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污染水处理专用设备

发布时间:2018-4-1 14:22:31

  申请日2017.10.15

  公开(公告)日2018.01.05

  IPC分类号C02F9/0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污染水处理专用设备,该设备包括:进水管、水质提升装置、接触反应装置、臭氧制备装置、加压泵、压力溶气罐、深度反应装置、出水管、溶气水管、排渣管,其特征在于:进水管和出水管、溶气水管置于水质提升装置底部,排渣管置于水质提升装置顶部,投加混凝药剂的污水经进水管进入水质提升装置,所述污水与投加臭氧的溶气水在水质提升装置中的接触反应装置内快速混合、反应,有机污染物质被臭氧氧化降解,其它胶体或悬浮态污染物与微气泡粘附上浮,经接触反应装置初步处理的污水进入水质提升装置中的深度反应装置,深度反应装置的出水由出水管收集后排出;浮渣经排渣管定期外排至脱水装置处理。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微污染水处理专用设备,该设备包括:进水管、水质提升装置、接触反应装置、臭氧制备装置、加压泵、压力溶气罐、深度反应装置、出水管、溶气水管、排渣管,其特征在于:进水管和出水管、溶气水管置于水质提升装置底部,排渣管置于水质提升装置顶部,投加混凝药剂的污水经进水管进入水质提升装置,所述污水与投加臭氧的溶气水在水质提升装置中的接触反应装置内快速混合、反应,有机污染物质被臭氧氧化降解,其它胶体或悬浮态污染物与微气泡粘附上浮,经接触反应装置初步处理的污水进入水质提升装置中的深度反应装置,深度反应装置的出水由出水管收集后排出;浮渣经排渣管定期外排至脱水装置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污染水处理专用设备,其特征在于:臭氧的投加方式为,外置的加压泵从出水管上取水回流加压后,与臭氧制备装置产生的臭氧气体混合,然后经压力溶气罐后进入水质提升装置中的接触反应装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污染水处理专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为穿孔出水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污染水处理专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度反应装置包括滤料。

  说明书

  一种微污染水处理专用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污染水处理专用设备,该装置采用臭氧氧化技术、气浮技术相结合进行污水深度处理,使得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Ⅳ类水质标准要求。

  背景技术

  城市污水经过二级处理后,出水中仍会含有相当数量的污染物,且多是经过生物处理后残留的难生物降解的物质。目前对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回用处理的常用工艺主要是混凝沉淀过滤工艺和膜过滤工艺,这些工艺对水中呈胶体和悬浮态的污染物去除效果明显,但是由于没有强氧化剂的存在,对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的去除十分有限;同时对色度、臭味的去除也很有限。

  同时,由于水库、河流等水源地污染的不断加重,大量自来水厂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不断增加,而原有自来水厂的常规处理工艺主要也是混凝沉淀过滤工艺,同样也对有机污染物处理能力有限。另外,传统混凝沉淀过滤工艺还存在着水力停留时间长、占地面积大、运行维护复杂等缺点,急需技术革新。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常规水质提升处理工艺存在的对水中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色度、臭味的去除十分有限的缺点,也为了避免建设周期长、占地大、运行维护复杂等弊端,本发明提出一种微污染水处理专用设备,该装置采用臭氧氧化技术、气浮技术相结合进行污水深度处理,并将所有设备集中一个钢制设备内,可现场快速安装,极大地缩短了建设周期,也减少了占地面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微污染水处理专用设备,该装置包括:进水管、水质提升装置、接触反应装置、臭氧制备装置、加压泵、压力溶气罐、深度反应装置、出水管、溶气水管、排渣管,进水管和出水管、溶气水管置于水质提升装置底部,排渣管置于水质提升装置顶部,经过投加混凝药剂的污水与投加臭氧的溶气水在接触反应装置内快速混合、反应,臭氧发挥其氧化作用的同时发生固液分离,污水得到净化处理,经接触反应装置处理的污水进入深度反应装置,深度反应装置的出水由水质提升装置底部的出水管收集后排出;浮渣经排渣管定期外排至脱水装置处理。

  进一步的,臭氧的投加方式为,外置的加压泵从出水管上取水回流加压后,与臭氧制备装置4产生的臭氧气体混合,然后经压力溶气罐6后进入水质提升装置2

  进一步的,所述出水管为穿孔出水管。

  进一步的,深度反应装置包括滤料。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该微污染水处理专用设备采用臭氧氧化技术、气浮技术相结合进行污水深度处理,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Ⅳ类水质标准要求。该设备将所有装置集中于一个钢制设备内,可现场快速安装,极大地缩短了建设周期,也减少了占地面积,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