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污水处理排泥技术

发布时间:2018-3-30 15:50:11

  申请日2015.12.03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IPC分类号B01D21/02; B01D21/2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排泥装置,安装于所述沉淀池内,包括污泥斗、排泥口、布水系统和刮泥系统,所述污泥斗位于所述沉淀池底部中央,所述沉淀池的底部具有朝向所述污泥斗倾斜的斜坡,所述排泥口设置于所述污泥斗的侧壁;所述布水系统和所述刮泥系统利用转轴转动安装于所述沉淀池内,所述刮泥系统包括主刮板和辅助刮板。本实用新型减少了污泥板结现象,提高了排泥效果。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排泥装置,安装于沉淀池内,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泥斗、排泥口、布水系统和刮泥系统,所述污泥斗位于所述沉淀池底部中央,所述沉淀池的底部具有朝向所述污泥斗倾斜的斜坡,所述排泥口设置于所述污泥斗的侧壁;所述布水系统和所述刮泥系统利用转轴转动安装于所述沉淀池内,所述布水系统包括内部连通的导流筒、支撑筒和布水管,所述导流筒上方接泥水混合物进水口,所述支撑筒连接于所述导流筒的下部,且所述导流筒的直径大于所述支撑筒,所述转轴设置有支撑板对所述支撑筒底部进行支撑,所述支撑筒的侧壁上均匀开有四个孔,外接带法兰盘直筒,所述布水管的一端利用法兰与所述法兰盘对接,所述布水管的另一端设置封板,且所述布水管的管壁上开有朝下长条形孔;所述刮泥系统包括主刮板和辅助刮板,所述主刮板安装于所述布水管的下部,且所述主刮板的底部边沿具有与所述沉淀池底部相同的倾斜角度,所述辅助刮板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下方,且所述辅助刮板延伸至所述污泥斗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斗呈倒圆台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与所述支撑板之间设置有筋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刮板与所述沉淀池底部具有一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刮板与所述布水管的结合处设置有加强筋。

  说明书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排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排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排泥系统所排的泥,是指泥水混合物进入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后沉入底部的泥和污水一起组成的混合物,也可称污泥。该污泥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活性污泥和污水的混合物,一种是化学污泥和污水的混合物。污泥板结是指污泥物质凝结成块状。沉淀池底部污泥(特别是化学污泥)容易板结。污泥板结后,排泥系统会失效,污泥无法排出,最终导致沉淀池无法工作。污泥板结的因素主要有:污泥分布不均,污泥收集不全,排泥不及时,搅拌程度不够等。

  一般的沉淀池底部排泥系统只包括泥斗和排泥管。这种排泥系统极易发生污泥板结或排泥管堵塞问题。有的排泥系统还配有搅拌装置,刮泥装置,排泥泵等。但是也存在污泥分布不均,搅拌效果不佳,排泥不及时,污泥板结时有发生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排泥装置,从而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排泥装置,安装于所述沉淀池内,包括污泥斗、排泥口、布水系统和刮泥系统,所述污泥斗位于所述沉淀池底部中央,所述沉淀池的底部具有朝向所述污泥斗倾斜的斜坡,所述排泥口设置于所述污泥斗的侧壁;

  所述布水系统和所述刮泥系统利用转轴转动安装于所述沉淀池内,所述布水系统包括内部连通的导流筒、支撑筒和布水管,所述导流筒上方接泥水混合物进水口,所述支撑筒连接于所述导流筒的下部,且所述导流筒的直径大于所述支撑筒,所述转轴设置有支撑板对所述支撑筒底部进行支撑,所述支撑筒的侧壁上均匀开有四个孔,外接带法兰盘直筒,所述布水管的一端利用法兰与所述法兰盘对接,所述布水管的另一端设置封板,且所述布水管的管壁上开有朝下长条形孔;

  所述刮泥系统包括主刮板和辅助刮板,所述主刮板安装于所述布水管的下部,且所述主刮板的底部边沿具有与所述沉淀池底部相同的倾斜角度,所述辅助刮板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下方,且所述辅助刮板延伸至所述污泥斗内部。

  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污泥斗呈倒圆台型,具有一定容积,可以收集一定量污泥。倒圆台型设计没有死角,可以防止污泥沉积,避免了污泥腐烂发臭现象发生。

  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转轴与所述支撑板之间设置有筋板。

  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板为实板。

  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主刮板与所述沉淀池底部具有一间隙。这样保证主刮板不与池体发生摩擦,又能最大限度刮起池底上污泥,还能将刮起的污泥导向池体中央的污泥斗。

  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主刮板与所述布水管的结合处设置有加强筋。

  沉淀池体内泥水流向是:泥水混合物进入导流筒,再到支撑筒,再到分水管,再到污泥斗,再从排泥口进入排泥管。

  本实用新型的布水系统和刮泥系统持续运行,泥水混合物从进水口进入导流筒,再进入支撑筒,然后从支撑筒壁上的开孔进入布水管,再从布水管底部孔进入池体内。在这期间,泥水混合物实现泥水分离,污泥继续沉入池体,清水从导流筒顶部流出。污泥进入池底上方后,被持续运行的刮泥系统刮至污泥斗。在污泥斗内继续被搅拌,污泥得以持续保持流动状态。最后,在排泥时段内,污泥从排泥口进入排泥管。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均匀分布的布水系统能最大限度起到均匀分布污泥的作用。配备的刮板可以将池底污泥全部收集到倒圆台泥斗中,不留死角。因布水管、主刮板和辅助刮板可以不停的搅拌,该套排泥系统不存在污泥板结现象,提高了排泥效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