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沉淀和溢流的废水三联箱

发布时间:2018-4-4 16:19:52

  申请日2015.11.09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IPC分类号C02F9/04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止沉淀和溢流的废水三联箱,包括:一底板及侧壁,所侧壁具有四个弧形角壁;依次布置的一第一隔板,一第二隔板,一第三隔板及一第四隔板;第一隔板及第三隔板的上沿与侧壁的上沿齐平,下沿与底板之间有一间距,两侧为弧形并与外部箱体的内壁无缝固接;第二隔板及第四隔板的下沿及两侧分别与底板及侧壁无缝固接,且第二隔板的高度大于第四隔板。通过调整结构,能够有效降低浆液沉淀概率,同时在根本上解决可能出现的溢流至地面的问题,提升了废水三联箱安全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防止沉淀和溢流的废水三联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底板及侧壁,所述侧壁具有四个弧形壁角;

  依次布置的一第一隔板,一第二隔板,一第三隔板及一第四隔板;

  所述第一隔板及第三隔板的上沿与侧壁的上沿齐平,下沿与底板之间有一间距,两侧为弧形并与外部箱体的内壁无缝固接;第二隔板及第四隔板的下沿及两侧分别与底板及侧壁无缝固接,且第二隔板的高度大于第四隔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沉淀和溢流的废水三联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与部分侧壁界定形成一中和箱;所述第二隔板、第三隔板及部分侧壁界定形成一沉降箱,所述第四隔板与部分侧壁界定形成一絮凝箱。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沉淀和溢流的废水三联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中和箱上方的一注水口及与絮凝箱连通的一出水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止沉淀和溢流的废水三联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在高出第二隔板上沿位置设有一泄流孔;所述第三隔板在高出第四隔板上沿位置设有一泄流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止沉淀和溢流的废水三联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流孔的面积大于注水口的截面面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沉淀和溢流的废水三联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板与第四隔板的高度差不小于0.5米。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沉淀和溢流的废水三联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半径不小于0.5米。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沉淀和溢流的废水三联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和箱、沉降箱及絮凝箱中均设有一搅拌装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沉淀和溢流的废水三联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缝固接为焊接或一体成型。

  说明书

  一种防止沉淀和溢流的废水三联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湿法烟气脱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脱硫废水处理,具体涉及一种防止沉淀和溢流的废水三联箱。

  背景技术

  废水三联箱是湿法脱硫废水处理系统中非常重要的装置,用于对石膏脱水系统旋流产生的废水进行过滤,再经过加药后,充分反应流至澄清池,最后至压滤机处理成污泥后转运至厂外掩埋。在整个废水处理过程中,待处理的废水在流经不同箱体(中和箱、沉降箱、絮凝箱)的时候,分别添加石灰乳浆液、有机硫药液、絮凝剂药液,使废水中的氟化物和金属、重金属经反应后,形成沉淀,达到去除的目的。

  在上述处理过程中,任何一个箱体沉淀造成堵塞都将影响到整个脱硫废水处理系统的排出的水质是否合格,随着《新环保法》的实施,脱硫废水的处理质量势必会逐渐上升到更高的标准,所以当废水三联箱出现堵塞,会直接导致加药剂量急剧增大----浆液粘稠度变大-----进一步增加浆液沉淀的恶性循环之中,在未及时发现的情况下,甚至出现搅拌器转动力矩增大损害设备的风险,进而造成浆液溢流,造成大面积地面污染,给检修人员的清堵和卫生人员的清扫都带来巨大工作量,严重时甚至导致石膏脱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为整个脱硫系统的可靠运行埋下了重要隐患,故此废水三联箱能否避免浆液沉淀和溢流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湿法脱离废水处理方法普遍采用废水三联箱分别过滤,经加药处理后进行污泥的挤压处理,其中废水三联箱中的三个箱体(中和箱、沉降箱、絮凝箱)均采用长方体结构,顶置式搅拌器搅拌,导致搅拌区域存在很大盲区,除了箱底排放门外,均无任何防止沉淀措施,直接导致了在加过凝固等药物之后的粘稠浆液在沉淀之后,在无报警提示或及时巡检发现的情况下,浆液直接漫到箱体之外造成浆液溢流,需要检修人员进入箱体内部清理堵塞的排放口并用大量清水冲洗沉淀浆液,同时保洁人员也需要大量工作进行地面卫生的清理,另外,工作人员进入4m至5m深的箱体内清堵,作业风险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沉淀和溢流的废水三联箱,通过调整结构,能够有效降低浆液沉淀概率,同时在根本上解决可能出现的溢流至地面的问题,提升了废水三联箱安全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止沉淀和溢流的废水三联箱,包括:

  一底板及侧壁,所述侧壁具有四个弧形壁角;

  依次布置的一第一隔板,一第二隔板,一第三隔板及及一第四隔板;

  第一隔板及第三隔板的上沿与侧壁的上沿齐平,下沿与底板之间有一间距,两侧为弧形并与外部箱体的内壁无缝固接;第二隔板及第四隔板的下沿及两侧分别与底板及侧壁无缝固接,且第二隔板的高度大于第四隔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板与部分侧壁界定形成一中和箱;所述第二隔板、第三隔板及部分侧壁界定形成一沉降箱,所述第四隔板与部分侧壁界定形成一絮凝箱。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于中和箱上方的一注水口及与絮凝箱连通的一出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板在高出第二隔板上沿位置设有一泄流孔;所述第三隔板在高出第四隔板上沿位置设有一泄流孔。

  进一步地,所述泄流孔的面积大于注水口的截面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隔板与第四隔板的高度差不小于0.5米。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半径不小于0.5米。

  进一步地,所述中和箱、沉降箱及絮凝箱中均设有一搅拌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无缝固接为焊接或一体成型。

  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将废水三联箱的四个壁角由传统的直角形改为弧形,改变箱体的容积结构,减少浆液流动阻力,并防止浆液在搅拌盲区沉淀。

  利用隔板的高度差及各泄流孔,在浆液沉淀时浆液可从泄流孔溢流至下一个箱体内,防止浆液溢流至地面。

  并且,本实用新型尤其适用于通过现有的废水三联箱改造得到,其改造用料少、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能够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降低箱体内搅拌盲区,并大幅降低因沉淀和溢流等原因增加的运行维护人员的额外工作量和降低人员作业风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