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高氨氮废水处理副产单细胞蛋白方法

发布时间:2018-4-3 16:56:08

  申请日2017.11.03

  公开(公告)日2018.02.02

  IPC分类号C12N1/20; C02F3/34; C12R1/01; C02F101/16; C02F103/20; C02F103/34; C02F103/32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生物与环保技术领域,目的是提供一株善变副球菌及其用于高氨氮废水处理副产单细胞蛋白的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株氢氧化细菌‑‑善变副球菌(Paracoccus versutus)D6,于2017年05月12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编:100101),保藏编号为:CGMCC No.14119。本发明针对现有高氨氮废水处理技术存在的资源浪费、二次污染等问题,提供的善变副球菌D6,能去除高氨氮废水中COD和氨氮、并固定CO2产单细胞蛋白(SCP)、同时去除废水恶臭。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株善变副球菌(Paracoccus versutus)D6,于2017年05月12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4119。

  2.权利要求1所述善变副球菌D6CGMCC No.14119,其特征在于:生理特征为:细胞为短杆状、长0.5~1.1μm、革兰氏阴性、无鞭毛;菌落呈圆形,表面凸起,边缘光滑整齐,颜色为不透明的乳白色;生长pH为5.0~9.0;生长温度为25~35℃;该菌为兼性营养型,异养时分别以高氨氮废水中的有机碳和氨氮为碳源、氮源进行生长,自养时分别以二氧化碳和高氨氮废水中的氨氮为碳源、氮源进行生长,该菌在异养、自养条件下均能利用废水中的氨氮生产单细胞蛋白。

  3.权利要求1所述善变副球菌D6CGMCC No.14119,的16S rRNA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4.权利要求1所述善变副球菌D6CGMCC No.14119处理高氨氮废水的方法,具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种子液制备,将菌株接种于种子培养基;

  (2)高氨氮废水预处理,高氨氮废水经纱滤去除大颗粒杂质;

  (3)接种,种子液的接种量为高氨氮废水体积的2~8%;

  (4)善变副球菌D6异养生长产SCP:在好氧条件下,本发明菌株善变副球菌D6CGMCCNo.14119利用高氨氮废水中的有机质及氨氮产SCP,控制培养温度为30℃、搅拌速度为200r/min以上、培养时间为3~8天;

  (5)善变副球菌D6自养生长:当高氨氮废水中的可溶性有机质浓度下降至1000mg/L时,通H2、O2和CO2的混合气,气体摩尔比例为7:2:1,保持培养温度与搅拌速度分别为30℃和200r/min以上,培养时间为3~5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处理高氨氮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善变副球菌D6经异养和自养生长后的菌液固液分离、菌体烘干处理即得到产物单细胞蛋白。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处理高氨氮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氨氮废水为养殖废水、沼液、制药废水、食品加工废水的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处理高氨氮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CO2来源为工业废气或沼气。

  8.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处理高氨氮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培养基,配方为:蛋白胨10g,牛肉膏5g,NaCl 5g,加蒸馏水至1000mL制成液体培养基或加琼脂20g制成固体培养。

  9.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处理高氨氮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菌株在种子培养基上30℃条件下培养15h。

  10.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处理高氨氮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过滤后的高氨氮废水pH值调至6~8。

  说明书

  一株善变副球菌及用于高氨氮废水处理副产单细胞蛋白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与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新筛选的善变副球菌,以及该菌利用高氨氮废水生产单细胞蛋白,也涉及废水除臭的方法。

  背景技术

  化肥、焦化、石化、制药、食品、垃圾填埋场等行业会产生大量高氨氮废水,大量氨氮废水排入水体不仅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体黑臭,给水处理的难度和成本加大,甚至对人群及生物产生毒害作用,目前氨氮废水的处理工艺主要有生物法、物化法等各种处理工艺,然而这些工艺均是将氨氮转移出水体到大气中或转化为氮气排放到大气中,没有很好的实现资源化利用。

  另外近年来,我国畜禽养殖量不断扩大,由于养殖规模大且分散养殖户多,每年产生的畜禽粪污数量惊人。沼气工程作为集约化畜禽养殖粪便资源化利用,减轻环境污染,发展生态养殖业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发展迅速。然而,伴随沼气工程大规模发展的是沼液沼渣等的大幅增多,沼渣因其固态状,制成有机肥,运输相对方便。但沼液不仅达标排放难度大,处理成本高,而且易造成环境二次污染。同时,CO2不仅会在厌氧消化过程中大量产生,而且在甲烷燃烧利用后也会生成等量的CO2,加剧了全球变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高氨氮废水处理技术存在的资源浪费、二次污染等问题,提供一株能去除高氨氮废水中COD和氨氮、并固定CO2产单细胞蛋白(SCP)、同时去除废水恶臭的氢氧化细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株氢氧化细菌--善变副球菌(Paracoccusversutus)D6,于2017年05月12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编:100101),保藏编号为:CGMCC No.14119。

  本发明提供的善变副球菌(Paracoccusversutus)D6CGMCC No.14119从成都市龙泉驿某大豆根际土壤中筛选得到。其生理特征为:细胞为短杆状、长0.5~1.1μm、革兰氏阴性、无鞭毛;菌落呈圆形,表面凸起,边缘光滑整齐,颜色为不透明的乳白色;生长pH为5.0~9.0;生长温度为25~35℃;该菌为兼性营养型,异养时分别以高氨氮废水中的有机碳和氨氮为碳源、氮源进行生长,自养时分别以二氧化碳和高氨氮废水中的氨氮为碳源、氮源进行生长,该菌在异养、自养条件下均能利用废水中的氨氮生产单细胞蛋白。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菌株的16S rRNA鉴定结果。经过BLAST比对,菌株D6与善变副球菌(Paracoccus versutus)的同源性为99%,因此鉴定该菌株为善变副球菌。本发明提供的善变副球菌(Paracoccus versutus)D6的16S rRNA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善变副球菌(Paracoccusversutus)D6CGMCC No.14119利用高氨氮废水并固定CO2产SCP的方法,具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种子液制备,将菌株接种于种子培养基,30℃条件下培养15h。

  (2)高氨氮废水预处理,高氨氮废水经纱滤去除大颗粒杂质,将pH值调至6~8。

  (3)接种,种子液的接种量为高氨氮废水体积的8%。

  (4)善变副球菌(Paracoccusversutus)D6异养生长产SCP:在好氧条件下,本发明菌株善变副球菌(Paracoccusversutus)D6CGMCC No.14119利用高氨氮废水中的有机质及氨氮产SCP,控制培养温度为30℃、搅拌速度为200r/min以上、培养时间为3~8天。

  (5)善变副球菌(Paracoccusversutus)D6自养生长:当高氨氮废水中的可溶性有机质浓度下降至1000mg/L(以可溶性化学需氧量SCOD计)时,通H2、O2和CO2的混合气(气体比例为7:2:1),保持培养温度与搅拌速度分别为30℃和200r/min以上,培养时间为3~5天。

  (6)单细胞蛋白的回收,将善变副球菌(Paracoccusversutus)D6异养和自养生长后的菌液固液分离、菌体烘干处理即得到产物单细胞蛋白(SCP)。

  所述的高氨氮废水包括但不局限于养殖废水、沼液、制药废水、食品加工废水等。

  所述的CO2来源包括但不局限于工业废气、沼气等。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涉及的善变副球菌具有独特的代谢功能,其化能异养时可利用高氨氮废水中的有机碳、氮等元素进行生长,从而实现高氨氮废水COD和氨氮的削减;化能自养时可利用二氧化碳为碳源进行生长,实现CO2的固定和利用。

  (2)本发明能利用CO2为碳源,同时消耗畜禽粪污沼液中的有机质、大量氨氮以及微量元素,则缓解了“温室效应”,并且为沼液提供了一种开拓创新的、有价值的处理方式。

  (3)本发明涉及的善变副球菌对高氨氮废水有一定的处理效果,接种培养后COD去除率为65%以上,氨氮去除率为68%以上。

  (4)本发明涉及的善变副球菌对高氨氮废水具有除臭作用,由于高氨氮废水通常具有刺激性臭味,通过善变副球菌(Paracoccusversutus)D6的异养和自养生长产单细胞蛋白过程对氨氮的利用,降低废水中氨氮浓度,减少氨的挥发,从而有效去除废水的恶臭。

  (5)本发明涉及的善变副球菌可利用高氨氮废水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单细胞蛋白,其蛋白含量占菌体干重的60%~7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