免短流及配水不均匀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水区设置有出水堰和出水管道,所述出水管道入口处设有旋转撇渣器和/或挡渣板。在出水管道入口处设有旋转撇渣器和/或挡渣板,可将分层后的污水表面漂浮的浮渣去除,得到更好的二沉池处理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撇渣器为旋转撇渣管。本实施例中的旋转撇渣管为市售可得。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沉淀池单元内设置若干隔墙,用于使所述污泥斗每两组一隔断。这样可命名本沉淀池实现全池分组检修,从而保证污水厂的正常运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水区的出水槽迴形布置。将出水槽迴形布置可实现即使占用最小的面积,也能将所有的出水快速引出。这样不仅能减低出水堰的承载负荷,而且出水更稳定,不会产生扰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沉淀池的池型为矩形结构。这样更利于泥水分离,适应水量及污泥浓度变化大的特点,使得出水指标均稳定地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发明各较佳实施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二沉池的设计方案,可对污水厂总平面集约化布置,大大节约了占地面积,降低了施工成本;并能根据进水水量、水质特性和环境条件的变化,灵活调整运行模式,可分组运行、检修,在提高处理效果基础上,保证工艺可靠性。

  2、此外,本发明尤其适用于大型污水厂的方案设计。本发明改变了传统的分多组构筑物为分散布置时所存在的占地面积大且能耗高的缺点,不仅能以较小的占地面积发挥二沉池的均匀配水,还便于运行管理,使得生反池污泥回流更能均匀配置,大大减少了水头的损失。

  3、本发明采用静压排泥,排泥效果稳定、排污效率高。另外,沉淀池的进水采用大阻力配水,能更均匀实现沉淀效果。同时,池内水位恒定,沉淀区处于自由沉淀状态,增加了池容利用率,提高了设备利用率。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