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梯式水解提高污泥预处理和脱水效果

发布时间:2018-4-7 20:53:00

  申请日2015.09.23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IPC分类号C02F11/00; C02F11/1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泥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污泥中碳源结合强度,通过逐步提高水解强度对污泥进行分阶段的处理,并且在各阶段结束后,先对释放的碳源进行回收,再进行下一阶段处理。

  权利要求书

  1.污泥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污泥中碳源结合强度,通过逐 步提高水解强度对污泥进行分阶段的处理,并且在各阶段结束后,先对释 放的碳源进行回收,再进行下一阶段处理。

  2.权利要求1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阶段:

  I阶段:选择较温和的条件处理污泥,促使污泥中的游离碳源得到释 放;II阶段:选择比I阶段更强的条件处理污泥,促使与污泥中的微生物 细胞结合较弱的碳源得到释放;III阶段:选择比II阶段更强的条件处理 污泥,促使与污泥中的微生物细胞结合较强的碳源得到释放;IV阶段:选 择比III阶段更强的条件处理污泥,促使污泥中的微生物细胞内的碳源得 到释放,

  其中在各阶段结束后对处理的污泥进行泥水分离以回收所释放的碳 源,然后将所得的残渣用于下一阶段。

  3.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所述I阶段是温和的热处理,所述II阶段 是比所述I阶段温度更高的热处理,所述III阶段是在保持所述II阶段的 温度的同时将污泥的pH调至碱性以进行热碱处理,并且所述IV阶段是在 与所述III阶段相比更高的温度和pH进行的热碱处理。

  4.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中所述四个阶段的处理条件为:I阶段:50℃ -70℃,不调节污泥pH;II阶段:70℃-90℃,不调节污泥pH;III阶段: 70℃-90℃,将污泥pH调至10-12;IV阶段:80℃-100℃,将污泥pH调 至11-13。

  5.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中所述四个阶段的处理条件为:I阶段:60℃, 不调节污泥pH;II阶段:80℃,不调节污泥pH;III阶段:80℃,将污泥 pH调至11;IV阶段:90℃,将污泥pH调至12。

  6.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在处理前,污泥的浓度被用水调至20-70 gTS/L。

  7.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在各阶段结束后,将该阶段处理后的污泥 在7000r下离心10分钟以进行泥水分离,将所得的残渣用水调回原浓度后 进行下一阶段。

  8.权利要求4或5的方法,其中所述I阶段和II阶段的处理时间为 2-5小时,并且所述III阶段和IV阶段的处理时间为5-8小时。

  9.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中要通过所述方法处理的污泥是取自 城市污水厂的二沉池或沉淀池的污泥。

  说明书

  一种阶梯式水解提高污泥预处理效率和脱水效果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固体废物处理以及资源化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 及一种通过阶梯式水解释碳提高污泥预处理效率和脱水效果的方法。

  背景技术

  污泥处理与处置是中国目前最紧迫的环境问题之一,截止到2010年 底,中国脱水污泥产量近2200万吨,预测到2015年末至少达到2615万 吨。厌氧消化是污泥减量化、稳定化与资源化的重要技术,但胞外多聚物 和凝聚作用和微生物细胞壁的保护作用,使水解成为污泥厌氧消化的限速 步骤。为促进污泥水解,人们对不同的预处理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包 括加热法、投加化学药剂法(加酸、加碱)、机械破碎法、冷冻法和生物水 解法等。

  但是传统的单一强度的预处理方法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1)污泥 水解过程能源和物质消耗过大,需要将污泥微生物的细胞破解,就必须外 加一定强度的水解力,如高温、强碱等。(2)水解方式过于单一,与污泥成 分的复杂性不相匹配,能量和物质浪费严重。采用单一强度的水解方式, 一方面导致结合力大的污泥碳源不能有效地释放;另一方面,对于结合力 弱的污泥碳源,高强度水解,浪费了能量,甚至使部分已释放的碳源重新 转化为不可利用的物质,如类黑精等。(3)污泥水解过程中释放了大量的蛋 白质等物质,使污泥粘度增大,较难脱水,导致碳源回收率较低。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根据污泥中碳源的赋存形式,选择相应强度的 预处理条件,促使污泥中的碳源由胞外到胞内逐步释放和回收,达到了节 能降耗、提高水解效率,以及改善预处理污泥脱水效能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阶梯式水解释碳提高污泥预处理效 率和脱水效果的方法,根据污泥中碳源的赋存形式,选择相应强度的预处 理条件,促使污泥中的碳源由胞外到胞内逐步的释放和回收,以达到节能 降耗,提高预处理效率和改善预处理污泥脱水效能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I阶段:选择较温和的 预处理条件,促使游离在污泥中的碳源得到较好的释放。II阶段:选择稍 强的预处理条件,促使与微生物细胞结合较弱的碳源(如疏松性EPS)得到 较好释放。III阶段:进一步加强水解强度,促使与微生物细胞结合较强的 碳源(如紧密性EPS)得到较好释放。IV阶段:接着加强水解强度,促使存 在于胞内的碳源得到较好的释放。而且,各阶段末先对其所释放的碳源进 行回收,再进行下一阶段的水解释碳。

  与传统的单一强度的预处理方法相比,本发明有如下优点:(1)根据 污泥碳源的存在形式,选择针对性的预处理条件,既避免了能量的浪费, 又促使污泥中的碳源较为充分的释放,提高了预处理效率。(2)通过分阶 段的释放和回收碳源,避免了单一强度预处理所释放的蛋白质等物质对污 泥脱水性能的恶化,增强了预处理污泥的脱水性能,提高了释放碳源的回 收率。(3)通过对所释放的碳源进行阶梯式的回收,避免了已经释放碳源 的过度水解,减少了难降解副产物的形成,提高了释放碳源的整体品质。

  更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以下各项:

  1.污泥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污泥中碳源结合强度,通过逐 步提高水解强度对污泥进行分阶段的处理,并且在各阶段结束后,先对释 放的碳源进行回收,再进行下一阶段处理。

  2.第1项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阶段:

  I阶段:选择较温和的条件处理污泥,促使污泥中的游离碳源得到释 放;II阶段:选择比I阶段更强的条件处理污泥,促使与污泥中的微生物 细胞结合较弱的碳源得到释放;III阶段:选择比II阶段更强的条件处理 污泥,促使与污泥中的微生物细胞结合较强的碳源得到释放;IV阶段:选 择比III阶段更强的条件处理污泥,促使污泥中的微生物细胞内的碳源得 到释放,

  其中在各阶段结束后对处理的污泥进行泥水分离以回收所释放的碳 源,然后将所得的残渣用于下一阶段。

  3.第2项的方法,其中所述I阶段是温和的热处理,所述II阶段是比 所述I阶段温度更高的热处理,所述III阶段是在保持所述II阶段的温度 的同时将污泥的pH调至碱性以进行热碱处理,并且所述IV阶段是在与所 述III阶段相比更高的温度和pH进行的热碱处理。

  4.第3项的方法,其中所述四个阶段的处理条件为:I阶段:50℃-70℃, 不调节污泥pH;II阶段:70℃-90℃,不调节污泥pH;III阶段:70℃-90℃, 将污泥pH调至10-12;IV阶段:80℃-100℃,将污泥pH调至11-13。

  5.第3项的方法,其中所述四个阶段的处理条件为:I阶段:60℃, 不调节污泥pH;II阶段:80℃,不调节污泥pH;III阶段:80℃,将污泥 pH调至11;IV阶段:90℃,将污泥pH调至12。

  6.第2项的方法,其中在处理前,污泥的浓度被用水调至20-70gTS/L。

  7.第2项的方法,其中在各阶段结束后,将该阶段处理后的污泥在 7000r下离心10分钟以进行泥水分离,将所得的残渣用水调回原浓度后进 行下一阶段。

  8.第4或5项的方法,其中所述I阶段和II阶段的处理时间为2-5小 时,并且所述III阶段和IV阶段的处理时间为5-8小时。

  9.第1或2项的方法,其中要通过所述方法处理的污泥是取自城市 污水厂的二沉池或沉淀池的污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