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5.12.03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IPC分类号C02F9/14; C02F11/02
摘要
一种强化微生物多级处理生活污水及回收利用的处理系统,好氧脱色系统的输入端与厌氧反应系统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好氧脱色系统的输出端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输出端与复合微生物培养系统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复合微生物培养系统的输出端与调节池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调节池的输出端与SBR生物综合处理池的输入端连接,所述SBR生物综合处理池的输出端设有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所述第三通道的输出端与生物膜净化池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通道的输出端与酵素菌池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通道的输出端与酵素菌池的输入端连接。本处理系统全程采用高效微生物有益菌群,无二次污染,安全性高。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强化微生物多级处理生活污水及回收利用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厌氧反应系统、好氧脱色系统、复合微生物培养系统、调节池、SBR生物综合处理池、酵素菌池和生物膜净化池;
所述好氧脱色系统的输入端与厌氧反应系统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好氧脱色系统的输出端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输出端与复合微生物培养系统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复合微生物培养系统的输出端与调节池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调节池的输出端与SBR生物综合处理池的输入端连接,所述SBR生物综合处理池的输出端设有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所述第三通道的输出端与生物膜净化池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通道的输出端与酵素菌池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二通道的输出端与酵素菌池的输入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反应体统所用菌种为海洋红酵母菌、白色链霉菌、短小芽孢杆菌和丝状真菌,所述海洋红酵母菌、白色链霉菌、短小芽孢杆菌和丝状真菌的接种总量为10~20%;
优选的,所述海洋红酵母菌:白色链霉菌:短小芽孢杆菌:丝状真菌的接种量=4:2:1:1.5;
优选的,所述海洋红酵母菌的接种密度为5×109~10×109cfu/mL,优选为8×109cfu/mL;
优选的,所述白色链霉菌的接种密度为1×106~5×106cfu/mL,优选为2×106cfu/mL;
优选的,所述短小芽孢杆菌的接种密度为0.5×106~5×106cfu/mL,优选为1×106cfu/mL;
优选的,所述丝状真菌的接种密度为0.5×104~5×104cfu/mL,优选为1×104cfu/m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脱色系统所用菌种为酵母菌、霉菌、沼泽红假单胞菌和灰色链霉菌,所述酵母菌、霉菌、沼泽红假单胞菌和灰色链霉菌的接种总量为18~25%;
优选的,所述酵母菌:霉菌:沼泽红假单胞菌:灰色链霉菌的接种量=5:1:1:0.5;
优选的,所述酵母菌的接种密度为5×109~10×109cfu/mL,优选为8×109cfu/mL;
优选的,所述霉菌的接种密度为1×104~5×104cfu/mL,优选为1×104cfu/mL;
优选的,所述沼泽红假单胞菌的接种密度为3×109~8×109cfu/mL,优选为5×109cfu/mL;
优选的,所述灰色链霉菌的接种密度为0.5×104~5×104cfu/mL,优选为1×104cfu/m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微生物培养系统的培养过程为:加入0.5~1.5%糖蜜、0.01~0.05%的蛋白胨,再加入1~2%浓度为5×109~10×109cfu/mL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液和1~5%浓度为5×109~10×109cfu/mL的沼泽红假单胞菌菌液,于28~31℃下培养0.5~2天;再加入0.01~0.1%的生长因子、0.2~1%浓度为1×104~5×104cfu/mL的双歧杆菌、0.3~1%浓度为0.8×104~1.5×104cfu/mL的放线菌、0.5~1.5%浓度为0.5×109~1.4×109cfu/mL的海洋红酵母菌液和0.5~1%浓度为0.8×106~1.3×106cfu/mL的乳酸菌菌液培养1.5~3天;
优选的,所述复合微生物培养系统的培养过程为:加入0.6%糖蜜、0.02%的蛋白胨,再加入1.5%浓度为9×109cfu/mL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液和2%浓度为6×109cfu/mL的沼泽红假单胞菌菌液,28-31℃条件下培养1天,再加入0.02%的生长因子、0.4%浓度为2×104cfu/mL的双歧杆菌、0.5%浓度为1×104cfu/mL的放线菌、1%浓度为1×109cfu/mL的海洋红酵母菌液和0.6%浓度为1×106cfu/mL的乳酸菌菌液培养2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的pH为6~9,C:N为5:1~1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SBR生物综合处理池所使用的微生物为枯草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红螺菌、巨大芽孢杆菌、海洋红酵母菌、蜡状芽孢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所述枯草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红螺菌、巨大芽孢杆菌、海洋红酵母菌、蜡状芽孢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的接种总量为12~20%;
优选的,所述枯草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红螺菌:巨大芽孢杆菌:海洋红酵母菌:蜡状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的接种量=2:0.5:1.5:1.5:1:0.4:0.6:0.5:0.5;
优选的,所述枯草芽孢杆菌的接种密度为5×109~10×109cfu/mL,优选为9×109cfu/mL;
优选的,所述侧孢芽孢杆菌的接种密度为1×106~5×106cfu/mL,优选为1×106cfu/mL;
优选的,所述硝化细菌的接种密度为3×109~8×109cfu/mL,优选为6×109cfu/mL;
优选的,所述反硝化细菌的接种密度为5×109~13×109cfu/mL,优选为9×109cfu/mL;
优选的,所述红螺菌的接种密度为5×109~10×109cfu/mL,优选为6×109cfu/mL;
优选的,所述巨大芽孢杆菌的接种密度为1×105~5×105cfu/mL,优选为1×105cfu/mL;
优选的,所述海洋红酵母菌的接种密度为1×107~5×107cfu/mL,优选为3×107cfu/mL;
优选的,所述蜡状芽孢杆菌的接种密度为1×105~5×105cfu/mL,优选为1×105cfu/mL;
优选的,所述凝结芽孢杆菌的接种密度为1×104~5×104cfu/mL,优选为1×104cfu/mL。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酵素菌池所使用的微生物为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放线菌、黑曲霉菌、哈茨木霉菌、光合细菌和短小芽孢杆菌,所述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放线菌、黑曲霉菌、哈茨木霉菌、光合细菌和短小芽孢杆菌的接种总量为15~25%;
优选的,所述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放线菌:黑曲霉菌:哈茨木霉菌:光合细菌:短小芽孢杆菌的接种量=0.2:2:1.5:1.5:1:0.5:0.3;
优选的,所述枯草芽孢杆菌的接种密度为5×109~10×109cfu/mL,优选为9×109cfu/mL;
优选的,所述酵母菌的接种密度为5×109~10×109cfu/mL,优选为8×109cfu/mL;
优选的,所述放线菌的接种密度为1×107~5×107cfu/mL,优选为1×107cfu/mL;
优选的,所述黑曲霉菌的接种密度为1×105~5×105cfu/mL,优选为1×105cfu/mL;
优选的,所述哈茨木霉菌的接种密度为0.5×109~5×106cfu/mL,优选为1×106cfu/mL;
优选的,所述光合细菌的接种密度为5×109~10×109cfu/mL,优选为8×109cfu/mL;
优选的,所述短小芽孢杆菌的接种密度为1×105~5×105cfu/mL,优选为2×105cfu/mL;
优选的,所述酵素菌池内还含有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氧化还原酶0.05~0.1%;转移酶0.01~0.08%;分解酶0.1~0.5%;固定化酶0.05~0.5%;合成酶0.05~0.1%;
优选的,所述酵素菌池内还含有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氧化还原酶0.06%;转移酶0.05%;分解酶0.1%;固定化酶0.1%;合成酶0.0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膜净化池所用菌种为枯草芽孢杆菌、光合细菌、乳酸菌和反硝化细菌,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光合细菌、乳酸菌和反硝化细菌的接种总量为1~10%;
优选的,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光合细菌:乳酸菌:反硝化细菌的接种量=1:2:1.5:1.5;
优选的,所述枯草芽孢杆菌的接种密度为5×109~10×109cfu/mL,优选为9×109cfu/mL;
优选的,所述光合细菌的接种密度为5×109~10×109cfu/mL,优选为9×109cfu/mL;
优选的,所述乳酸菌的接种密度为1×109~5×109cfu/mL,优选为1×109cfu/mL;
优选的,所述反硝化细菌的接种密度为5×109~10×109cfu/mL,优选为9×109cfu/Ml;
优选的,所述生物膜净化池的细菌等电点pH为6~7。
9.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处理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微生物多级强化处理及回收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厌氧处理;将生活污水引入所述厌氧反应系统,所述厌氧反应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厌氧处理;
(2)好氧脱色处理;经厌氧处理后的生活污水进入所述好氧脱色系统进行好氧脱色处理,好氧脱色处理后的底物进入酵素菌池;
(3)复合微生物处理;好氧脱色处理后的污水进入复合微生物培养系统进行复合微生物处理;
(4)调节处理;经复合微生物处理的生活污水进入所述调节池以进行调节,所述调节池调节污水的pH至6~9,C:N为5:1~12:1;
(5)强化处理;经调节池调节后的污水进入所述SBR生物综合处理池进行强化处理;
(6)深度净化处理;经SBR生物综合处理池强化处理后的液体进入所述生物膜净化池进行深度净化处理,达到排放标准时排放回收;或者达到排放标准时,液体进入消毒池进行紫外线货二氧化氯处理后回收;
(7)发酵处理;经SBR生物综合处理池强化处理后的底物进入酵素菌池单独进行发酵处理,制得资源化产品;或者,经SBR生物综合处理池强化处理后的底物进入酵素菌池并与在步骤(2)中进入酵素菌池的好氧脱色处理后的底物一起在酵素菌池内进行发酵处理,制得资源化产品;
优选的,所述资源化产品是指经发酵处理后的产物进入资源化产品池后获得的生物有机肥、饲料蛋白的提取液原料或活性土壤改良剂;
优选的,所述厌氧反应系统的HRT为1~2天;
优选的,所述好氧脱色系统的溶氧量为3~5.5mg/L,HRT为1~3天;
优选的,所述SBR生物综合处理池的溶氧量为1.5~5.5mg/L,HRT为1~3天;
优选的,所述生物膜净化池的细菌等电点的pH为6~7;
优选的,所述酵素菌池的HRT为1~3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之后,步骤(3)之前还包括步骤(2a),好氧脱色处理后的底物进入酵素菌池进行发酵处理,制得资源化产品;
优选的,所述资源化产品是指经发酵处理后的产物进入资源化产品池后获得的生物有机肥、饲料蛋白的提取液原料或活性土壤改良剂。
说明书
强化微生物多级处理生活污水及回收利用的处理系统及生活污水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强化微生物多级处理生活污水及回收利用的处理系统,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生活污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水环境保护是全球最热门的话题,对于水质量的保护更是刻不容缓。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空间分布不平衡,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加速,水资源的需求缺口也日益增大,在这样的背景下水资源的保护及资源化利用就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
虽然国家和各级政府对水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污水处理行业也快速增长,污水处理量是逐年增加,但处理工艺、处理效率及资源化利用率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我国目前的污水处理能力尚跟不上用水规模的迅速扩张、管网的建设、污泥处理等配套设施的建设而严重滞后,加之多元化的污染和不规则排放使得我们周边的水环境质量日趋严重。目前很多处理工艺建设运营费用过高,水处理上只是单纯追求污水的达标排放,而未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底物的资源化利用,而是以另一种形式(填埋、焚烧)继续污染环境,处理过程中的化学药剂也对环境造成了后续污染。另一些处理工艺的污水则是以很粗放的排放标准直排到江河、湖泊中,对地表水形成了严重的冲击和二次污染。因此需要一种处理效率高、资源化利用率高及排放达标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强化微生物多级处理生活污水及回收利用的处理系统,本处理系统处理效果好,处理效率高,资源化利用率高且运行稳定,成本低,操作简单,普及推广性强。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生活污水微生物多级处理及回收利用的方法,本方法全程采用高效微生物有益菌群,无二次污染,安全性高;且零排放,全回收。
一种强化微生物多级处理生活污水及回收利用的处理系统,包括厌氧反应系统、好氧脱色系统、复合微生物培养系统、调节池、SBR生物综合处理池、酵素菌池和生物膜净化池;
所述好氧脱色系统的输入端与厌氧反应系统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好氧脱色系统的输出端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输出端与复合微生物培养系统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复合微生物培养系统的输出端与调节池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调节池的输出端与SBR生物综合处理池的输入端连接,所述SBR生物综合处理池的输出端设有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所述第三通道的输出端与生物膜净化池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通道的输出端与酵素菌池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二通道的输出端与酵素菌池的输入端连接。
上述处理系统各部分的作用如下:
厌氧反应系统:用常规方法将生活污水引入厌氧反应系统处理,均匀搅拌,充分发酵,完全反应。
好氧脱色系统:将厌氧系统的出水进入好氧微生物脱色池,进行有机物降解和脱色处理。处理完成后,污水进入混合液生物培养池,底物由另一路进入酵素菌池。
复合微生物培养系统:将好氧脱色系统——好氧脱色池的出水进入混合液生物培养池的进行复合微生物功能团培养处理。
调节池:将复合微生物培养系统的混合液经调节池除去杂物并调整污水的碳氮比、PH指标。
SBR生物综合处理池:经调节池的混合污水进入SBR生物综合处理池强化处理。
酵素菌池:将SBR生物综合处理池中部分底物和来自于好氧脱色池中底物进行酵素菌池的生物强化降解处理后进入资源化产品池加工成高能活性生物有机肥、饲料蛋白的提取液原料和活性土壤改良剂。
生物膜净化池:将SBR生物综合处理池中污水进行生物膜深度净化达到排放标准直排或回消毒池经紫外线或二氧化氯消毒处理进行浇灌冲刷回用。
其中,所述厌氧反应体统所用菌种为海洋红酵母菌、白色链霉菌、短小芽孢杆菌和丝状真菌,所述海洋红酵母菌、白色链霉菌、短小芽孢杆菌和丝状真菌的接种总量为10~20%;
优选的,所述海洋红酵母菌:白色链霉菌:短小芽孢杆菌:丝状真菌的接种量=4:2:1:1.5;
优选的,所述海洋红酵母菌的接种密度为5×109~10×109cfu/mL,优选为8×109cfu/mL;
优选的,所述白色链霉菌的接种密度为1×106~5×106cfu/mL,优选为2×106cfu/mL;
优选的,所述短小芽孢杆菌的接种密度为0.5×106~5×106cfu/mL,优选为1×106cfu/mL;
优选的,所述丝状真菌的接种密度为0.5×104~5×104cfu/mL,优选为1×104cfu/mL。
其中,所述好氧脱色系统所用菌种为酵母菌、霉菌、沼泽红假单胞菌和灰色链霉菌,所述酵母菌、霉菌、沼泽红假单胞菌和灰色链霉菌的接种总量为18~25%;
优选的,所述酵母菌:霉菌:沼泽红假单胞菌:灰色链霉菌的接种量=5:1:1:0.5;
优选的,所述酵母菌的接种密度为5×109~10×109cfu/mL,优选为8×109cfu/mL;
优选的,所述霉菌的接种密度为1×104~5×104cfu/mL,优选为1×104cfu/mL;
优选的,所述沼泽红假单胞菌的接种密度为3×109~8×109cfu/mL,优选为5×109cfu/mL;
优选的,所述灰色链霉菌的接种密度为0.5×104~5×104cfu/mL,优选为1×104cfu/mL。
其中,所述复合微生物培养系统的培养过程为:加入0.5~1.5%糖蜜、0.01~0.05%的蛋白胨,再加入1~2%浓度为5×109~10×109cfu/mL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液和1~5%浓度为5×109~10×109cfu/mL的沼泽红假单胞菌菌液,于28~31℃下培养0.5~2天;再加入0.01~0.1%的生长因子、0.2~1%浓度为1×104~5×104cfu/mL的双歧杆菌、0.3~1%浓度为0.8×104~1.5×104cfu/mL的放线菌、0.5~1.5%浓度为0.5×109~1.4×109cfu/mL的海洋红酵母菌液和0.5~1%浓度为0.8×106~1.3×106cfu/mL的乳酸菌菌液培养1.5~3天;
优选的,所述复合微生物培养系统的培养过程为:加入0.6%糖蜜、0.02%的蛋白胨,再加入1.5%浓度为9×109cfu/mL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液和2%浓度为6×109cfu/mL的沼泽红假单胞菌菌液,28-31℃条件下培养1天,再加入0.02%的生长因子、0.4%浓度为2×104cfu/mL的双歧杆菌、0.5%浓度为1×104cfu/mL的放线菌、1%浓度为1×109cfu/mL的海洋红酵母菌液和0.6%浓度为1×106cfu/mL的乳酸菌菌液培养2天。
其中,所述调节池的pH为6~9,C:N为5:1~12:1。
其中,所述SBR生物综合处理池所使用的微生物为枯草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红螺菌、巨大芽孢杆菌、海洋红酵母菌、蜡状芽孢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所述枯草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红螺菌、巨大芽孢杆菌、海洋红酵母菌、蜡状芽孢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的接种总量为12~20%;
优选的,所述枯草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红螺菌:巨大芽孢杆菌:海洋红酵母菌:蜡状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的接种量=2:0.5:1.5:1.5:1:0.4:0.6:0.5:0.5;
优选的,所述枯草芽孢杆菌的接种密度为5×109~10×109cfu/mL,优选为9×109cfu/mL;
优选的,所述侧孢芽孢杆菌的接种密度为1×106~5×106cfu/mL,优选为1×106cfu/mL;
优选的,所述硝化细菌的接种密度为3×109~8×109cfu/mL,优选为6×109cfu/mL;
优选的,所述反硝化细菌的接种密度为5×109~13×109cfu/mL,优选为9×109cfu/mL;
优选的,所述红螺菌的接种密度为5×109~10×109cfu/mL,优选为6×109cfu/mL;
优选的,所述巨大芽孢杆菌的接种密度为1×105~5×105cfu/mL,优选为1×105cfu/mL;
优选的,所述海洋红酵母菌的接种密度为1×107~5×107cfu/mL,优选为3×107cfu/mL;
优选的,所述蜡状芽孢杆菌的接种密度为1×105~5×105cfu/mL,优选为1×105cfu/mL;
优选的,所述凝结芽孢杆菌的接种密度为1×104~5×104cfu/mL,优选为1×104cfu/mL。
其中,所述酵素菌池所使用的微生物为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放线菌、黑曲霉菌、哈茨木霉菌、光合细菌和短小芽孢杆菌,所述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放线菌、黑曲霉菌、哈茨木霉菌、光合细菌和短小芽孢杆菌的接种总量为15~25%;
优选的,所述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放线菌:黑曲霉菌:哈茨木霉菌:光合细菌:短小芽孢杆菌的接种量=0.2:2:1.5:1.5:1:0.5:0.3;
优选的,所述枯草芽孢杆菌的接种密度为5×109~10×109cfu/mL,优选为9×109cfu/mL;
优选的,所述酵母菌的接种密度为5×109~10×109cfu/mL,优选为8×109cfu/mL;
优选的,所述放线菌的接种密度为1×107~5×107cfu/mL,优选为1×107cfu/mL;
优选的,所述黑曲霉菌的接种密度为1×105~5×105cfu/mL,优选为1×105cfu/mL;
优选的,所述哈茨木霉菌的接种密度为0.5×109~5×106cfu/mL,优选为1×106cfu/mL;
优选的,所述光合细菌的接种密度为5×109~10×109cfu/mL,优选为8×109cfu/mL;
优选的,所述短小芽孢杆菌的接种密度为1×105~5×105cfu/mL,优选为2×105cfu/mL;
优选的,所述酵素菌池内还含有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氧化还原酶0.05~0.1%;转移酶0.01~0.08%;分解酶0.1~0.5%;固定化酶0.05~0.5%;合成酶0.05~0.1%;
优选的,所述酵素菌池内还含有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氧化还原酶0.06%;转移酶0.05%;分解酶0.1%;固定化酶0.1%;合成酶0.08%。
其中,所述生物膜净化池所用菌种为枯草芽孢杆菌、光合细菌、乳酸菌和反硝化细菌,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光合细菌、乳酸菌和反硝化细菌的接种总量为1~10%;
优选的,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光合细菌:乳酸菌:反硝化细菌的接种量=1:2:1.5:1.5;
优选的,所述枯草芽孢杆菌的接种密度为5×109~10×109cfu/mL,优选为9×109cfu/mL;
优选的,所述光合细菌的接种密度为5×109~10×109cfu/mL,优选为9×109cfu/mL;
优选的,所述乳酸菌的接种密度为1×109~5×109cfu/mL,优选为1×109cfu/mL;
优选的,所述反硝化细菌的接种密度为5×109~10×109cfu/mL,优选为9×109cfu/Ml;
优选的,所述生物膜净化池的细菌等电点pH为6~7。
一种采用处理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微生物多级强化处理及回收利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厌氧处理;将生活污水引入所述厌氧反应系统,所述厌氧反应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厌氧处理;
(2)好氧脱色处理;经厌氧处理后的生活污水进入所述好氧脱色系统进行好氧脱色处理,好氧脱色处理后的底物进入酵素菌池;
(3)复合微生物处理;好氧脱色处理后的污水进入复合微生物培养系统进行复合微生物处理;
(4)调节处理;经复合微生物处理的生活污水进入所述调节池以进行调节,所述调节池调节污水的pH至6~9,C:N为5:1~12:1;
(5)强化处理;经调节池调节后的污水进入所述SBR生物综合处理池进行强化处理;
(6)深度净化处理;经SBR生物综合处理池强化处理后的液体进入所述生物膜净化池进行深度净化处理,达到排放标准时排放回收;或者达到排放标准时,液体进入消毒池进行紫外线货二氧化氯处理后回收;
(7)发酵处理;经SBR生物综合处理池强化处理后的底物进入酵素菌池单独进行发酵处理,制得资源化产品;或者,经SBR生物综合处理池强化处理后的底物进入酵素菌池并与在步骤(2)中进入酵素菌池的好氧脱色处理后的底物一起在酵素菌池内进行发酵处理,制得资源化产品;
优选的,所述资源化产品是指经发酵处理后的产物进入资源化产品池后获得的生物有机肥、饲料蛋白的提取液原料或活性土壤改良剂;
优选的,所述厌氧反应系统的HRT为1~2天;
优选的,所述好氧脱色系统的溶氧量为3~5.5mg/L,HRT为1~3天;
优选的,所述SBR生物综合处理池的溶氧量为1.5~5.5mg/L,HRT为1~3天;
优选的,所述生物膜净化池的细菌等电点的pH为6~7;
优选的,所述酵素菌池的HRT为1~3天。
其中,在步骤(2)之后,步骤(3)之前还包括步骤(2a),好氧脱色处理后的底物进入酵素菌池进行发酵处理,制得资源化产品;
优选的,所述资源化产品是指经发酵处理后的产物进入资源化产品池后获得的生物有机肥、饲料蛋白的提取液原料或活性土壤改良剂。
本处理系统全程采用高效微生物有益菌群,无二次污染,安全性高;修补强化了以往技术处理的缺失环节和处理效果,达到了零排放,全回用;本处理系统处理效果好,处理效率高,资源化利用率高且运行稳定,成本低,操作简单,普及推广性强。
本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发挥了处理工艺和有益微生物菌群之间的协同性,最大程度地发挥系统的处理效能。从微生物使用上强化了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及各处理单元对生物的有效利用率,从工艺上结合微生物的代谢原理优化了传统组合处理系统,大大提升了系统的处理效能,使得出水排放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