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动式除杂废水回收技术

发布时间:2018-4-3 15:01:45

  申请日2015.11.12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IPC分类号B01D36/04

  摘要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动式除杂废水回收装置,其包括带过滤的废水池,在废水池顶部设置有工作台,其特征在于:在废水池的进水处横向设置有除杂槽,除杂槽靠近废水池的过滤网,在除杂槽内设置有与之相配合的清理槽,清理槽的槽深为30mm~60mm,在清理槽上竖直连接有可自由旋转的丝杆,在丝杆上安装有与之相匹配的丝母,丝母固定在工作台上,丝杆顶部安装有用于旋转丝杆的手轮。通过本发明所述的手动式除杂废水回收装置,其结构简单,对沉淀内的沉淀清理非常方便,减少了人工量,沉淀清理速度快,同时还可以适当缩小池体体积,从而进一步减小了池体的占地面积,节省国土资源。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手动式除杂废水回收装置,包括带过滤的废水池(8),在废水池(8)顶部设置有工作台(4),其特征在于:在废水池(8)的进水处横向设置有除杂槽(7),除杂槽(7)靠近废水池(8)的过滤网,在除杂槽(7)内设置有与之相配合的清理槽(6),清理槽(6)的槽深为30mm~60mm,在清理槽(6)上竖直连接有可自由旋转的丝杆(1),在丝杆(1)上安装有与之相匹配的丝母(2),丝母(2)固定在工作台(4)上,丝杆(1)顶部安装有用于旋转丝杆(1)的手轮(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式除杂废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槽(6)顶部固定有连接板(9),对应丝杆(1)底端在连接板(9)上开设有用于丝杆(1)自由转动的通孔(10),丝杆(1)底端穿过通孔(10),在连接板(9)下部的丝杆(1)端上设置有防脱挡块(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动式除杂废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挡块(5)为圆柱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动式除杂废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槽(6)底部开设有直径为1mm~3mm漏水孔,相邻漏水孔之间的间距为30mm~60mm。

  说明书

  手动式除杂废水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动式除杂废水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废水处理是越来越受到关注,随着废水的增加,人们对废水处理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前当一个废水池用到一定时间,由于沉淀堆积,如果采用清理将花大量的人力及物力,故采用报废的方式,然后再从旁边设置一个新的废水池,以便使用。目前为了节省国土资源,报废的废水也开始处理,有的再度利用,有的进行拆除,在进行处理时,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手动式除杂废水回收装置,其结构简单,对沉淀内的沉淀清理非常方便,减少了人工量,沉淀清理速度快。

  本发明所述的手动式除杂废水回收装置,包括带过滤的废水池,在废水池顶部设置有工作台,其特征在于:在废水池的进水处横向设置有除杂槽,除杂槽靠近废水池的过滤网,在除杂槽内设置有与之相配合的清理槽,清理槽的槽深为30mm~60mm,在清理槽上竖直连接有可自由旋转的丝杆,在丝杆上安装有与之相匹配的丝母,丝母固定在工作台上,丝杆顶部安装有用于旋转丝杆的手轮。

  本发明进一步优选所述清理槽顶部固定有连接板,对应丝杆底端在连接板上开设有用于丝杆自由转动的通孔,丝杆底端穿过通孔,在连接板下部的丝杆端上设置有防脱挡块。

  为了方便制作,降低生产成本,优选所述防脱挡块为圆柱体结构。

  为了合理降低劳动强度,优选所述清理槽底部开设有直径为1mm~3mm漏水孔,相邻漏水孔之间的间距为30mm~6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本发明所述的手动式除杂废水回收装置,其结构简单,对沉淀内的沉淀清理非常方便,减少了人工量,沉淀清理速度快,同时还可以适当缩小池体体积,从而进一步减小了池体的占地面积,节省国土资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