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混与廊道组合式污水生化处理

发布时间:2018-4-3 21:20:27

  申请日2017.11.01

  公开(公告)日2018.01.16

  IPC分类号C02F3/3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混与廊道组合式污水生化处理方法,属于污水生化处理领域,其包括相互衔接一体的厌缺氧处理区、好氧硝化处理区和后置处理区;厌缺氧处理区设置全混式的预缺氧区、厌氧区和前置缺氧区,预缺氧区与厌氧区通过隔墙侧端竖向长条开孔相连通;前置缺氧区与厌氧区也是通过隔墙侧端竖向长条开孔相连通;MBBR泥膜好氧区为三组平行的廊道,内设有MBBR生物膜污水处理工艺应用的悬浮载体和提供微生物生长的穿孔曝气管;后置处理区设置有廊道式后置缺氧区、后置充氧区和出水渠,后置缺氧区通过一隔墙侧端竖向长条开孔与活性污泥好氧区相连通。本发明能够对污水进行深度脱氮,满足出水水质较高的标准。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全混与廊道组合式生化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衔接一体的厌缺氧处理区、好氧硝化处理区和后置处理区,其中,厌缺氧处理区设置全混式的预缺氧区、厌氧区和前置缺氧区,预缺氧区上设有第一点进水口和回流污泥入口,预缺氧区与厌氧区通过隔墙侧端竖向长条开孔相连通,厌氧区上设有第二点和第三点进水口;前置缺氧区位于池内水流方向上的厌氧区后面,前置缺氧区与厌氧区也是通过隔墙侧端竖向长条开孔相连通,前置缺氧区前部设有第四点进水和来自硝化液内回流渠的内回流硝化液入口,预缺氧区、厌氧区和前置缺氧区内都设置有搅拌推流器;好氧硝化处理区设置有廊道式的MBBR泥膜好氧区和活性污泥好氧区,MBBR泥膜好氧区通过一隔墙与前置缺氧区的后部三分格相邻,MBBR泥膜好氧区为三组平行的廊道,内设有MBBR生物膜污水处理工艺应用的悬浮载体和提供微生物生长的穿孔曝气管,活性污泥好氧区通过拦截筛网与MBBR泥膜好氧区相通,活性污泥好氧区设置有微孔曝气器;后置处理区设置有廊道式后置缺氧区、后置充氧区和出水渠,后置缺氧区通过一隔墙侧端竖向长条开孔与活性污泥好氧区相连通,后置充氧区通过活性污泥好氧区出水端墙壁上一竖向长条开孔与之相连通,后置充氧区内设置有微孔曝气器,后置充氧区出水隔墙顶部的溢流孔洞与出水渠相通;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进入所述的全混与廊道组合式污水生化处理方法的污水通过进水渠道内设置的四个进水闸门,可可定量将进水分配到预缺氧区 、预缺氧区、厌氧区和前置缺氧区相关分格,可充分利用进水中的碳源深度生物脱氮除磷;

  2)来自后续二沉池处理单元的外回流污泥进入预缺氧区,利用第一点进水口进入污水中的有机物和自己通过内源呼吸降解的碳源,将回流活性污泥带入的NO3--N进行反硝化去除,以解除NO3--N对后接厌氧区中释磷反应的干扰;

  3)预缺氧区的出水然后进入厌氧区,厌氧区内的泥水利用第二点和第三点进水口进入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厌氧释磷生化反应;

  4)厌氧区的出水进入前置缺氧区,前置缺氧区利用第四点进水口进入污水中的有机物和前面没有完全消耗的有机物,进行前置反硝化去除NO3—N;

  5)前置缺氧区的出水进入第MBBR泥膜好氧区,MBBR泥膜好氧区主要利用MBBR悬浮载体上生长和悬浮活性污泥(泥膜混合)生长的自养硝化菌或将进水中的氨氮进一步降解成为NO3—N;

  6)MBBR泥膜好氧区的出水进入后置活性污泥好氧区,后置活性污泥好氧区主要是在DO较低的情况下(DO<2mgmg/l)利用悬浮活性污泥生长的自养硝化菌进一步将前面剩余的氨氮降解成为NO3—N;

  7)活污泥好氧区的出水进入廊道式的后置缺氧区,并外部投加碳源,在缺氧的条件下利用投加的外加碳源,异养菌将部分NO3--N进一步反硝化成N2;从活性污泥好氧区溢流到硝化液内回流泵池内的硝化液,通过硝化液内回流泵提升到硝化液内回流渠;后置缺氧区出水进入后置充氧区,后置充氧区将会把后置反硝化投加的可能超过后置反硝化需求的剩余碳源进一步氧化去除,使得最终出水的TN通过整个前面的生化过程满足更高的出水标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全混与廊道组合式污水处理生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BBR泥膜好氧区进水端墙壁的上部设置有不锈钢MBBR泥膜好氧区配水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全混与廊道组合式污水处理生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缺氧区最后一格池的出水溢流到MBBR泥膜好氧区配水槽且MBBR泥膜好氧区配水槽再为MBBR泥膜好氧区的三廊道均匀配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全混与廊道组合式污水处理生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BBR泥膜好氧区设置有两道平板式不锈钢拦截筛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全混与廊道组合式污水处理生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置缺氧区设置有搅拌推流器用于后置缺氧区泥水的推流和混合。

  说明书

  一种全混与廊道组合式污水生化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涉及一种全混与廊道组合式污水生化处理方法,用于污水处理设施的新建或现有污水处理设施的升级扩容。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水体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致使我国水环境污染和水质富营养化问题更加突出,水质富营养化会导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所以,我国对重点流域环境治理的要求,对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深度处理及升级改造工作。污水厂甚至在进水水量超过原设计规模的情况下要求到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的A标准,甚至要求更高标准。

  现在的许多已经建成污水处理厂在满足国家更严格的出水标准方面面临着技术性和运行成本的双重挑战,更加需要需求投资和运行成本更加合理和经济的技术。

  MBBR是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由于投加的生物载体密度接近于水,所以在曝气的时候,与水呈完全混合状态,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为气、液、固三相。载体在水中的碰撞和剪切作用,使空气气泡更加细小,增加了氧气的利用率。 MBBR工艺兼具传统流化床和生物接触氧化法两者的优点,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污水处理方法,依靠曝气池内的曝气和水流的提升作用使载体处于流化状态,进而形成悬浮生长的活性污泥和附着生长的生物膜,这就使得移动床生物膜使用了整个反应器空间,充分发挥附着相和悬浮相生物两者的优越性,使之扬长避短,相互补充。

  使得现有污水处理设施的出水在处理水量增加的情况下实充分安全地保证达到国家更严格的标准是许多污水处理工程师面临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混与廊道组合式污水生化处理方法,克服现有污水生化处理池深度除磷脱氮方面的缺陷,实现污水处理设施的深度脱氮除磷的功能,用于污水处理设施的新建或现有污水处理设施的升级扩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方案包括 :

  一种全混与廊道组合式污水生化处理方法,包括相互衔接一体的厌缺氧处理区、好氧硝化处理区和后置处理区,其中,厌缺氧处理区设置全混式的预缺氧区、厌氧区和前置缺氧区,预缺氧区上设有第一点进水口和回流污泥入口,预缺氧区与厌氧区通过隔墙侧端竖向长条开孔相连通,厌氧区上设有第二点和第三点进水口;前置缺氧区位于池内水流方向上的厌氧区后面,前置缺氧区与厌氧区也是通过隔墙侧端竖向长条开孔相连通,前置缺氧区前部设有第四点进水和来自硝化液内回流渠的内回流硝化液入口,预缺氧区、厌氧区和前置缺氧区内都设置有搅拌推流器;

  好氧硝化处理区设置有廊道式的MBBR泥膜好氧区和活性污泥好氧区,MBBR泥膜好氧区通过一隔墙与前置缺氧区的后部三分格相邻,MBBR泥膜好氧区为三组平行的廊道,内设有MBBR生物膜污水处理工艺应用的悬浮载体和提供微生物生长的穿孔曝气管,活性污泥好氧区通过拦截筛网与MBBR泥膜好氧区相通,活性污泥好氧区设置有微孔曝气器;

  后置处理区设置有廊道式后置缺氧区、后置充氧区和出水渠,后置缺氧区通过一隔墙侧端竖向长条开孔与活性污泥好氧区相连通,后置充氧区通过活性污泥好氧区出水端墙壁上一竖向长条开孔与之相连通,后置充氧区内设置有微孔曝气器,后置充氧区出水隔墙顶部的溢流孔洞与出水渠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MBBR泥膜好氧区进水端墙壁的上部设置有不锈钢MBBR泥膜好氧区配水槽,前置缺氧区最后一格池的出水溢流到MBBR泥膜好氧区配水槽,MBBR泥膜好氧区配水槽再为MBBR泥膜好氧区的三廊道均匀配水。

  进一步的,所述MBBR泥膜好氧区设置有两道平板式不锈钢拦截筛网,通过支撑角钢和化学膨胀螺栓固定在对应池壁和池底上。

  进一步的,所述后置缺氧区设置有搅拌推流器,用于后置缺氧区泥水的推流和混合。

  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有益效果:

  1) 本发明的进水首先通过进水渠道内设置的四个进水闸门可定量将进水分配到预缺氧区 、预缺氧区、厌氧区和前置缺氧区相关分格,可充分利用进水中的碳源深度生物脱氮除磷。

  2)本发明的MBBR泥膜好氧区MBBR悬浮载体可大量增加其池内的生物量,同时悬浮载体上存在部分同时硝化和反硝化生物反应,可稳定地将进水中的氨氮硝化完全。

  3)活性污泥好氧区主要是在DO较低的情况下(DO<2mgmg/l)利用悬浮活性污泥生长的自养硝化菌或进一步氨氮进一步降解成为硝态氮,达到彻底去除氨氮的目的。

  4)来自活性污泥好氧区进入后置缺氧区的泥水DO较低,以及由于池内结构的设计导致流到活性污泥好氧区的泥水量只相当于一个Q的进水量,结果是将节省后置缺氧区反硝化所需的总投加碳源的量,减少后置反硝化碳源的投加成本;另外,从活性污泥好氧区溢流到硝化液内回流泵池内的硝化液的DO也较低,也节省了前置缺氧区反硝化所需进水中的优质碳源。

  5) 后置充氧区内微孔曝气器可将后置反硝化内可能投加的超过后置反硝化需求的剩余碳源进一步氧化去除,避免出水BOD超标。

  6) 本发明能够可充分安全地保证进水水质、数量和季节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对污水进行深度脱氮,满足出水水质较高的标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