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微生物法处理废水中氨氮技术

发布时间:2018-3-31 14:01:58

  申请日2015.12.02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IPC分类号C02F3/34; C02F3/02; C02F101/16

  摘要

  一种利用微生物法处理废水中氨氮的装置,在水槽两侧分别制有污水入口和清水溢水口,水槽底部装有曝气装置,水槽顶板和底板上交错制有挡板,且每块挡板与水槽顶板、底板之间存在间隙,相邻两块挡板之间是附着材料层。本实用新型除氨氮能达到95%以上,能够满足景观水、水产养殖的需要,保证出水处理一次到位,方法简单,有利于推广应用。本实用新型还可以用于水产养殖,提高养殖效率。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利用微生物法处理废水中氨氮的装置,包括水槽,其特征在于:水槽两侧分别制有污水入口和清水溢水口,水槽底部装有曝气装置,水槽顶板和底板上交错制有挡板,且挡板与水槽底板之间、与水槽顶板之间存在10cm间隙,相邻两个挡板之间为带有活菌的海沙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微生物法处理废水中氨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每个挡板之间距离0.3米。

  说明书

  利用微生物法处理废水中氨氮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微生物法处理废水中氨氮的装置。

  背景技术:

  为防治水污染,治理水环境,近十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法规和标准,对污水处理及其排放的要求越来越严。2002年颁布实施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对氨氮、磷的指标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其中一级A标准要求出水达到:总氮≤15mg/L,氨氮≤5mg/L,总磷≤0.5mg/L,这就意味着绝大多数已建城镇污水处理厂需要进行增加除磷脱氮功能的改造;几乎所有新建城镇污水处理厂均要有除磷脱氮功能。一些处于重点流域或区域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可能要求的排放标准更高。

  采用生物处理技术处理废水是一种行之有效且经济的方法。活性污泥法是目前世界各国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二级生物污水处理工艺,它利用各种微生物絮凝成具有高效生物活性的絮状体—活性污泥,在处理过程中活性污泥可吸附、氧化、分解污水中的污染物以达到净化水的目的。传统的处理流程是将污水首先导入第一沉淀池预沉淀处理,而后进入曝气池进行生化处理,然后进入第二沉淀池进行沉降,达到清浊处理,下沉的一部分活性污泥通过回流管道泵回到曝气池,第二沉淀池的上层清水经集水槽排出。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大中型废水处理工程,它的特点是处理水量大、出水质量好、负荷力高,但是其建设投资大、处理设施的容积小、占地面积大、耗能高、操作复杂、运行管理费用高。因此,这种方法很难在小规模废水(如景观水、水产养殖用水)的处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以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微生物法处理废水中氨氮的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废水处理效率高、净化效果好、设备投资少,适合小规模废水处理。

  如上构思,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微生物法处理废水中氨氮的装置,包括水槽,其特征在于:水槽两侧分别制有污水入口和清水溢水口,水槽底部装有曝气装置,水槽顶板和底板上交错制有挡板,且每块挡板与水槽顶板、底板之间存在间隙,相邻两块挡板之间是附着材料层。

  上述挡板与水槽底板之间、与水槽顶板之间存在10cm间隙。

  上述每个挡板之间距离0.3米。

  上述附着材料层为带有活菌的经过处理的海沙层或炉渣层。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将待处理的废水通过污水入口经缓冲槽进入废水处理槽曝气,处理槽内装有附着活菌的经过处理的海沙层或炉渣层,或在处理槽内悬挂带有活性菌的悬链,处理槽底部设置曝气装置,含有氨氮的废水在35-65升/分钟的速度下通过附着活性菌材料,与附着材料接触后,微生物将废水中的氨氮氧化分解,从而降低了废水中的氨氮含量。经过曝气处理后,上层清水从溢水口排出。

  本实用新型除氨氮能达到95%以上,能够满足景观水、水产养殖的需要,保证出水处理一次到位,方法简单,有利于推广应用。本发明还可以用于水产养殖,提高养殖效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