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5.09.21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IPC分类号E03F5/22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抗浮式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包括检修口、上罐体、渐变下罐体、抽水泵、管道、抗浮加强板和控制主机,检修口设置在上罐体的上端面上,上罐体固定连接在渐变下罐体的上端,渐变下罐体从上端到下端逐渐变小,抗浮加强板固定在渐变下罐体的底部,抽水泵设置在渐变下罐体的内部下端,管道连接在抽水泵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上,控制主机与抽水泵电性连接,控制主机包括PLC和显示装置。本实用新型将罐体分为上罐体和渐变下罐体,渐变下罐体上大下小,从上端到下端逐渐变小,减小了罐体所受的浮力,罐不易因为罐内水位的变化而上浮,在同样水位的情况下泵站所受的浮力较小,减少了上浮的风险。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抗浮式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检修口、上罐体、渐变 下罐体、抽水泵、管道、抗浮加强板和控制主机,检修口设置在上罐体的上端 面上,上罐体固定连接在渐变下罐体的上端,渐变下罐体从上端到下端逐渐变 小,抗浮加强板固定在渐变下罐体的底部,抽水泵设置在渐变下罐体的内部下 端,管道连接在抽水泵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上,控制主机与抽水泵电性连接,控 制主机包括PLC和显示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浮式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 罐体和所述渐变下罐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固定筋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浮式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 罐体和所述渐变下罐体上均设置有加强筋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浮式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渐 变下罐体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方形。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抗浮式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其特征在 于:所述上罐体和渐变下罐体为玻璃钢材质。
说明书
抗浮式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提升泵站,特别涉及抗浮式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
背景技术
由于玻璃钢污水提升泵站与传统的混凝土池体泵站相比,重量轻,表面较 光滑,池体在抗上浮性能方面较差。特别是对于那种地下水位较高,而泵站埋 深较大的场合,泵站的上浮力大,很容易在低水位时因受外部浮力较大而上浮, 存在安全隐患,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玻璃钢污水提升泵站的应用。
本专利在原有的基础上将罐体下部做成上大下小的渐变式罐体结构,这样 罐体所受的浮力较小,罐不易因为罐内水位的变化而上浮。在同样水位的情况 下泵站所受的浮力较小,减少了上浮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抗浮式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玻璃钢 污水提升泵站抗上浮性能差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抗浮式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包括检修口、上罐体、渐变下罐体、抽水泵、 管道、抗浮加强板和控制主机,检修口设置在上罐体的上端面上,上罐体固定 连接在渐变下罐体的上端,渐变下罐体从上端到下端逐渐变小,抗浮加强板固 定在渐变下罐体的底部,抽水泵设置在渐变下罐体的内部下端,管道连接在抽 水泵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上,控制主机与抽水泵电性连接,控制主机包括PLC和 显示装置。
进一步,所述上罐体和所述渐变下罐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固定筋圈。
进一步,所述上罐体和所述渐变下罐体上均设置有加强筋圈。
进一步,所述渐变下罐体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方形。
进一步,所述上罐体和渐变下罐体为玻璃钢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将罐体分为上罐体和渐变下罐体,渐 变下罐体上大下小,从上端到下端逐渐变小,罐不易因为罐内水位的变化而上 浮,在同样水位的情况下泵站所受的浮力较小,减少了上浮的风险;增加抗浮 加强板后,抗浮加强板可以与地下土壤相结合,阻挡罐体上浮,增加抗浮能力; 上罐体和渐变下罐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固定筋圈,增加了连接处的强度和抗压能 力;上罐体和渐变下罐体上均设置有加强筋圈,同样增加了上罐体和渐变下罐 体的强度和抗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