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7.11.14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IPC分类号C02F1/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成水路板及水处理设备。该集成水路板包括水路板本体和设置在水路板本体上的水路引出结构,水路板本体内设置有本体水路流道,水路引出结构包括引出结构本体和设置在引出结构本体上的至少一个第一接头结构,第一接头结构至少用于连接管路、检测元件和/或水路控制装置,引出结构本体内设置有引出水路流道,第一接头结构通过引出水路流道与本体水路流道连通。通过引出结构本体作为转接结构,可以灵活的设定各个水路部件的安装方位和安装位置,从而对集成水路板以及设置该集成水路板的水处理设备的整体结构进行优化,以提高水处理设备的结构紧凑性以及水处理设备的装配便捷性。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集成水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水路板本体和设置在所述水路板本体上的水路引出结构,所述水路板本体内设置有本体水路流道,所述水路引出结构包括引出结构本体和设置在引出结构本体上的至少一个第一接头结构,所述第一接头结构至少用于连接管路、检测元件和/或水路控制装置,所述引出结构本体内设置有引出水路流道,所述第一接头结构通过所述引出水路流道与所述本体水路流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水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板本体包括侧壁和边壁,所述水路引出结构设置在所述水路板本体的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水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结构内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的轴线不与所述水路板本体的侧壁垂直;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孔的轴线与所述水路板本体的侧壁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水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板本体的边壁上设置有第二接头结构,所述第二接头结构至少用于连接管路、检测元件和/或水路控制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水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头结构内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的轴线不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轴线垂直;
优选地,第二连接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轴线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水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出结构本体呈板状结构,所述板状结构包括侧壁和边壁,所述第一接头结构设置在所述板状结构的侧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水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出结构由实心的板状结构内部穿孔形成,所述板状结构内部的孔构成所述引出水路流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水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出结构本体上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接头结构,所述引出结构本体内设置有多条所述引出水路流道,所述水路板本体内设置有多条相互隔开的本体水路流道,不同的所述引出水路流道分别与不同的所述本体水路流道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水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接头结构包括用于连接水质检测元件的第一接头、用于连接流量计的第二入口接头和第二出口接头、用于连接压力开关的第三接头、用于连接泵的第四入口接头和第四出口接头、用于连接控制阀的第五入口接头和第五出口接头、和/或用于连接温度检测元件的第六接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水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出结构本体上还设置有固定结构,用于对所述检测元件和/或所述水路控制装置进行固定。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之一所述的集成水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板本体包括对接在一起的水路板座和水路板盖,所述水路引出结构设置在所述水路板盖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之一所述的集成水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板本体内设置有多条相互隔开的本体水路流道,所述水路板本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将不同的本体水路流道连通的外引管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集成水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板本体包括侧壁和边壁,所述外引管路设置在所述水路板本体的侧壁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之一所述的集成水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板本体和所述水路引出结构为一体结构;或者,
所述水路引出结构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水路板本体上。
15.一种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处理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4之一所述的集成水路板。
说明书
集成水路板及水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净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集成水路板及具有该集成水路板的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为减少漏水隐患,净水器行业的水路系统有向集成式发展的趋势,各式各样的集成水路板应运而生。现有净水机中的检测元件、水路控制装置等部件都是通过PE管与集成水路板连接,这样造成净水机内部管路较多且走管复杂,整机装配繁琐,PE管的使用增加了安装的操作难度及安装工时,增大人工成本,另外,通过PE管连接易发生错装、漏装的情况,且安装零部件较多,增加了漏水隐患点。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有的一些集成水路板上设置有接头,使得检测元件、水路控制装置等部件能够直接插入接头来与集成水路板形成连接。但是现有的接头都是直接设置在集成水路板上,使得各部件只能沿特定的方位以及特定地点位置进行安装,造成各部件在水路板上的分布比较分散,安装十分不便,且增加了水路板的厚度,影响整机的结构紧凑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能够使得净水设备的各个部件的安装位置更加灵活的集成水路板以及具有该集成水路板的水处理设备。
为达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集成水路板,包括水路板本体和设置在所述水路板本体上的水路引出结构,所述水路板本体内设置有本体水路流道,所述水路引出结构包括引出结构本体和设置在引出结构本体上的至少一个第一接头结构,所述第一接头结构至少用于连接管路、检测元件和/或水路控制装置,所述引出结构本体内设置有引出水路流道,所述第一接头结构通过所述引出水路流道与所述本体水路流道连通。
优选地,所述水路板本体包括侧壁和边壁,所述水路引出结构设置在所述水路板本体的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头结构内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的轴线不与所述水路板本体的侧壁垂直;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孔的轴线与所述水路板本体的侧壁平行。
优选地,所述水路板本体的边壁上设置有第二接头结构,所述第二接头结构至少用于连接管路、检测元件和/或水路控制装置。
优选地,所述第二接头结构内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的轴线不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轴线垂直;
优选地,第二连接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轴线平行。
优选地,所述引出结构本体呈板状结构,所述板状结构包括侧壁和边壁,所述第一接头结构设置在所述板状结构的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引出结构由实心的板状结构内部穿孔形成,所述板状结构内部的孔构成所述引出水路流道。
优选地,所述引出结构本体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接头结构,所述引出结构本体内设置有多条所述引出水路流道,所述水路板本体内设置有多条相互隔开的本体水路流道,不同的所述引出水路流道分别与不同的所述本体水路流道连通。
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接头结构包括用于连接水质检测元件的第一接头、用于连接流量计的第二入口接头和第二出口接头、用于连接压力开关的第三接头、用于连接泵的第四入口接头和第四出口接头、用于连接控制阀的第五入口接头和第五出口接头、和/或用于连接温度检测元件的第六接头。
优选地,所述引出结构本体上还设置有固定结构,用于对所述检测元件和/或所述水路控制装置进行固定。
优选地,所述水路板本体包括对接在一起的水路板座和水路板盖,所述水路引出结构设置在所述水路板盖上。
优选地,所述水路板本体内设置有多条相互隔开的本体水路流道,所述水路板本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将不同的本体水路流道连通的外引管路。
优选地,所述水路板本体包括侧壁和边壁,所述外引管路设置在所述水路板本体的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水路板本体和所述水路引出结构为一体结构;或者,
所述水路引出结构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水路板本体上。
另一方面,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处理设备,所述水处理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集成水路板。
本发明提供的集成水路板上设置有水路引出结构,水路引出结构包括有引出结构本体和设置在引出结构本体上的用于连接管路、检测元件、水路控制装置等部件的接头结构,通过引出结构本体作为转接结构,可以灵活的设定各个水路部件的安装方位和安装位置,从而对集成水路板以及设置该集成水路板的水处理设备的整体结构进行优化,以提高水处理设备的结构紧凑性以及水处理设备的装配便捷性,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漏水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